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IMP型金属酶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机制
发布时间:2017-06-06 16:00
本文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IMP型金属酶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中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病学特点;对携带IMP耐药基因的质粒做整合子结构分析,以期发现IMP基因的传播机制。 方法:采用K-B法筛选同济医院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均不敏感的菌株,即抑菌环直径小于23mm的菌株。用PCR方法检测IMP基因,并回顾分析IMP阳性菌株临床资料;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常用抗菌药物对IMP阳性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ionConcentration,MIC),以获得IMP阳性菌株的药敏谱;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LocusSequenceTyping,MLST)方法对IMP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同源性分型;用质粒接合试验检测携带IMP基因的耐药质粒的转移性,并获得含有携带IMP基因质粒的接合菌,以进一步用重叠PCR方法分析携带IMP基因的耐药质粒结构,探索其传播机制。 结果: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同济医院共分离125株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次为阴沟肠杆菌与大肠埃希菌;用PCR方法检测IMP基因,28株阳性,占22.4%(28/125)。分析IMP阳性菌株的临床特点发现,菌株多分离自儿科患者(57.1%,16/28),并以痰标本居多(71.4%,20/28);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显示,IMP阳性菌株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高于70%,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71.4%,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32.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MLST结果显示出多种序列型别,并且在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了4个新的ST型(ST-734,ST-735,ST-736,ST-752);通过接合实验获得9株含携带IMP基因质粒的接合菌,经整合子结构分析发现,IMP基因多以“单个基因盒”或串联Ⅰ型整合酶的形式存在。 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常见于肺炎克雷伯菌。IMP耐药基因多以单个基因盒的形式进行传播,最常见于整合子的第一个基因盒位置。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作为治疗IMP型金属酶阳性菌感染的经验用药。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 IMP型金属酶 药物敏感性 流行病学 整合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41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2
- 第一部分 IMP阳性菌株临床资料及药敏谱分析12-31
- 一、材料与方法12-19
- 二、结果19-28
- 三、讨论28-31
- 第二部分 IMP阳性菌株同源性及整合子结构分析31-39
- 一、材料与方法32-35
- 二、结果35-37
- 三、讨论37-39
- 综述3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凤华;贾玉杰;;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IMP型金属酶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268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