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FGFs在人和小鼠早期牙胚中表达模式的比较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4:14

  本文关键词:FGFs在人和小鼠早期牙胚中表达模式的比较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牙齿的发育是外胚层来源的上皮细胞和颅面神经嵴来源的间充质细胞间相互作用、相互诱导的极其复杂连续的过程,包括牙板期,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分化期,分泌期及最后的牙齿萌发。目前对牙齿发育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以小鼠为模式生物的牙齿研究,而对人类牙齿发育的直接研究鲜有报道,同时人与小鼠牙齿无论从发育周期还是发育机制上差异都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对人的牙齿发育进行相关的研究,为再生牙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FGFs对多种细胞和组织的增殖和分化,生存和迁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小鼠为牙齿发育模式动物的研究已经证实FGFs在调控牙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几乎涉及所有的Fgfs及Fgfrs 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一、人类早期牙胚FGFs表达模式研究;运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FGF1,FGF2,FGF3,FGF4,FGF5,FGF7,FGF8,FGF9.FGF10, FGF15/19,FGF18,FGF20和FGF23在人牙齿发育早期的表达模式。结果发现FGF4,FGF7,FGF8,FGF9,FGF10,FGF15/19和FGF18在人类和小鼠早期牙胚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Fgf4在小鼠牙胚发育的过程只限定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的釉结节表达,而在人牙齿发育过程中,FGF4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的上皮和间充质均有表达。Fgf7在小鼠牙胚发育的过程中几乎不表达,而在人牙胚的帽状期和钟状期的上皮和间充质均有表达。Fgf8在小鼠牙齿发育起始时开始在牙上皮表达,到蕾状期后便不再牙胚表达,而人牙胚中,FGF8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的上皮和间充质均有强烈的表达。Fgf9在小鼠牙胚早期上皮和釉结节有较少量表达,而在人牙胚中,FGF9在帽状期和钟状期上皮和间充质均有强烈表达。Fgfl0在小鼠牙齿发育起始期就开始在牙胚上皮表达,在随后的蕾状期,帽状期和钟状期则均在间充质表达,而在人牙早期发育中几乎不表达。Fgf15/19在小鼠牙板期开始表达,到蕾状期不表达,帽状期时则限制在釉结节表达,到钟状期,Fgf15/19的表达转移到次生釉结节下方的间充质,而在人牙胚中,FGFl5/19在帽状期和钟状期的上皮和间充质均有表达。Fgf18在只在小鼠牙板期,蕾状期和帽状期的间充质表达,而在人的帽状期和钟状期上皮和间充质均有强烈表达。二、FGFs在哺乳动物牙齿发育功能的研究。本研究利用慢病毒异位表达技术,在小鼠牙胚异位表达Fgf7,Fgf9,Fgf17和Fgfl8。重组实验证实Fgf18能够延缓小鼠牙齿的发育速率,Fgf18可能是调控牙齿发育速率的关键因子之一。
【关键词】:人类牙齿发育 FGF信号通路 FGF18 FGFs表达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29.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6
  • 中文文摘6-9
  • 目录9-13
  • 绪论13-27
  • 1、牙齿发育13-27
  • 1. 哺乳动物牙齿发育过程13-16
  • 2. 哺乳动物牙齿发育机制16-24
  • 2.1 颅面神经嵴在牙齿早期发育中的作用16
  • 2.2 牙齿发育早期牙上皮与牙间充质相互作用16
  • 2.3 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16-24
  • 2.3.1 WNTs16
  • 2.3.2 BMPs16-17
  • 2.3.3 SHH17-18
  • 2.3.4 FGFs18-23
  • 2.3.5 信号通路间的交互作用23-24
  • 2、原位杂交24-25
  • 3、利用慢病毒进行过表达技术25-26
  • 4、研究意义26-27
  • 第1章 材料和方法27-43
  • 1.1 材料27-31
  • 1.1.1 材料来源27
  • 1.1.2 实验动物27
  • 1.1.3 细胞27
  • 1.1.4 菌株和质粒载体27
  • 1.1.5 主要实验仪器27-28
  • 1.1.6 主要实验试剂28
  • 1.1.7 常用培养基及缓冲液28-29
  • 1.1.8 原位杂交试剂29-31
  • 1.2 方法31-43
  • 1.2.1 人/小鼠牙胚总RNA的提取31-32
  • 1.2.2 总RNA反转为cDNA32
  • 1.2.3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32-33
  • 1.2.4 Real-time PCR33
  • 1.2.5 重组质粒构建33-35
