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动作电位主分量网络连接特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工作记忆动作电位主分量网络连接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工作记忆是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前额叶皮层是工作记忆关键脑区。通过Granger因果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在低维空间描述大鼠工作记忆任务前额叶皮层动作电位PC (Principal components)主分量因果连接。由因果值倒数构建主分量因果网络,计算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为研究工作记忆的脑网络机制提供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 1.实验数据:6只大鼠在Y迷宫工作记忆任务过程中,从前额叶皮层多通道记录数据,经过高通滤波,锋电位检测,锋电位分离获取动作电位序列。 2.动作电位序列的连续化:应用瞬时频率法实现离散点电位动作电位时间序列的连续化。 3.构建低维主分量空间:应用主分量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计算神经元群体动作电位时空序列的各个主分量,从中选取占能量80%以上的若干主分量,构建低维的主分量空间。 4.计算主分量因果值:应用Granger时域分析方法,分别计算6只大鼠各10次以上工作记忆动作电位主分量的因果值矩阵,并计算因果值的平均值(Granger causality, GCpc)。 5.构建主分量因果网络,基于因果值倒数为最短路径构建因果网络,计算网络的信息传递效率(Global efficiency, Epc) 6.由工作记忆任务过程GCPc与EPc的动态变化,分析工作记忆的功能连接与脑网络的动态特性。 研究结果: 1.工作记忆动作电位序列的连续化 在Y迷宫工作记忆任务过程中,前额叶皮层在体植入多通道电极,记录到多通道数据,经过高通滤波,锋电位检测,锋电位分离获取动作电位序列,进而通过瞬态频率法得到动作电位的连续序列。以1号大鼠1次工作记忆任务为例,显示原始数据,高通滤波后数据,锋电位检测得到多通道时间序列和锋电位分离后的动作电位时间序列。 2.构建低维主分量空间 应用PCA,计算神经元群体动作电位的各个主分量,从中选取占能量80%以上的前7主分量,构建低维的PC主分量空间。前7主成分分量占1号大鼠连续序列全部能量的83.0%,2号大鼠连续序列全部能量的82.1%,3号大鼠连续序列全部能量的91.4%,4号大鼠连续序列全部能量的81.4%,5号大鼠连续序列全部能量的82.6%,6号大鼠连续序列全部能量的96.3%。应用Granger时域分析,本论文计算6只大鼠各10次工作记忆动作电位前7动作电位PC主分量的因果连接。 3.工作记忆任务动作电位和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连接 3.1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值的动态变化 分别计算6只大鼠各10次以上工作记忆过程Ao到A5(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4s到后2s)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值得平均值GCPc。因果值是动态变化,最大值依次为:0.031±0.005、0.041±0.007、0.033±0.006、0.031±0.005、0.027±0.003、0.051±0.016,出现在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2s(1号,2号和3号大鼠),或在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1s(4号,5号和6号大鼠)。其A0动作电位PC因果值分别为:0.023±0.006、0.011±0.005、0.020±0.005、0.011±0.005、0.020±0.005、0.013±0.004。6只大鼠峰值和A0状态的动作电位PC因果值都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 3.2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的动态变化 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值的倒数为路径长度建立因果网络。分别计算6只大鼠各10次以上工作记忆过程A0到A5(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4s到后2s)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网络的信息传递效率的平均值EPc。信息传递效率是动态变化,最大值依次为:0.63±0.04、0.55±0.04、0.54±0.07、0.50±0.05、0.51±0.04、0.66±0.09,出现在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2s(1号,2号和3号大鼠),或在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1s(4号,5号和6号大鼠)。其A0动作电位PC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分别:0.36±0.07、0.26±0.06、0.244±0.07、0.22±0.06、0.25±0.04、0.35±0.08。6只大鼠峰值和A0状态的动作电位PC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都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 3.3工作记忆任务动作电位的因果连接和信息传递效率 动作电位PC主分量作比较,分别计算动作电位在6只大鼠各10次以上工作记忆过程A0到A5因果值GC。动作电位因果值的倒数作为路径长度建立因果网络。计算工作记忆任务每1s动作电位因果网络的信息传递效率E。GC和E在工作记忆任务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从小上升到最大后下降,GC、E、GCPc和EPC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分别计算6只大鼠因果值和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在峰值与A0状态的统计差异:1,2,3和4号大鼠峰值与A0状态的动作电位因果值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6只大鼠峰值与Ao状态的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值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除了1号鼠,其他5只大鼠峰值与Ao状态的动作电位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6只大鼠峰值与Ao状态的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都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峰值状态动作电位PC主分量的因果值与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6只大鼠都显著高于动作电位(t检验,p0.05) 结论: 1.在动作电位PC主分量的因果值与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工作记忆任务过程变化趋势都与动作电位相同,最大值出现在同一时刻。并非全部大鼠动作电位工作峰值与A0状态因果值与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显著差异。6只大鼠峰值与A0状态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值与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显著差异。在低维的主分量空间,能够有效描述工作记忆功能连接。 2.工作记忆任务过程功能连接是动态变化,是逐渐上升到最大值再下降的趋势。紧密的功能连接与高的网络信息传递效率出现在工作记忆状态(在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2s(1号,2号和3号大鼠),或在工作记忆行为学参考点前1s(4号,5号和6大鼠)),即Y迷宫任务臂选择行为之前。
【关键词】:工作记忆 动作电位时空序列 功能连接 主分量 网络信息传递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8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目录11-13
- 缩略语/符号说明13-14
- 一、前言14-19
- 1.1 研究背景14-17
- 1.1.1 老年痴呆症与工作记忆障碍14
- 1.1.2 脑功能连接网络研究现状与进展14-15
- 1.1.3 Granger因果分析15-16
- 1.1.4 主分量分析16-17
- 1.2 研究目的17
- 1.3 研究内容17-18
- 1.4 研究的创新点18-19
- 二、原理与方法19-29
- 2.1 实验数据20-22
- 2.1.1 大鼠Y迷宫工作记忆任务20-21
- 2.1.2 动作电位时空序列的获取21-22
- 2.2 应用瞬态频率法实现动作电位时间序列连续化22-23
- 2.3 Granger因果值与网络信息传递效率23-26
