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14:08
本文关键词: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肺癌动物模型对肺癌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药物筛选非常重要,但目前常用的肺癌模型中移植性肿瘤长势过快,与临床肿瘤差异很大;自发性与诱导性肿瘤发病率和成瘤时间很不稳定。因此,建立一种与临床肺癌生物学特征相似、致瘤稳定均一、重现性好、发病率高的肺癌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肺癌的病因及筛选肺癌治疗药物,尤其是筛选十分有特色的肺癌治疗传统中药是肿瘤领域的迫切需要。 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乌拉坦、不同品系小鼠及不同致癌方案比较肺致癌率及平均肺结节数以确定最佳肺癌造模方法;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及病理组织分析比较乌拉坦诱导的肺癌模型与临床人体肺癌发病的相似性;并通过寒热2种性质的中药对建立的肺癌模型进行佐证,提出肺癌新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理念、新方法。 在本研究中,乌拉坦800mg/k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5周的造模方式可在C57BL/6小鼠中4个月诱导出稳定均一、致癌率100%的肺腺癌,并能克服C57BL/6小鼠对乌拉坦诱导肺癌的基因抵抗。肺癌小鼠体内生化指标检测表明,该模型建立后荷瘤小鼠ColI、MMP-9、TIMP-1、NGF、TrkA、BDNF、TrkB、TGF-β1、bFGF、Ins、Glut-4水平均显著升高,肺组织LN、血清T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与正常小鼠差异越显著。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表明,该模型中诱导的小鼠肺癌符合临床中分化肺腺癌特征,表现为完整的腺囊结构、侵润性较低、部分瘤细胞充满囊腔,免疫组化TTF-1(+)、CEA(+)、P63(-)。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小鼠逐渐畏寒喜暖、蜷缩少动、尾部及耳廓血管暗紫、体温下降、ATP酶及LDH活性降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微循环障碍等,表现出寒凝血瘀的中医学体征。温热药附子可减弱寒凝血瘀体征及不同程度改善肺组织中ColI、MMP-9、TIMP-1、NGF、BDNF、TGF-β1、LN异常水平,阻止肿瘤进程;寒凉药蒲公英加重寒凝血瘀体征,有促进肿瘤进展的趋势。 为了验证拓展肿瘤的恶热喜寒特性,我们用乌拉坦400μg/ml处理人正常肝L02细胞建立转化细胞系,该转化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集落,线粒体数量增多,具有肿瘤细胞的一些恶性特质。明胶电泳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化细胞内MMP-9及TGF-β1表达明显多于正常细胞。另外,我们发现,与37℃比较,,32℃培养能提高乌拉坦对L02细胞的转化率。 综上所述,乌拉坦800mg/k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连续5周的造模方式可建立致瘤稳定均一、重现性好的小鼠肺癌模型。该模型与临床肺腺癌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伴有寒凝血瘀中医学体征,适合抗肿瘤中药的筛选与评价,也有利于研究肺癌的发病原因和制定合理的中药治疗方案。
【关键词】:乌拉坦 致癌剂 肺癌模型 寒凝血瘀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32;R734.2;R96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一部分 肺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15-17
- 第二部分 肺癌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17-23
- 2.1 前言17
- 2.2 实验材料17-18
- 2.2.1 试剂与药品17-18
- 2.2.2 实验动物18
- 2.3 实验方法18-19
- 2.3.1 乌拉坦最佳造模方式18
- 2.3.2 不同品系小鼠对乌拉坦诱导肺癌的敏感性18-19
- 2.4 实验结果19-21
- 2.4.1 不同造模方式对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的影响19-20
- 2.4.2 不同品系小鼠对乌拉坦诱导肺癌敏感性的影响20-21
- 2.5 实验小结21-23
- 第三部分 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模型的病理及生化特征研究23-37
