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筛选SHOX基因保守非编码序列的增强元件

发布时间:2017-05-02 02:04

  本文关键词:筛选SHOX基因保守非编码序列的增强元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分析保守非编码元件(Conserved noncoding DNAelements,CNEs)的具体定位、数量及筛选对SHOX(short stature homeoboxcontaining gene)基因具有增强活性的元件。 方法1.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筛选SHOX基因PRA1所有CNEs;2.构建含有不同CNEs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3.将构建好的不同CNEs质粒分别转染HEK293细胞(人胚肾细胞),提取总RNA;4.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对各CNE转染细胞后SHOX基因mRNA进行相对定量;5.对QPCR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未转染组(未对细胞进行任何干预,即未转入质粒)与对照组(加入不带CNEs的空质粒)进行比较,P=0.96(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未转染组与对照组之间SHOX基因表达无差异。 2. CNE-4、CNE2、CNE3、CNE4、CNE5、CNE6、CNE7、CNE8、CNE12、CNE13、CNE14、CNE15与未转染组相比得出的P值分别为0.706、0.942、1、1、0.416、0.109、0.416、0.838、1、0.108、0.866、0.932均大于0.05,也就是说CNE-4、CNE2、CNE3、CNE4、CNE5、CNE6、CNE7、CNE8、CNE12、CNE13、CNE14、CNE15与未转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即以上CNEs干扰细胞后,对SHOX基因的表达量无影响。 3. CNE-5、CNE-3、CNE-2、CNE9、CNE10、CNE11与未转染组比较得出的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15、0.01、0.007均小于0.05,也就是说以上CNE-5、CNE-3、CNE-2、CNE9、CNE10、CNE11六组与未转染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该六组SHOX基因表达量高于未转染组。 结论 运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多样本的两两比较:1.未转染组(未对细胞进行任何干预,即未转入质粒)与对照组(加入不带CNEs的空质粒)进行两两比较,P=0.96(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未转染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也就是说,质粒对SHOX基因表达量是无任何影响的,排除了质粒本身对细胞的影响,进一步影响SHOX基因的表达;2.CNE-4、CNE2、CNE3、CNE4、CNE5、CNE6、CNE7、CNE8、CNE12、CNE13、CNE14、CNE15与未转染组相比得出的P值分别为0.706、0.942、1、1、0.416、0.109、0.416、0.838、1、0.108、0.866、0.932均大于0.05,同样无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CNE-4、CNE2、CNE3、CNE4、CNE5、CNE6、CNE7、CNE8、CNE12、CNE13、CNE14、CNE15与未转染组之间SHOX基因表达无差异,即以上CNEs干扰细胞后,对SHOX基因的表达量无影响;3.CNE-5、CNE-3、CNE-2、CNE9、CNE10、CNE11与未转染组比较得出的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15、0.01、0.007均小于0.05,也就是说以上CNE-5、CNE-3、CNE-2、CNE9、CNE10、CNE11六组与未转染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该六组SHOX基因表达量高于未转染组,因此认为以上六组(CNE-5、CNE-3、CNE-2、CNE9、CNE10、CNE11)对SHOX基因的表达具有增强作用,可作为增加子或者顺式调控结合位点对SHOX基因进行远距离调控。
【关键词】: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基因) 保守非编码元件(CNEs) 绿色荧光蛋白质粒 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46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4
  • 1 方法14-33
  • 2 结果33-37
  • 3.讨论37-40
  • 4 结论40-42
  • 全文小结42-43
  • 参考文献43-47
  • 文献综述47-55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银华;张瑞;裴善良;;基因表达差异比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0期

2 岳文,孙丽亚,傅春江,李春海;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筛选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1年01期

3 刘永,唐孝达,谭建明,毛雪莹;显性调控相关早反应基因的大规模扫描和分析[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2年02期

4 吕嘉春,陈家X,纪卫东,蒋义国,施侣元,吴中亮,何敏,曾波航;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肺癌变相关基因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24期

5 马业伟,千新来,赵清正,周小山,李艳春;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离E1A药敏相关基因[J];癌症;2004年02期

6 徐娟;吴宜琴;王迎伟;徐静华;佟建霞;;基因芯片筛选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大鼠肾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10期

7 刘可可;聂珍媛;徐爱玲;夏金兰;;Acidiphilium cryptum DX1-1 CO_2固定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在不同营养方式下的差异表达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8期

8 陈海英;王乃平;韦锦斌;;HP450基因的克隆及其重组载体pMD18-HP450的构建与鉴定[J];医学综述;2007年01期

9 崔光红;王学勇;冯华;赵静雪;黄璐琦;;丹参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基因全长克隆和SNP分析[J];药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包俊英,余新炳,吴忠道;比较基因的表达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文俊;江华;赵耀忠;朱晓海;刘安堂;;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与良性痣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杨劲松;郑新民;陈诗书;;诱导PTPα表达24小时NIH3T3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孟金萍;刘云波;张以河;孙淑华;王艳蓉;吕凤柱;杨旭;;铅暴露U251细胞基因表达谱改变及基因通路分析[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丹慧;陈少松;罗崇林;肖雪媛;何大澄;;一个在肺癌中缺失的基因的筛选与初步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宾晓农;谭敏;吕嘉春;蒋义国;陈家X;;基因芯片筛选BPDE转化16HBE相关基因的研究[A];第五届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暨第三届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霍晓芳;张俊武;;红系分化相关基因的鉴别与功能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七届一次青年研讨会暨上海高校模式生物E——研究院第一届模式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一福;第四军医大学发现抑癌新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柯尊洪;基因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王兴 闫智勇 郝晓锋;借助基因技术发展现代中药[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吴红月;医院病理科借助基因检测延伸新服务[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小鼠腭裂相关基因的克隆、筛选及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孙各琴;幽门螺杆菌可塑区JHP947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3 周津;食管上皮癌变不同时期差异表达基因与基因表达概况的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4 汪金荣;一个人类睾丸特异表达新基因-septin 12 transcript variant 2的克隆与功能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余梅;猪12号染色体上四个新基因的分离、鉴定与物理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6 樊小农;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老年痴呆异常表达基因及针刺对其主效基因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7 梁巧仪;三个新的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相关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钟星;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梁锐;个旧矿粉诱导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和鉴定[D];昆明医学院;2007年

10 吴斌;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放射耐受相关基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英;HP450基因的克隆及其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P450的构建和鉴定[D];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

2 唐奇;CRYAB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临床预后分析及抗凋亡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3 杨波波;不同肿瘤基因表达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和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梁正翠;鸭的色素相关基因ASIP和AGRP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王中华;1.正、反义Heparanase基因的克隆、转染及功能研究  2.Heparanase基因的原核表达、多抗的制备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张威;基因集富集分析在肿瘤标志物筛选中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刘娟;棉花叶片衰老及氮素再利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徐君;猪Callipyge基因的克隆,分析与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莹;家蚕Elav基因的克隆分析和时空表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漆辉洲;Sulfobacillus sp.TPY在铜离子和汞离子胁迫下基因差异表达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筛选SHOX基因保守非编码序列的增强元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40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