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
本文关键词:海口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海口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其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型,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在海口新埠岛、龙塘镇、石山镇、白沙门和花卉市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应用浸渍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以抗性倍数确定抗性级别。对应生物测定的样品扩增和分析白纹伊蚊的kdr基因部分片段,采用χ2检验比较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的差异性。结果海口白纹伊蚊花卉市场和白沙门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抗性,花卉市场群体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高达436.36,为高度抗性。龙塘镇和石山镇群体对氯菊酯均为敏感,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低度(9.09)或中度(18.18)。新埠岛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为敏感。在对应检测的317只白纹伊蚊的kdr基因中,发现1 534位点存在点突变,检测到2种突变等位基因(TGC/C、TCC/S)。5种基因型和频率分别为野生型TTC/TTC(62.15%)、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C/TGC(0.63%)和TTC/TCC(16.09%)、突变型纯合子TCC/TCC(20.82%)以及突变型杂合子TGC/TCC(0.32%)。χ2检验结果显示,接触菊酯类杀虫剂后敏感表型与抗性表型个体中,kdr基因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性表型群体中的kdr突变型基因型的频率(42.94%)大于敏感表型个体(31.97%)。结论海口市白纹伊蚊多个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同时存在抗性,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记录了kdr新的等位基因TCC/S。
【作者单位】: 海南省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第二军医大学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热带传染病学教研室;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溴氰菊酯 氯菊酯 杀虫药抗药性 kdr基因型 海口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848)~~
【分类号】:R384.1
【正文快照】: [Acad J Sec Mil Med Univ,2015,36(8):832-838]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多地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基孔肯雅热的重要传播媒介[1-2]。使用化学杀虫剂一直是控制蚊虫的主要措施,是蚊媒病防控的重要环节。拟除虫菊酯类(下称菊酯类)杀虫剂因具高效低毒的特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玲;胡志刚;江毅民;伍浩荣;罗小蕾;严子锵;;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2 曾林海;王善青;孙定炜;赵伟;李善干;杨霞;;海南省部分地区传疟媒介按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年03期
3 蔡松武;林立丰;段金花;阴伟雄;;广东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治理对策[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年04期
4 龚震宇;侯娟;任樟尧;凌锋;郭颂;;浙江省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年05期
5 孙养信;吕文;霍丽霞;周以军;王博;;陕西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和防制策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1期
6 李袁飒;孟凤霞;蔡松武;刘起勇;;广东省湛江市抗溴氰菊酯白纹伊蚊代谢酶活性及其特征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2期
7 孙定炜;王善青;卓开仁;曾林海;李善干;;海南省中华按蚊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年02期
8 徐建敏;梁雪莹;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李成玲;;白纹伊蚊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年05期
9 蔡蓉;邵宗贤;范刚;陈跃;;淮安市不同生境白纹伊蚊对9种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10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刘起勇;;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Lala Harivelo Raveloson Ravaomanarivo;Herisolo Andrianiaina Razafindraleva;Fara Nantenaina Raharimalala;Beby Rasoahantaveloniaina;Pierre Herv忮 Ravelonandro;Patrick Mavingui;;Efficacy of seed extracts of Annona squamosa and Annona muricata(Annonaceae) for the control of Aedes albopictus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Culicidae)[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4年10期
2 常雪莲;钟代斌;李小聪;黄亚铭;朱国鼎;魏星;夏惠;陈晓光;方强;;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分析我国中华按蚊种群的遗传结构[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周航;李昱;牟笛;殷文武;余宏杰;;中国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年02期
4 Ali Reza Chavshin;Farrokh Dabiri;Hassan Vatandoost;Mulood Mohammadi Bavani;;Susceptibility of Anopheles maculipennis to different classes of insecticides in West Azarbaijan Province, Northwestern Iran[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2015年05期
5 赵雪松;郭钦瑞;;诸暨市淡色库蚊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6 李志强;钟俊鸿;;登革热媒介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8年06期
7 刘洪霞;冷培恩;徐仁权;姬淑红;刘曜;;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性质比较[J];应用昆虫学报;2012年02期
8 付臣臣;万涛;江志利;吴华;冯俊涛;马志卿;张兴;;41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J];昆虫学报;2013年07期
9 郁凯;彭映辉;申鸽;卢钰铎;刘敏;王里;;三种植物精油对致倦库蚊成蚊的熏蒸活性及其混配增效作用[J];农药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陈朱云;谢汉国;欧阳榕;林耀莹;张山鹰;;福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琳娜;蚊杀虫剂抗性及其进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东辉;自然种群间不相容性作为蚊媒数量控制的基础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秦茜;海南岛传疟蚊媒种群密度、杀虫剂抗性及发生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阎婷;致倦库蚊和骚扰库蚊差异表达的气味受体(OR)基因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5 于婧;核糖体蛋白S29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建超;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登革热媒介伊蚊和丹东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苑晶晶;云南疟疾媒介按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D];大理学院;2012年
3 吴治明;三带喙库蚊对重要杀虫剂靶标抗性及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李边征华;烯醇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蚊子抗氯菊酯C6/36细胞株中的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尹文兵;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对黑肩绿盲蝽控害潜能和抗性发展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2年
