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本文关键词:黄连素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对分离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MSCs)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探讨黄连素在体外定向诱导hU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条件,为定向诱导hUMSCs向神经分化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基础。 方法:取足月剖宫产健康新生儿脐带,用D-Hank’s充分冲洗,剔除脐动脉、脐静脉,将所剩的脐带间质组织用组织剪切成1mm3大小的组织块,0.2%胶原酶Ⅱ消化,在含20%胎牛血清(FBS)、2ng/m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25mM左旋谷氨酰胺(L-Glu)、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DMEM/F12中培养。观察提取的原代细胞的生长状况,当细胞融合至80%~90%密度时,加入0.25%胰酶-1mM EDTA进行消化,并传代。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首次消化后收集的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包括CD11b、CD19、CD34、CD45、CD73、CD90、CD105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 (MHC-II),以抗鼠IgG1-PE和IgG1-FITC作为同型对照。 原代hUMSCs按比例1:1传代后记作P1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速度,细胞融合达到90%以上时按1:2或1:3比例传代,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取生长状态良好P4代的hUMSCs,分为五组:200μg/ml组、100μg/ml组、50μg/ml组、25μg/ml组和对照组。以3×104/孔的密度接种于5个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六孔板中(每个六孔板为一组),待细胞融合达到70-80%时,实验组的四个六孔板分别换为含有200μg/ml、100μg/ml、50μg/ml、25μg/ml黄连素的无血清低糖DMEM/F12培养基的诱导液;对照组六孔板除不加黄连素外,其余均同实验组。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每12小时一次,连续观察7天,每24h对各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神经元标志(NSE)、星形胶质细胞标志(GFAP)和神经干细胞标志(Nestin)的表达情况。各组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拍照记录计数阳性细胞数及细胞总数,用以计算分化率,结果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分析不同浓度黄连素诱导hUMSCs的分化率。 结果:原代细胞消化、传代12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细胞呈三角形、菱形、椭圆形、圆点等形态;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逐渐变成均一的长梭形,数量增多。培养7-8d时细胞融合可达80%-90%,低倍镜下看到hUMSCs呈放射状、漩涡状排列。按照1:2的比例再传代,连续传至P15代,hUMSCs仍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P3、P5和P10代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各代均表达CD73、CD90和CD105,而不表达CD11b、CD19、CD34、CD45和HLA-DR。 加入黄连素诱导液后24h,200μg/ml组和100μg/ml组有个别细胞开始发生形态改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体收缩变圆,折光度增强,伸出指状突起;50μg/ml组、25μg/ml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随着诱导时间延长,细胞胞体进一步收缩,突起增长。36h后部分细胞出现双极突起,以200μg/ml组变化最为明显。48h后200μg/ml、100μg/ml组细胞突起较前更加细长,并可多达2至5条,有的细胞突起逐渐发展成多级,并彼此接触交叉,呈神经样网络样结构;此时,50μg/ml组亦可见到少量细胞胞体收缩、指状突起形成;25μg/ml组则未见明显变化。60h后200μg/ml、100μg/ml组内相临细胞连接形成树突样网络结构更加典型,但200μg/ml组内出现少量细胞脱落、漂浮;50μg/ml组中有突起细胞数较前亦稍有增多;而25μg/ml组仍未见明显变化。72h后各组中有形态变化细胞的数量未见到明显增多。随诱导液的持续作用,分化倾向的细胞表现为越来越典型的神经样形态,同时漂浮、死亡的细胞也在逐渐增多,以200μg/ml组死亡细胞数最多,仅剩少量细胞存活且细胞透亮度降低;100μg/ml、50μg/ml组存活的细胞表现为更为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细胞胞质向胞核收缩,胞体折光增强,形成双极、多极突起,突起伸长较前更加明显,可见2、3级突起,有的呈放射状伸展,且直到诱导5天后这些典型神经样细胞开始出现明显脱落、漂浮。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量NSE、GFAP和Nestin阳性表达的神经样细胞,各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随时间的变化依次为:200μg/ml组NSE(15.0±3.9、81.4±5.8、57.7±7.7、39.1±4.3、25.4±6.8、8.3±4.0、0.0±0.0),GFAP(15.0±4.0、81.3±8.1、56.3±5.6、39.3±5.4、27.1±6.9、8.6±3.2、0.0±0.0),Nestin(14.8±4.0、80.3±7.3、55.9±5.6、38.6±4.9、25.4±6.8、7.9±3.5、0.0±0.0);100μg/ml组NSE(6.4±3.2、50.4±4.7、87.7±4.6、86.6±5.7、85.2±5.0、64.5±6.6、37.2±5.4),GFAP(6.9±3.7、50.8±5.7、87.5±4.0、87.0±5.9、85.3±4.7、66.1±5.0、38.3±4.9),Nestin(6.3±3.2、50.1±5.0、87.2±4.1、86.6±5.6、84.8±5.3、64.4±6.5、37.3±5.3);50μg/ml组NSE(0.0±0.0、3.6±2.3、14.3±5.3、13.8±4.4、15.6±6.3、15.8±6.5、15.6±5.7),GFAP(0.0±0.0、3.5±3.0、12.4±6.3、13.8±4.7、15.0±4.2、15.2±5.3、15.1±4.1),Nestin(0.0±0.0、2.8±3.3、12.9±6.5、14.5±5.9、14.9±4.8、15.4±5.6、15.2±5.1)。免疫荧光染色同样呈现GFAP、NSE、Nestin阳性表达;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阴性。 结论:人脐带经分离纯化可得到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11b、CD19、CD34、CD45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 (MHC-Ⅱ),具有较高增殖能力,可在体外稳定传代的hUMSCs;黄连素在体外可诱导hUMSCs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标志(NSE)、神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GFAP)、神经干细胞标志(Nestin),以黄连素浓度为100μg/ml组最为明显,且存活时间最长。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黄连素 分化 神经样细胞 神经干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2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8
- 结果18-21
- 附图21-34
- 附表34-37
- 讨论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6
- 综述 中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46-57
- 参考文献51-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洁;张宜;杜少辉;陈东风;黎晖;周健洪;;牛珀至宝微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12期
2 刘金保,董晓先,董燕湘,何慧华,董伟华,梁仲培,肖庆忠;当归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J];广东医学;2003年05期
3 蔡雪彦;谢华;崔晓军;黄志伟;纳青青;苏开鑫;林炎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作用[J];解剖学研究;2008年03期
4 项平,撒亚莲,黄锦桃,陈文芳,朱永红,李海标;三七总皂甙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时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5年03期
5 刘云云;赵兴绪;赵红斌;葛宝丰;刘兴炎;陈克明;;Ca~(2+)信号介导川芎嗪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定向分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撒亚莲,李海标;川芎嗪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解剖学报;2003年05期
7 赵楠,冯忠堂,王廷华,杨志敏,丁鹏,盛潇磊;丹参注射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刘树辉;马云胜;曹中伟;秦书俭;郑德宇;;枸杞多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东风,杜少辉,李伊为,黎辉;龟板含药血清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陆长青;王勇;陈登榜;郭琼;冉黎;王凡;;丹参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黄连素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4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