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感染小鼠经吡喹酮治疗后疗效考核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
本文关键词:血吸虫感染小鼠经吡喹酮治疗后疗效考核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构建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吡喹酮治疗动物模型,建立并初步评估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疗效的考核方法。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吡喹酮治疗的疗效考核奠定基础。 方法经预实验: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建立实验(BALB/c小鼠150只)和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模型建立实验(BALB/c小鼠90只),确定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疗效考核方法的建立与评价实验方案。在疗效考核方法的建立与评价的实验中,102只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感染组(37只)、治疗组(37只)和对照组(28只)。感染组和治疗组小鼠经腹部感染血吸虫尾蚴(约25条/鼠)。感染6周时,治疗组第一次吡喹酮治疗,150mg·kg-1给药,连续3d;2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剂量300mg·kg-1,连续3d。实验过程中对小鼠生存情况、肝脾指数和体重进行监测,对小鼠血清中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Antigen,SEA)特异性抗体(IgG和IgM)水平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实验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进行检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EA特异性细胞因子伽马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同时通过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实验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SEA特异性分泌IFN-γ、IL-4的细胞数量。同时对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后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监测。 结果1感染血吸虫6~9周的BALB/c小鼠处于急性感染时期;之后的4周为急慢性感染之间的过渡时期,随后病程进入慢性感染期。2小鼠的肝脾指数及体重在血吸虫感染小鼠治疗后明显好转,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细胞因子(IFN-γ和IL-4)在不同时间均会出现明显下降,,血清中SEA的180kD特异性IgG在治疗后2周开始降低,43kD、48kD、50kD特异性IgG在治疗后6周开始降低。3血吸虫感染小鼠治疗后脾细胞中特异性分泌IFN-γ、IL-4的淋巴细胞数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结论1吡喹酮治疗后血吸虫感染小鼠的肝脾形态及体重变化、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联合检测对于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感染小鼠疗效的考核具有重要价值。2日本血吸虫SEA的43kD、48kD、50kD、180kD抗原具有较高的疗效考核价值。3小鼠血吸虫模型的疗效考核方法对人体血吸虫病吡喹酮的治疗效果考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血吸虫 吡喹酮疗效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特异性抗体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83.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表10-11
- 引言11-14
- 第1章 血吸虫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疗效考核方法与初步评价14-50
- 1.1 材料与方法14-22
- 1.1.1 材料14-17
- 1.1.2 方法17-22
- 1.2 结果22-36
- 1.2.1 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建立实验22-27
- 1.2.2 血吸虫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模型的建立27-29
- 1.2.3 血吸虫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疗效考核方法的建立与评价实验29-36
- 1.3 讨论36-42
- 1.3.1 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实验36-39
- 1.3.2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感染模型建立实验39-40
- 1.3.3 血吸虫感染小鼠吡喹酮治疗疗效考核方法的建立与评价实验40-42
- 1.4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50
- 第2章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感染的疗效考核方法在人体的观察50-58
- 2.1 材料与方法50-53
- 2.1.1 实验材料50-52
- 2.1.2 方法52-53
- 2.2 结果53-55
- 2.2.1 血清中 SEA 特异性 IgG、IgM 水平的变化53-54
- 2.2.2 血清中 IL-4、IFN-γ水平的变化54
- 2.2.3 ELISPOT 检测外周血中特异性分泌 IFN-γ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54-55
- 2.3 讨论55-57
- 2.4 结论57
- 参考文献57-58
- 第3章 综述 血吸虫病诱导的 Th2 免疫反应58-71
- 3.1 血吸虫虫卵的沉积诱导强烈的 Th2 免疫应急反应58
- 3.2 在感染过程中,CD~4+Th2 细胞对宿主的保护性作用至关重要58
- 3.3 CD4~+细胞的保护机制58-60
- 3.4 据推断,产生 IL-4 的 Tfh 细胞在抗再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60-61
- 3.5 Th2 细胞诱导的病理改变61
- 3.6 血吸虫病过程中,对 Th2 反应的调控作用61-62
- 3.7 IL-10 对于 Th2 反应的调节作用62
- 3.8 Treg 细胞对 Th2 反应的调节作用62-63
- 3.9 血吸虫病过程中 Th2 反应机制63-64
- 参考文献64-71
- 致谢71-72
- 导师简介72-73
- 作者简介73-75
- 学位论文数据集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一心;吴玉龙;管晓虹;詹臻;蒋作君;肖树华;;吡喹酮的免疫依赖性与免疫协同性[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5期
2 华万全,朱荫昌,何伟,刘韵娟,许永良;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的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年05期
3 梁幼生,朱荫昌,宁安,戴建荣,徐明,杨小红,华万全,熊玉霞,高祖禄,胡启龙;FA-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短程抗体试剂盒近期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年02期
4 戴建荣,朱荫昌,梁幼生,赵松,李洪军,许永良,华万全,曹国群,徐明;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筛查方案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1期
5 许永良;李洪军;黄一心;余传信;梁幼生;吴玉玉;高玮红;;吡喹酮对血吸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Ⅰ吡喹酮对小鼠肺部血吸虫卵肉芽肿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年05期
6 张影;张瑾;杨英超;薄淑英;辛晓芳;王国治;;利用弓形虫病人血清筛选弓形虫速殖子特异性抗原[J];中国药事;2011年06期
7 冯振卿,管晓虹;血吸虫病抗病免疫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03期
8 冯正,裘丽姝,张永红,李浩;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特异性IgG4抗体的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年05期
9 许静;陈年高;冯婷;王恩木;吴晓华;陈红根;汪天平;周晓农;郑江;;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现场查病效果的评估[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年03期
10 黄俊;高志岩;黎小妍;谢红艳;罗雪平;;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血吸虫感染小鼠经吡喹酮治疗后疗效考核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6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