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在H1299细胞中Apak对突变型p53R175H的调控

发布时间:2017-05-16 00:11

  本文关键词:在H1299细胞中Apak对突变型p53R175H的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p53作为目前为止研究的比较全面的抑癌基因,它在抵抗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53抑癌功能的丧失几乎是肿瘤发生发展所必需的,这种功能缺失可直接来源于p53基因的突变,大约50%人类癌症中存在着p53突变[1]。P53突变是人类Li-Fraumeni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患者经家族遗传途径获得基因组内p53突变,导致他们在早年即罹患多种肿瘤,且肿瘤表型与p53突变类型紧密相关[10]。P53突变经常发生在p53与DNA结合的保守区域,使得p53不再结合DNA或者使p53失去认识其靶基因的能力[2]。当p53发生突变后,会丧失野生型p53所具有的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发生、介导细胞衰老、维护基因组稳定、错配DNA碱基修复等抑癌基因功能,这称为突变型p53的“功能缺失(”loss of function)[3]。与此同时,突变型的p53获得了癌基因的功能,如转录一系列靶基因加速癌症进程、增强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阻止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抑制p63、p73活性等,这一过程被称为突变型p53“功能获得”(gain of function)[4]。而且,从功能上说,突变型p53还可以通过显性负效应抑制野生型p53的活性[5,6]。正是由于突变型的p53所具有的这些特性,遂成为癌症研究中的热点。专家们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p53有很多的突变位点,但有几个是肿瘤中经常突变的位点,我们称之为突变热点,包括R175、G245、R248、R249、R273、R282。而p53蛋白最经常发生突变的位点是175和273,p53R175H是第175位的精氨酸突变成组氨酸,突变型p53R175H是经典的结构突变类型,在生理条件下突变型p53是高度的平展状态,而突变型p53R175H的突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p53蛋白的折叠,进一步影响p53蛋白的稳定性,从而改变p53蛋白的功能,所以可以表现出一系列的功能缺失。已经有研究表明突变型p53R175H可以阻止wt p53结合其下游的靶基因从而抑制wt p53的功能[7]同时也表现出了它的“功能获得”作用,,它可以转录激活原本被wt p53抑制的基因[8],也可以抑制由DNA损伤造成的细胞凋亡[9]。 在早期的工作当中,我们认识到Apak(ATM and p53associated KRAB-typezinc finger protein,也称为ZNF420)这个分子。Apak属于KRAB型锌指蛋白(KZNFs)家族成员,KZNFs通常参与基因的转录抑制。它作为p53的负调控分子,有效地抑制p53介导的细胞凋亡,而对细胞周期阻滞及其它p53参与的生理功能没有明显调控作用。它能够选择性地下调凋亡相关的p53靶基因表达,抑制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正常细胞中它通过KAP1募集ATM(蛋白激酶)和HDAC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p53形成复合体,抑制p53的乙酰化,从而协同发挥对p53的负调控功能。而在DNA损伤条件下,ATM被激活,磷酸化状态的Apak与p53解离,同时解除对p53的抑制,促使p53激活,诱导细胞凋亡发生[11]。而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又发现了一个可以与p53竞争结合p53应激元件的蛋白Apak,丰富了p53选择性调控机制。鉴定到Apak分子是p53AIP1基因的第一个直接转录抑制因子,为p53AIP1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Apak蛋白属于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KRAB锌指蛋白(又称作KZNF)家族,其成员数量多达400多个,在结构上非常保守,但各自的功能却不清楚,这个研究为家族中其他成员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表明,p53R175H可以像wt p53一样在DNA损伤应激下可以稳定它的蛋白水平也可以像wt p53一样被Hdm2(E3)所降解[12],那p53R175H是否也可以像wtp53一样被Apak所调控呢?本研究进一步研究Apak对突变型p53R175H的调控研究,完善Apak调控的功能机制,鉴定到Apak对于突变型p53R175H失去的调控能力。
【关键词】:Apak 野生型 p53 突变型p53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5-6
  • Apak 对突变型 p53R175H 在 H1299 细胞中的调控6-28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4
  • 实验材料14-17
  • 实验方法17-22
  • 实验结果22-25
  • 讨论25-27
  • 结论27-28
  • 第二部分:ARF 对 Apak 的 Sumo 修饰作用28-37
  • 中文摘要28-29
  • Abstract29-30
  • 前言30-31
  • 结果31-35
  • 讨论35-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42
  • 致谢42-44
  • 综述44-55
  • 参考文献50-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琛,王文华,沈仁权,盛祖嘉;质粒R144drd3对于大肠杆菌DNA复制发动突变型dnaP18的非整合抑制[J];遗传学报;1984年03期

