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6-15 20:02

  本文关键词: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气虚证动物模型在中医研究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心气虚证实验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各种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模拟中医传统病因和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制作心气虚证动物模型及其他造模方法复制心气虚证动物模型。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动物模型 心气虚 心力衰竭
【分类号】:R-332;R259
【正文快照】: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心气虚证为心血管病系统常见证型之一[1],心气虚是心力衰竭发病的始动因素及关键环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展开对心气虚证实质的研究。制作符合中医标准的心气虚证动物模型是心气虚证实验研究的基础。本文检索查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李敏,吕希滢;活血、益气法及其方药治疗心衰大鼠心气虚证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倪;陈胜喜;罗万俊;蒋海河;龚伟;;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9期

2 李晓;马月香;;心气虚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国医论坛;2011年06期

3 黄宇欣;高海成;刘凯;苗春生;;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后肝脏损伤的拉曼光谱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4 梁俊清;吴以岭;;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及其评价体系构建概况[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孟岩;焦立红;郑燕;杜淑娟;甄福康;;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实验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9年09期

6 米青;易岂建;钱永如;李谧;白永红;;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时心肌钙调节蛋白作用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4期

7 邓青秀;彭成;;中医药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J];四川动物;2011年02期

8 朱彤莹,顾勇,黄国英,刘少军,朱蔚钰,林善锬;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致纤维机制的研究[J];上海医学;2003年11期

9 李军兰,方肇勤;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综述[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温晓斐;李任飞;卜丽红;杨坡;沙非;王丹;申宝忠;;经股动脉明胶海绵栓塞介入法建立犬精确局灶急性心梗模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春澍;膳食低Se、低VE对克山病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钱国强;当归四逆汤成分组合预处理对MIRI大鼠MMVEC e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曹桂秋;声学造影剂结合CD34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于成瑶;两类心气虚大鼠模型的初步比较和部分心脏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尹倪;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心肌移植的时效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范萍;益气活血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干预DN的疗效观察及肾保护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梁俊清;络气虚滞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及通络方药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盖玉生;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峰;HIF-1α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李欣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的病理机制及方证相应基础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芪红方对异丙基肾上腺素致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焦婷;生脉提取液抗心气虚血瘀证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3 李秀;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杜立建;强心灵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韩世飞;卡托普利、心复康口服液对心衰大鼠心肌GLUT4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米青;缬沙坦对心力衰竭幼鼠心肌钙调节蛋白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夏翼;养心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吴爱明;活血益气方药改善心梗气虚血瘀大鼠模型心肌损伤和CX43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朱海荣;淫羊藿苷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及其分子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田运娇;Gsα基因干扰对心力衰竭幼鼠心肌钙调控蛋白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倪新海,程显声,何建国,熊长明,李亚辉,刘岩;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1期

2 马先鹤,应利民,黄少绵,王国斌,卫景山;限食状态下战士体内的能量代谢与脂肪动员[J];广州医高专学报;1999年01期

3 胡拥军;;心力衰竭的心肌细胞凋亡及调控[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年02期

4 顾景范;能量平衡与代谢适应[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4年05期

5 蒋梅先,彭鹏,唐静芬,刘永明;“心肾同病”等病机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循环激素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潘珊珊,张炎,陆爱云,姜宗来,杨向群;力竭运动大鼠心肌心钠素表达的变化[J];体育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刘璨,朱文锋;数据挖掘:心气虚证的鉴别诊断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5年03期

2 许丽梅;赖仁奎;;心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关系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1期

3 蔡民坤;;心气虚证与气虚证的相互关系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05期

4 郭华;程绍恩;王志良;;心气虚实质的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5 李绍芝;;心气虚证研究近况[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6 张立;黄晖;;心气虚证患者肺功能与心脏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初探[J];天津中医;1989年01期

7 张立,黄晖;心气虚证患者肺功能与心脏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初探[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8 文旺秀,金卓祥,严夏;心气虚证患者的心功能检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9 李绍芝,朱文锋;心气虚证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年03期

10 周悦,周耀群;不同类型心脏病的心气虚证辨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浦斌红;;心气虚证研究及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硕仁;王伟;;关于心气虚证研究的若干问题[A];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王硕仁;;中西医结合对心血管病心气虚证基础研究及其成果应用的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罗钢;陈辉;杨思进;;心气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志宏;邢雁伟;王阶;;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冠脉病变及心功能不全关系分析[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6 罗钢;陈辉;杨思进;;心气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罗钢;陈辉;白雪;;心气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涛;丁以艳;吴承玉;;心气虚证的因子分析研究[A];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林谦;农一兵;李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慢性心衰心气虚证心肌能量代谢的病生理机制[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10 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李敏;吕希滢;;活血、益气法及其方药治疗心衰大鼠心气虚证的实验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十红 李祥国;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从肝论治探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徐亚静;涵盖医药贯中西[N];中国医药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强;心气虚证的数据挖掘和网络结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2 徐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3 周凤娇;养心康片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于成瑶;两类心气虚大鼠模型的初步比较和部分心脏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赵兴梅;穴位注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效应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姚立;用比较医学的方法建立心气虚证动物模型[D];浙江中医学院;2003年

7 丁以艳;心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倩;冠心病心气虚证候诊断标准修订的准备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谢英;甲状腺激素对冠心病心气虚证患者血浆的变化及意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董浩然;新西兰兔心衰心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其基因芯片数据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李晓璇;环磷酸腺苷、儿茶酚胺类物质与冠心病心气虚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章慎磊;心气虚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象信息时频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黄初宜;心气虚致血瘀的理论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张凌岚;冠心病心气虚证与心室舒张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本文关键词: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53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4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