6 马素媛;苏云金杆菌以色列种对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三带喙库蚊杀伤效果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李美青;伊蚊诱捕器效果指标和传统登革热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赵明惠;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杀虫剂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徐铁龙;湖南与安徽省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10 潘红燕;我国不同地区禾谷缢管蚜田间种群乙酰胆碱酯酶AChE1基因的分子多态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松武,段金花,卢文成,易建荣,阴伟雄,张贤昌,林立丰;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与预防对策探讨[J];华南预防医学;2004年04期
2 罗雷;杨智聪;王玉林;刘于飞;秦鹏哲;董智强;沈纪川;李铁刚;康燕;;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3 吕志平,潘德观;登革热的流行概况[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9年04期
4 彭文伟;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综述)[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内科学分册);1978年12期
5 蔡贤铮;海南抗疟四十年[J];海南医学;1993年03期
6 杨芬;何剑峰;蔡松武;颜瑾;梁文佳;林锦炎;;2007年广东省湛江雷州市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8年07期
7 凌锋;范伟忠;林君芬;严菊英;吕华坤;傅涛;孙继民;;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监测;2010年09期
8 郭凤英,吴厚永,李承毅;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及其遗传方式[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1年02期
9 曾泽锋;何剑峰;;广东省1978~1999年登革热流行态势分析[J];旅行医学科学;2000年02期
10 江洪涛,王怀位,甄天民,孙传红,程鹏,王新国;山东省淡色库蚊抗药性调查及防制对策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建超;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登革热媒介伊蚊和丹东三带喙库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耀勇;张军民;;西北地区白纹伊蚊地理分布初步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年05期
2 王丕玉,董利民;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卵的储存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3年01期
3 孙传红,江洪涛,李怀菊,程鹏,王怀位;白纹伊蚊卵储存方法探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4期
4 景晓;李兆凰;霍新北;张世水;宫学诗;;山东地区白纹伊蚊种群生态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6年03期
5 Usavadee Thavara;郑剑宁;杨定波;裘炯良;;引诱物和产卵载体对白纹伊蚊产卵效果评价[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6年05期
6 李国太;傅鸿;郭玉红;贾玉新;赵光军;;甘肃省嘉陵江流域首次发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7 王乾章;福州地区白纹伊蚊一年生态观察研究[J];昆虫学报;1962年04期
8 孙正;南阳地区白纹伊蚊生态学的调查[J];昆虫学报;1979年02期
9 崔可伦;广州地区白纹伊蚊的自育性[J];昆虫学报;1982年03期
10 高巨真,曾昭玉,薛景珉,黄平益,赵俊萍,曹念厚;白纹伊蚊寿命的研究:实验室内雌蚊的存活[J];昆虫学报;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丽亚;;白纹伊蚊监测方法的初步探讨[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郑学礼;王春梅;张超;戴目巍;栾浩;王风平;吴淡娟;陈文霞;;四种光敏剂毒杀白纹伊蚊幼虫的实验室与野外应用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莫庆炎;马学文;李明伟;;天气对白纹伊蚊在香港为患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董芳;付永锋;程训佳;;白纹伊蚊唾液变应原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5 谢超;赵彤言;杨发青;董言德;陆宝麟;;登革2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何林;李雪梅;陈戊申;;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评价[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周毅彬;赵彤言;冷培恩;;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研究[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8 赵星;左丽;舒丽萍;;白纹伊蚊贵州不同地方株对登革病毒垂直传递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莫庆炎;李建威;;香港近年天气与健康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振毅;白纹伊蚊密度高 防止传播登革热[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彭锦;从“纨绔子弟”说“登革”[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魏鑫;防患于未然控制虫媒到不足为害(下篇)[N];保健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吕博;花蚊白天咬 库蚊晚上叮[N];北京社区报;2011年
5 王海;蚊子大年如何防止“登革热”入侵[N];南方日报;2007年
6 记者 曹斯;灭杀白纹伊蚊预防登革热[N];南方日报;2012年
7 记者 胡德荣;不同血型招蚊子几率差不多[N];健康报;2012年
8 早报记者 吴跃伟;广东登革热确诊病例突破1万[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令要;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与控制新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恒端;南京市白纹伊蚊种群遗传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3 吴锦雅;白纹伊蚊microRNA组学鉴定及其表达谱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邓天福;淡色库蚊与白纹伊蚊产卵引诱物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吴家红;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6 刘美德;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对登革2型病毒中肠感染屏障与病毒受体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7 于德宪;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凡;中国白纹伊蚊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登革热的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2 帅淑芬;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及新型捕蚊器BG-Sentinel trap的捕蚊效果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倩颖;江苏省不同口岸白纹伊蚊遗传特征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4 章龙;厦门蚊种调查与白纹伊蚊种群构建及其生物学特征和毒理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任晓燕;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幼虫毒杀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吕慧芳;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幼虫作用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黄恩炯;白纹伊蚊及其天敌褐尾库蚊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8 刘彬;白纹伊蚊引诱剂的研制及登革热预警指标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阎婷;白纹伊蚊气味结合蛋白(OBP)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10 董芳;白纹伊蚊唾液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apyrase的克隆、表达与鉴定[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海口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1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