  • 1.2.6 原位杂交35-38
  • 1.2.7 慢病毒的生产38-40
  • 1.2.7.1 大量提取慢病毒包装质粒38-39
  • 1.2.7.2 293T细胞的培养39
  • 1.2.7.3 磷酸钙法转染293T细胞产慢病毒39-40
  • 1.2.7.4 慢病毒上清液的浓缩40
  • 1.2.7.5 浓缩慢病毒滴度测定40
  • 1.2.8 嵌合体过表达/重组技术40-41
  • 1.2.8.1 E13.5小鼠牙胚间充质细胞的分离40
  • 1.2.8.2 慢病毒感染E13.5小鼠牙胚间充质细胞40-41
  • 1.2.8.3 E11.5小鼠牙胚上皮的分离41
  • 1.2.8.4 嵌合体重组41
  • 1.2.8.5 小鼠肾囊膜移植41
  • 1.2.8.6 嵌合体取材、固定、包埋及切片41
  • 1.2.9 HE(Hematoxylin and Eosin)和AZAN染色41-42
  • 1.2.10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42-43
  • 第2章 结果43-65
  • 2.1 人类早期牙胚FGFs表达模式研究43-57
  • 2.1.1 人类早期牙胚FGFs表达模式的初步确定43-44
  • 2.1.2 人FGFs基因的克隆及探针制备44-45
  • 2.1.3 人类早期牙胚FGFs的表达模式检测45-57
  • 2.1.3.1 FGF1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45-46
  • 2.1.3.2 FGF2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46-48
  • 2.1.3.3 FGF3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48-49
  • 2.1.3.4 FGF4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49-50
  • 2.1.3.6 FGF7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50-51
  • 2.1.3.7 FGF8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51-53
  • 2.1.3.8 FGF9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53-54
  • 2.1.3.9 FGF10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54-55
  • 2.1.3.10 FGF15/19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55-56
  • 2.1.3.11 FGF18在人类早期牙胚的表达模式56-57
  • 2.2 FGFs在哺乳动物牙齿发育功能的研究57-65
  • 2.2.1 慢病毒质粒载体的构建及慢病毒的制备57-59
  • 2.2.2 小鼠间充质分别过表达Fgf7,Fgf9,Fgf17和Fgf18体系的建立59-61
  • 2.2.3 Fgf7,Fgf9,Fgf17和Fgf18在小鼠牙齿发育功能的初步研究61-65
  • 2.2.3.1 Fgf7的过表达并未明显影响小鼠牙齿的发育61-62
  • 2.2.3.2 Fgf9的过表达并未明显影响小鼠牙齿的发育62
  • 2.2.3.3 Fgf17的过表达并未明显影响小鼠牙齿的发育62
  • 2.2.3.4 FgF18的达能够明显延缓小鼠牙齿的发育速率62-65
  • 第3章 分析与讨论65-71
  • 3.1 FGFs参与调控哺乳动物牙齿发育的调控65-68
  • 3.2 FGF18参与调控小鼠牙齿发育速率68-69
  • 3.3 研究人类牙齿发育特性的重要性69-71
  • 第4章 结论71-73
  • 4.1 FGFs参与调控哺乳动物牙齿发育的调控71
  • 4.2 FGF18参与调控小鼠牙齿发育速率71-73
  • 附录73-89
  • 附录1 基因和蛋白质符号说明73-74
  • 附录2 引物74-76
  • 附录3 质粒载体76-77
  • 附录4 测序报告单77-89
  • 参考文献89-9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99-101
  • 致谢101-105
  • 个人简历105-1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Audrey Rakian;Wu-Chen Yang;Jelica Gluhak-Heinrich;Yong Cui;Marie A Harris;Demitri Villarreal;Jerry Q Feng;Mary MacDougall;Stephen E Harri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gene controls tooth root development in coordination with formation of the periodonti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3年02期

2 ;Making a tooth:growth factors,transcription factors,and stem cells[J];Cell Research;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FGFs在人和小鼠早期牙胚中表达模式的比较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58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