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华支睾吸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及致病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0:06

  本文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及致病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调查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野生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因素;观察感染动物体内华支睾吸虫虫体的发育及感染动物肝脏病理变化,为华支睾吸虫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研究及相关部门制订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9种野生淡水鱼采集于嫩江流经齐齐哈尔的水域,共计1175尾。野生淡水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别通过直接压片方法和人工消化法进行检测。运用灌胃法直接感染昆明小鼠,并于感染的第5、10、15、20、25、30天处死小鼠,解剖、分离虫体,固定后镜下观察形态;取10天、20天、30天感染小鼠肝脏,用5%~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χ2检验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除鲶鱼外的8种野生淡水鱼体内,均有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鲫鱼、麦穗鱼、翘嘴红湆、蛇泩、拉氏鳗、葛氏鲈塘鳢、溠泹和棒花鱼感染率分别为45.92%(45/98)、41.64%(117/281)、35.71%(20/56)、82.73%(91/110)、74.48%(108/145)、7.14%(6/84)、60%(126/210)、59.73%(89/149),总感染率为51.23%(607/1175)。不同感染鱼种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43,P<0.05)。其中以蛇泩的感染率最高,但鲫鱼和麦穗鱼的感染度最高。不同鱼种感染部位差异较大,鲫鱼和麦穗鱼全身各部位(除大脑外)均易感。不同河流区域之间的囊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1,P<0.0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昆明小鼠适合作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实验数据显示,经灌胃法96%的小鼠成功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在小鼠肝胆管内,,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华支睾吸虫虫体的长度和宽度、口腹吸盘和咽部直径、子宫和睾丸长度均明显增长,口、腹吸盘间距占整条虫体的比例明显缩小,感染第15天在子宫内可观察到虫卵,感染第20天可观察到睾丸分支明显;小鼠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在小鼠肝胆管内发现大量虫体,不同感染时间可观察到炎症反应、嗜酸性囊肿、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壁增厚等病理变化。 结论:1、齐齐哈尔地区8种常见野生淡水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区之一,其中野生鲫鱼和麦穗鱼感染最为严重。肌肉内寄生囊蚴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不同水域、不同鱼种、不同部位之间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小鼠适合作为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模型,一方面,价格低廉;另一方面,经口灌胃法进行小鼠囊蚴感染实验操作简便,感染率高,华支睾吸虫在小鼠体内发育迅速,引起肝脏病理变化明显,对于研究寄生于人体内华支睾吸虫的发育和致病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淡水鱼 华支睾吸虫 囊蚴 发育 病理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83.2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5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15-21
  • 1. 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15-17
  • 1.1 实验材料15-16
  • 1.2 实验方法16-17
  • 2. 华支睾吸虫在小鼠体内发育过程观察17-19
  • 2.1 实验材料17-18
  • 2.2 实验方法18-19
  • 3. 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肝脏病理学观察19-21
  • 3.1 实验材料19-20
  • 3.2 实验方法20-21
  • 结果21-32
  • 讨论32-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0
  • 综述40-57
  • 参考文献52-57
  • 附录57-60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62
  • 附件62-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睿

本文编号:329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29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