- 3.1 前言23
- 3.2 实验材料23-25
- 3.2.1 试剂与药品23-24
- 3.2.2 试剂配制24
- 3.2.3 实验动物24
- 3.2.4 主要仪器24-25
- 3.3 实验方法25-28
- 3.3.1 肺癌模型建立25
- 3.3.2 乌拉坦诱导肺癌的病理特征25-28
- 3.3.3 乌拉坦诱导肺癌的生化指标检测28
- 3.4 实验结果28-35
- 3.4.1 乌拉坦诱导肺癌的病理特征28-30
- 3.4.2 乌拉坦诱导肺癌的生化指标检测30-35
- 3.5 实验小结35-37
- 第四部分 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模型中医体征与药物佐证37-51
- 4.1 前言37-38
- 4.2 实验材料38-39
- 4.2.1 药品38
- 4.2.2 试剂38
- 4.2.3 试剂配制38-39
- 4.2.4 实验动物39
- 4.2.5 主要仪器39
- 4.3 实验方法39-42
- 4.3.1 造模及给药39
- 4.3.2 指标检测39-40
- 4.3.3 能量代谢的检测40-41
- 4.3.4 外耳微循环的检测41
- 4.3.5 血液流变学检测41
- 4.3.6 BrdU 免疫荧光检测41
- 4.3.7 肿瘤进展及存活分析41-42
- 4.3.8 统计方法42
- 4.4 实验结果42-50
- 4.4.1 附子和蒲公英对乌拉坦诱导肺癌小鼠体温和自主活动的影响42
- 4.4.2 附子和蒲公英对乌拉坦诱导肺癌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42-43
- 4.4.3 附子和蒲公英对乌拉坦诱导肺癌过程中小鼠外耳微循环变化43-44
- 4.4.4 附子和蒲公英对乌拉坦诱导肺癌过程中小鼠血液流变学变化44-45
- 4.4.5 附子和蒲公英对乌拉坦诱导肺癌小鼠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45-46
- 4.4.6 附子和蒲公英对乌拉坦诱导肺癌小鼠肿瘤进展变化的影响46-48
- 4.4.7 附子和蒲公英对乌拉坦诱导肺癌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48-50
- 4.5 实验小结50-51
- 第五部分 乌拉坦致癌细胞机制的研究51-67
- 5.1 前言51
- 5.2 实验材料51-56
- 5.2.1 试剂51-52
- 5.2.2 试剂配制52-55
- 5.2.3 细胞株55
- 5.2.4 仪器55-56
- 5.3 实验方法56-61
- 5.3.1 乌拉坦对人正常肝 L02 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56
- 5.3.2 乌拉坦转化正常肝细胞实验56-57
- 5.3.3 乌拉坦转化细胞健那绿染色实验57
- 5.3.4 乌拉坦转化细胞明胶电泳57-58
- 5.3.5 乌拉坦转化细胞 Western blot 实验58-60
- 5.3.6 乌拉坦在不同温度下转化细胞的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60-61
- 5.3.7 数据统计61
- 5.4 实验结果61-64
- 5.4.1 乌拉坦对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61
- 5.4.2 乌拉坦转化细胞健那绿染色结果61-62
- 5.4.3 正常肝细胞和乌拉坦转化细胞明胶电泳结果比较62
- 5.4.4 正常肝细胞和乌拉坦转化细胞 Western blot 结果比较62-63
- 5.4.5 乌拉坦不同温度转化细胞的软琼脂克隆比较63-64
- 5.5 实验小结64-67
- 第六部分 C57BL/6 小鼠对不同化学致癌剂诱导肺癌的敏感性67-71
- 6.1 前言67
- 6.2 实验材料67-68
- 6.2.1 试剂与药品67
- 6.2.2 实验动物67-68
- 6.3 实验方法68
- 6.4 实验结果68-70
- 6.5 实验小结70-71
- 第七部分 讨论71-77
- 第八部分 结论77-79
- 参考文献79-87
- 致谢87-8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8-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尚涛;张建新;李兰芳;;提取分离肺脏线粒体的方法研究[J];河北医药;2006年04期
2 李凤和,俞光岩;细胞外基质与肿瘤转移[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3 曹雪涛;;炎症、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12期
4 罗波;袁静萍;孔庆志;;P63TTF-1及CD56联合相关免疫组化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J];西部医学;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乌拉坦诱导小鼠肺癌模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050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