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I类整合子和ISCR1的结构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I类整合子和ISCR1的结构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它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快速获得耐药性的能力,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因而极易引起医院内感染及播散流行。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该菌院内分布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防控院内感染暴发流行意义重大。对医院内分离的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追踪流行根源,发现传播方式,从而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RAPD分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它经常被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细菌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如可接合性质粒、整合子、转座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等可以通过转移耐药基因介导耐药性在同种甚至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进行广泛传播。近年来关于复合Ⅰ类整合子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该复合结构由Ⅰ类整合子和ISCR1组成并因其强大的耐药基因聚集和播散能力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研究目的:了解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对分离自该院ICU的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了解该院ICU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和ISCR1的分布情况及其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分析它们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采用WHONET5.4软件、SPSS17.0软件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将该院ICU和非ICU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比较;采用RAPD分型技术对同期收集自该院ICU的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PCR、PCR-mapping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检测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 Ⅰ、Ⅰ类整合子可变区、ISCR1、ISCR1下游基因以及Ⅰ类整合子与ISCR1的关系。 研究结果: 1、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该院共分离616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来源于呼吸道标本的占83.1%;6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20.1%和45.8%,对其它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5.0%以上;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占全部的66.9%;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达76.6%,ICU来源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来源的菌株(不包括对多粘菌素B),且ICU多重耐药株的分离率(85.4%)大于非ICU(57.4%)。 2、RAPD分型技术将ICU来源的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为5个克隆型,其中又以A克隆为主(49.0%,25/51)。 3、51株分离自ICU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 Ⅰ阳性45株,阳性率为88.2%,32株检出可变区结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携带aacA4-catB8-aadA1、aacC1-orfA-orfB-aadA1、blaPSE-1-aadA2-cmlA1-aadA1三种形式的耐药基因盒,其中又以aac A4-catB8-aadA1基因盒占多数,为87.5%(28/32); ISCR1阳性22株,5株检出ISCR1下游的基因,序列分析为qnrA1-ampR。2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ISCR1直接连接在Ⅰ类整合子3’保守区下游。 结论: 1、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以外,对其他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部分喹诺酮类和含p-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的耐药情况严重,未发现对多粘菌素B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较高,达76.5%。 2、该院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较非ICU来源的菌株耐药、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3、该院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水平克隆传播。 4、Ⅰ类整合子广泛分布于ICU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并介导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在ICU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中ISCR1可以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qnr;I类整合子和ISCR1可能介导了耐药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不同克隆株间的水平传播;Ⅰ类整合子和ISCR1多以串联形式存在于ICU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中。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监测 多重耐药 重症监护病房RAPD分型技术Ⅰ类整合子ISCR1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78.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5
- 研究现状、成果12-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5
- 一、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15-25
- 1.1 材料与方法15-18
- 1.1.1 材料15-16
- 1.1.2 方法16-18
- 1.2 结果18-21
- 1.2.1 标本分部18
- 1.2.2 科室分布18
- 1.2.3 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18-20
- 1.2.4 ICU及非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情况比较20-21
- 1.3 讨论21-24
- 1.4 小结24-25
- 二、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5-30
- 2.1 材料与方法25-27
- 2.1.1 材料25-26
- 2.1.2 方法26-27
- 2.2 结果27
- 2.3 讨论27-28
- 2.4 小结28-30
- 三、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和ISCR1的检测30-55
- 3.1 材料与方法30-34
- 3.1.1 材料30
- 3.1.2 方法30-34
- 3.2 结果34-51
- 3.2.1 PCR、PCRiapping扩增结果34-36
- 3.2.2 I类整合子可变区酶切图谱36
- 3.2.3 序列分析结果36-51
- 3.3 讨论51-54
- 3.4 小结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1-62
- 综述62-73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宸;裴蕴锋;徐玉玲;;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2 林宇岚;陈贻锴;;细菌的汞抗性基因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3 徐文;伍勇;;整合子系统与细菌多重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年01期
4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阮斐怡;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孙宏莉;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简翠;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薛建昌;张泓;李万华;;2007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5期
5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阮斐怡;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简翠;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薛建昌;张泓;李万华;;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年05期
6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阮斐怡;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李丽;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薛建昌;张泓;李万华;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05期
7 张小江;徐英春;俞云松;杨青;汪复;朱德妹;倪语星;孙景勇;孙自镛;简翠;胡云建;艾效曼;张泓;李万华;贾蓓;黄文祥;王传清;王爱敏;魏莲花;吴玲;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徐元宏;熊自忠;沈继录;单斌;杜艳;;2009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06期
8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蒋晓飞;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陈中举;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张泓;孔菁;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年05期
9 李显志;张丽;;细菌抗生素耐药性:耐药机制与控制策略[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王淑君,赖林翰;联苯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降解质粒某些特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0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I类整合子和ISCR1的结构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8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