2 Danks DM ,金宇红 ,葛荣明;人和小鼠体内金属元素与突变的关系[J];国际遗传学杂志;1987年02期

3 郭永军;;人肺癌细胞系中的p53突变、ras突变和p53-hsc70复合物[J];国际肿瘤学杂志;1992年01期

4 李东霞;涂平;马圣清;;皮肤鳞状上皮细胞肿瘤中p53蛋白的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年01期

5 盖晓东 ,付桂莲 ,李国利;P53反义RNA抑制肝癌生长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6 欧敬民;张一楚;费哲为;陈大伟;姜宏华;杜鹏;;维生素叶酸缺乏对体外HBL-100 P53蛋白表达与mRNA含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年02期

7 叶文红;杜传书;;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G6PD基因G392T及C1024T[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10期

8 忽新刚;夏熙郑;;肺腺癌患者GSTM1基因型与K-ras突变相关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23期

9 银晖;王光平;易红;冷如意;齐振华;付敢;陈方平;;重组突变型IκBα cDNA对CNE1鼻咽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10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简介[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东杰;徐淑媛;栾英姿;王琳;汪运山;;P53突变型胃癌细胞株细胞凋亡及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2 陈强;宋贵波;杨娜;刘媛媛;郑芳;;αB-晶体蛋白R11H突变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机制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程祖建;杨滨;江凌;刘奇才;陈静;陈勇;欧启水;;RT-ARMS-qPCR定量测定线粒体耳聋患者mtDNA A1555G位点突变[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徐开林;潘秀英;杨宇娟;;慢病毒介导的突变型胸苷激酶对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张跃红;葛坚;何媛;段山;江儒章;段永恒;孙雪荣;;Pro370Leu突变型myocilin抑制人小梁网单层细胞渗透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吴蔚;陶然;乔会菊;尚世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方凤琴;黄金颖;刘文中;董慧蕾;李奕;;头颈鳞癌P53、Bcl-2及p-gp蛋白表达与预后关系的探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林居纯;曾振灵;蒋红霞;陈杖榴;;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兽医病原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9 郭纪锋;何丹;王磊;肖智权;严新翔;唐北沙;;突变型DJ-1蛋白对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何丹;郭纪锋;王磊;肖智权;严新翔;唐北沙;;突变型DJ-1蛋白对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联合证券 冶小梅;高位下寻找业绩突变型企业[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徐臻 何士刚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人类还在进化吗?[N];南方周末;2005年

3 吕 恕 黄美怡 常 萱 Kara Stark;应用ATM转基因小鼠作为中医药肿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华讯 颖生 张化 新;医学前沿[N];医药经济报;2000年

5 记者 丁秀玉;指纹专家揭秘“指纹基因组”[N];科技日报;2005年

6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曾毅;艾滋病防治曙光在前[N];健康报;2000年

7 黄显斌;乙肝疫苗 有些人用了为啥无效[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徐纪远;“太干净”反而不利健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一样的肿瘤,不一样治法[N];健康时报;2009年

10 陆志城;AIDS研究热点何在?[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发朝;克罗恩病的内镜学特点及病因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颜炳学;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单碱基突变对该基因转录、表达以及对生长、屠体性状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必利;中国人PRKAG2心脏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新突变PRKAG2 G100S的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4 唐朝晖;两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群;转录因子MEF2A基因多态性及其突变型体外活性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6年

6 毛峥嵘;Richter's综合征:IGVH基因克隆重排及突变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虹;气管上皮细胞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和P53基因在转化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8 杨晓亚;Survivin在食管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崔永兰;石蒜属植物cDNA文库构建与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王建文;野生型与突变型MYOC基因质粒的构建及真核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雪;在H1299细胞中Apak对突变型p53R175H的调控[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乔静;BRAF基因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突变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3 颜灵芝;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基因突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卢翠玲;广西地区帕金森病PINK1基因突变与多态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晓慧;野生型及突变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鉴定[D];山东大学;2012年

6 郭芝刚;突变型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测定[D];重庆大学;2003年

7 杨园园;REGγ介导的p53下游基因的表达调控及突变型p53新功能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谭亚君;突变型P53与胃癌多重耐药性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吴勇;野生型及c.454C>T突变型人VEGFA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体外构建及表达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3年

10 杨红;突变型hGM-CSF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甲醇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表达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在H1299细胞中Apak对突变型p53R175H的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69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