- 2.3.1 Granger因果值23-25
- 2.3.2 构建工作记忆因果网络,计算网络信息传递效率25-26
- 2.4 动作电位时空序列的主分量26-29
- 三、结果29-43
- 3.1 动作电位的连续化29-31
- 3.1.1 动作电位时空序列29-31
- 3.1.2 连续化的动作电位时空序列31
- 3.2 工作记忆动作电位及动作电位PC主分量的因果连接动态变化31-36
- 3.2.1 工作记忆动作电位因果连接动态变化31-33
- 3.2.2 工作记忆动作电位的PC主分量33-34
- 3.2.3 工作记忆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连接动态变化34-36
- 3.3 工作记忆动作电位及其PC主分量的因果连接矩阵与统计分析36-39
- 3.3.1 动作电位因果连接矩阵36-37
- 3.3.2 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连接矩阵37-38
- 3.3.3 动作电位与其PC主分量因果连接统计分析38-39
- 3.4 工作记忆动作电位PC主分量因果网络的信息传递效率39-43
- 3.4.1 工作记忆任务过程因果网络的信息传递效率39-41
- 3.4.2 动作电位与其PC主分量因果网络信息传递效率统计分析41-43
- 四、结论与讨论43-48
- 4.1 结论43-44
- 4.2 讨论44-48
- 4.2.1 工作记忆行为错误状态下因果连接与信息传递效率44-47
- 4.2.2 主成分分析描述工作记忆任务功能连接的优势47-48
- 参考文献48-5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4-55
- 综述55-66
- 综述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平,杨天祝;前额叶工作记忆功能研究的实验依据[J];临床荟萃;2000年15期
2 刘昌,李德明;工作记忆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郭翠萍;朱幼玲;席春华;汪凯;;空间工作记忆的神经基础[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4 ;昆虫也具有“空间工作记忆”功能[J];昆虫知识;2008年05期
5 ;昆虫也具有“空间工作记忆”功能[J];生物学通报;2008年08期
6 毕秀芹;;工作记忆与阅读的关系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26期
7 刘荣;郭春彦;姜扬;;儿童工作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J];科学通报;2006年10期
8 王贵振;李建民;;背侧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功能[J];河北医药;2007年01期
9 尹华站;李丹;李祚山;;从语音工作记忆视角解析特殊言语损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佐X;徐展;;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导向的影响因素[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模卫;李杰;高在峰;;客体复杂度影响工作记忆可存储的客体数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忠强;水仁德;;多客体运动方向的视觉工作记忆存储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杰;邵娜;;眼跳引起视觉工作记忆自动分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孙聪颖;郭凯;陶沙;;汉、英工作记忆关系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罗叶;徐展;;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编码方式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梁丽娜;王如彬;;关于工作记忆的综述报告[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隋洁;孔繁森;;基于加工负载评估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提取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刘荣;郭春彦;;儿童对新异客体和熟悉客体的工作记忆—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沈模卫;高涛;王祺群;杨振奕;;客体进入视觉工作记忆的加工方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慧娟;曹宝龙;;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大脑工作记忆作用机制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4年
2 周仁来 赵鑫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活动记忆让孩子更聪明[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段佳;活动记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N];大众科技报;2011年
5 ;“脑宇宙”能迸发出怎样的智慧能量?[N];文汇报;2014年
6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李德明 李贵芸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 刘昌;高级知识分子老来“聪明依旧”[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婵;语言影响思维找到新证据[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宋育欣;谁动了青少年的睡眠[N];吉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毅;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及其自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高在峰;客体表征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立平;触觉工作记忆的大脑皮层神经电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广平;视觉工作记忆中图形特征的存储与捆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海波;视觉工作记忆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丽娜;工作记忆提取过程中有意抑制与无意抑制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傅亚强;基于多维显示的监控作业中工作记忆与情境意识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邵永聪;莫达非尼对抗睡眠剥夺影响工作记忆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9 张运红;工作记忆匹配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杰;视觉工作记忆中表面特征与位置的绑定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会娟;工作记忆中不同类型信息的相互转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建萍;工作记忆对注意的策略性导向作用[D];河南大学;2009年
3 张晓光;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困难与优秀学生的工作记忆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婷;工作记忆负荷对无意注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飞;不同特征图形在客体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D];河南大学;2010年
6 何媛媛;负性情绪在不同难度的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自动化加工[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小东;工作记忆对视觉搜索的引导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晓明;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婷;工作记忆内容对无意视盲的改善作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杜瑞;烟碱及其与乌拉地尔联合给药对小鼠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工作记忆动作电位主分量网络连接特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3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