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铁蛋白和Eg10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02 06:13

  本文关键词: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铁蛋白和Eg10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1.观察有保护力的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ferrtin和无保护力的重组抗原Eg10刺激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通过研究BMDC形态、表面分子的表达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免疫应答的差别,比较Eg.ferrtin和Eg10重组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机制的差异。2.进一步探索寄生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基础理论,为我们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 方法 1.获取可溶形式的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ferrtin和Eg10:重组表达质粒Eg10/pET-28aBL21(DE3)plysS和Eg.ferritin/pET-28aBL21(DE3)plysS在IPTG终浓度为0.2mmol/L-1.0mmol/L,在25℃、28℃、30℃、37℃等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摸索蛋白最佳表达条件;采用GSSH复性液对包涵体蛋白复性条件进行优化,观察蛋白复性情况。 2.小鼠BMDC与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ferrtin和Eg10的体外共培养:以小鼠的骨髓细胞中的CD34+细胞作为前体细胞,联合细胞因子GM-CSF和IL-4共同刺激,隔天半量换,培养至第8天收集细胞即为小鼠BMDC;将培养的BMDC分为四组,一组加入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ferrtin,一组加入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10,两组分别用0.1ug/ml、1ug/ml、10ug/ml三种抗原浓度以及6h,20h,48h不同的刺激时间,选取最佳的刺激浓度和刺激时间;一组加入LPS(50ng/ul)作为阳性对照组;一组任何物质都不加作为空白对照组。 3.BMDC形态学的观察: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BMDC的外部结构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比较各组BMDC表面树突的数目以及内部超微结构的变化。 4.BMDC表型的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BMDC的表面分子MHCⅡ、CD80、CD40、CD86的表达情况。 5.BM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将四组小鼠BMDC分别混合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培养,采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方法,比较各组BMDC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 6.BMDC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收集四组BMDC的上清,用ELISA法检测各组BMDC分泌的IL-6、IL-10、IL-12、TNF-α的水平。 结果 1.重组表达质粒Eg10/pET-28a和Eg.ferritin/pET-28a在IPTG终浓度为0.2mmol/L-1.0mmol/L,在25℃、28℃、30℃、37℃等不同条件下诱导表达,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ferrtin和Eg10仍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采用GSSH复性液对包涵体蛋白进行复性,获得可观的可溶形式的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ferrtin和Eg10。 2.建立小鼠BMDC体外培养的方法。每两只小鼠的骨髓细胞可以扩增约1-2x107个树突状细胞,BMDC纯度达到70%以上。 3. Eg.ferrtin体外刺激BMDC能使其成熟,且上调BMDC表面MHC一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量,具有典型的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可诱导T细胞大量增殖;BMDC高表达IL-12、TNF-α等Th1型细胞因子,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 4. Eg10体外刺激BMDC不能使其成熟,,且中等程度表达MHC一Ⅱ类分子,下调共刺激分子表达量,诱导T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BMDC分泌的IL-6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明显升高。(P0.01)。 结论 1. Eg.ferrtin重组抗原能诱导BMDC成熟,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经Eg.ferrtin刺激的BMDC高表达IL-12、TNF-α等细胞因子,推测有可能产生Th1型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原始杀伤,达到清除入侵的病原体而保护机体的作用。 2. Eg10重组抗原不能诱导BMDC成熟,刺激T细胞的增殖的能力较弱,经Eg10刺激的BMDC表达的IL-6、IL-10等细胞因子的量较高,推测有可能产生Th2型免疫应答,引发免疫抑制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病原体的存活。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 树突状细胞 rEg.ferrtin rEg10 免疫应答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11-13
  • 目录13-14
  • 前言14-20
  • 技术路线20-21
  • (一)重组融合表达质粒 Eg.ferrtin/pET-28a 和 Eg10/pET-28a 的表达、纯化21-31
  • 材料21-22
  • 方法22-26
  • 结果26-31
  • (二)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体外刺激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形态,表型和功能变化31-46
  • 材料和方法31-37
  • 结果37-46
  • 讨论46-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6
  • 综述56-64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个人简历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家琪,操敏,王长军,雷万里,魏春宝,叶春燕;汉坦病毒核壳蛋白重组抗原的制备和基因分型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年04期

2 王妮丹;罗振武;郝彦玲;孙红岩;何彦平;邵一鸣;;HIV-1 CRF07_BC gp41重组抗原在不同体系表达效率的比较[J];中国热带医学;2014年04期

3 陈琼;郑锦峰;孙军红;姚苹苹;王洁;李晶;邓小昭;王长军;朱函坪;张云;;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汉坦病毒重组抗原的检测[J];东南国防医药;2012年06期

4 陈新华;温浩;卢晓梅;张金辉;林仁勇;郑树森;;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B的制备、纯化及鉴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05期

5 王云;罗兵;闫丽平;王笑峰;李慧;;重组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疱疹病毒6型抗体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6 阮强,郭津津,赵玉坤,刘兰青,吕绳敏,史金阳,刘庆;人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7 侯敏,刘剑南,姚永伟,褚宏亮,张耀娟,章子豪;卫氏肺吸虫重组抗原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8 任道峰,崔晶,王中全;旋毛虫重组抗原的体外表达及其影响因素[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年03期

9 杨小昂,高峰,方华,职慧军,金志宏;HDV重组抗原的测定及与其它抗原的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年01期

10 Kingsman SM;徐冰;;多价重组抗原:一种新的疫苗策略[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8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培梁;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疫苗研究及其重组抗原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守丽;汉坦病毒基因分型和应用重组抗原进行HFRS抗体快速检测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2 姚永伟;弓形虫重组抗原P22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3 刘娟;梅毒螺旋体TpN17重组抗原的表达、纯化及鉴定[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棘怀庆;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重组抗原Eg14-3-3免疫保护力及免疫机制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5 罗永云;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EgP-29免疫小鼠的动态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强;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铁蛋白和Eg10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铁蛋白和Eg10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40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