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B快速液体培养和改良L-J培养INH药敏结果不一致原因探讨
本文关键词:MTB快速液体培养和改良L-J培养INH药敏结果不一致原因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960快速液体培养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异烟肼药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方法(1)采取的标本是BACTEC MGIT960快速液体培养法和改良L-J培养法异烟肼药敏结果不一致的20对临床分离株,每对菌株分为a茵(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结果为异烟肼耐药)和b菌(改良L-J培养法结果为异烟肼敏感)。(2)联合应用VNTR和Spoligotyping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对20对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判断是否为同源菌株。(3)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基因测序鉴定是否为异烟肼耐药。(4)通过Brooth7H9液体培养和改良罗氏培养两种方法分别对同一患者同次送痰的20对BACTEC MGIT960快速液体培养和改良罗氏培养法药敏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异烟肼的MIC测定。 结果(1)基因分型结果:在本研究的20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基因分型相同菌株16对,基因分型不同菌株4对。(2)异烟肼耐药基因测序结果:在16对基因分型相同菌株中, INH耐药基因突变菌株12对,无INH耐药基因突变菌株3对,1对结果不确定;在4对基因分型不同的菌株中, INH耐药基因突变菌株3对,无INH耐药基因突变菌株1对。MGIT960系统总的符合率为π=12/15=80%。改良L-J总的符合率为π=3/15=20%(3)异烟肼MIC值结果:a组菌分别用7H9液体培养及L-J固体培养比较异烟肼MIC值,P值为0.0000.05,有统计学差异;b组菌分别用7H9液体培养及L-J固体培养法比较异烟肼MIC值, P值为0.000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16对菌株Spoligotyping与VNTR基因分型均一致,说明为同源菌株;4对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基因分型不同,说明为非同源菌株,病人可能存在多重感染。(2)在16对同源菌株中:有12对同源菌株发生了INH耐药基因突变,说明这12对菌株为INH耐药,且与BACTTEC MGIT960系统的药敏检测结果相符合;有3对同源菌株未发生INH耐药基因突变,说明这3对菌株为INH敏感,且与改良L-J培养方法的药敏检测结果相符合;有1对结果不确定。(3)12对同源菌株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法和改良L-J培养法异烟肼MIC值结果不一致,且L-J固体培养法测得的INH MIC值比用7H9液体培养法测得的明显高。对于这些特殊结核分枝杆菌,当不同方法测得的药敏结果不一致时需要考虑到特殊细菌的不同方法检测的MIC值及药敏临界值不同的问题。(4)对于药敏结果存在差羿的部分特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在进行耐药性评价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多重感染、羿质性耐药及药敏方法的不同,了解其耐药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更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及耐药结核病的传播。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敏感性 MGIT液体培养 改良罗氏培养 基因分型最低抑菌浓度 (MIC)异质性耐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78.911;R446.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5
- 研究现状、成果12-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5
- 1 材料15-18
- 1.1 菌株情况15
- 1.2 培养基配制15-16
- 1.3 常用试剂配制16
- 1.4 主要试剂16
- 1.5 主要仪器及设备16-17
- 1.6 引物设计17-18
- 2 方法18-24
- 2.1 技术路线18-19
- 2.2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灭活19
- 2.3 主要试剂19
- 2.4 试验步骤19-24
- 2.4.1 菌种鉴定19-20
- 2.4.2 Spoligotyping和MIRU-VNTR基因分型方法20-23
- 2.4.3 异烟肼耐药基因测序23
- 2.4.4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MIC测定23-24
- 2.4.5 数据处理24
- 3 结果24-36
- 3.1 患者基本情况24-25
- 3.2 Spoligotyping和MIRU-VNTR基因分型结果25-28
- 3.3 异烟肼耐药基因测序28-31
- 3.4 12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MIC测定结果31-35
- 3.5 结果小结35-36
- 4 讨论36-46
- 4.1 Spoligotyping和MIRU-VNTR的结果讨论36-38
- 4.2 结核分枝杆菌耐INH机制及INH耐药基因测序结果讨论38-41
- 4.3 12对同源结核分枝杆菌7H9液体培养法和改良L-J培养法INH MIC测定结果讨论41-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2-53
- 附录53-55
- 综述55-73
- 综述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E.T.Richardson;S-Y.G.Lin;B.A.Pinsky;E.Desmond;N.Banaei;黄海荣;刘宇红;;首次证实结核分枝杆菌发生了对异烟肼的复敏[J];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中文版);2009年04期
2 A.Van Deun;A.Martin;J.C.Palomino;徐彩红;刘宇红;;耐药结核病的诊断:检测的可靠性和即时性[J];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2010年03期
3 H.S.Schaaf;弭凤玲;刘宇红;;耐药结核病管理[J];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2011年01期
4 侯琦;细菌的异质性耐药[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年03期
5 张朝宝;王洪海;张舒林;;结核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及临界值设置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6 沈国妙;薛桢;沈鑫;桂晓红;王奕峰;孙斌;沈梅;梅建;高谦;;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型技术研究外源性再感染在结核病复发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02期
7 孙美兰;陈晓;华永川;;BACTEC MGIT 960系统在分枝杆菌属菌种初步鉴定及药敏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霞;张鹰;高谦;桂晓红;沈鑫;梅建;;利用基因型分型技术研究有治疗史的结核病患者耐药产生的原因[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本文关键词:MTB快速液体培养和改良L-J培养INH药敏结果不一致原因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5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