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0-03 00:08

  本文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白念珠菌 基因型 生物技术


【摘要】: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简称白念)基因分型是近年来白念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脉冲电泳、限制性酶切、Southernblot杂交、RAPD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白念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计算机辅助分析、核酸序列分析、构建基因图谱等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
【关键词】白念珠菌 基因型 生物技术
【分类号】:R379.4,
【正文快照】: 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研究进展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410078)钱骏综述查国章余平审校摘要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简称白念)基因分型是近年来白念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脉冲电泳、限制性酶切、Southernbl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飞,李友发,徐登仁,李川生,张传世,杜凤鸣,胡开元,范维杰;白色念珠菌表面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2 曹文飞,李友发,徐登仁,李川生,张传世,杜凤呜,胡开元,范维杰;白色念珠菌表面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5年02期

3 曹文飞,李友发,徐登仁,李川生,张传世,杜风鸣,胡开元,范淮杰;单克隆抗体用于播散性念球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 Ⅰ、白色念珠菌表面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鉴定[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5年02期

4 曹文飞,张传世,李吉娜,沈茜;单克隆抗体用于播散性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 Ⅱ、A7C4IgM McbA的进一步鉴定及与纯化甘露聚糖免疫反应特性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5年02期

5 曹文飞,李吉娜,沈茜,张传世;单克隆抗体用于播散性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 Ⅲ、白色念珠菌表面甘露聚糖抗原的纯化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5年02期

6 韩国柱;角朊蛋白分解酶(KPase)和它的抑制剂对白念珠菌生长的生物学作用[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6年05期

7 张稠生;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白念珠菌表面抗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8 吴绍熙,朱向阳,郭宁如,刘延庆;DNA探针原位杂交对念珠菌病的诊断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0年06期

9 邱娟,朱忠,梁平;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杀伤作用的电镜观察[J];现代免疫学;1991年01期

10 陈敏,朱忠;抗生素和抗癌药对白念珠菌定居小鼠肠道和播散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军民;鲁长明;席丽艳;曾凡钦;王汉平;;白念球菌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李大宁;陈德利;吴建华;仇芸;陈宏新;;中药对白念球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陈孙孝;温海;姚志荣;邓安梅;廖万清;仲人前;;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定点突变菌株生长周期及超微结构研究[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温海;朱红梅;陈裕充;廖万清;邵经政;张玉麟;徐红;赵瑾;仇云;;1975-2000年间上海地区病原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45303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黄孝天;傅颖媛;莫冰;况南珍;余克花;;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韩永智;骆志成;武三卯;何容霞;李文竹;周晓黎;;阴道白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细胞外磷脂酶活力对比[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勇;陈兴平;;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作用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欧阳卫权;何盛琪;邓远辉;;中药“AF—1”体外抗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温海;朱红梅;陈裕充;廖万清;邵经政;张玉麟;徐红;赵瑾;仇芸;;上海地区25年间病原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45303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aneke E. Roseeuw D.;甲真菌病概况——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2 特约记者胡训军、记者彭泽成;士官一声叫停 部队为他记功[N];解放军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庄严;你的眼神让我心碎[N];吉林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尹春芙 要林岩;开掘第一桶金[N];吉林日报;2003年

5 ;抗菌不锈钢研制成功[N];科学时报;2003年

6 陶化彦;两种择业观的碰撞[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子婴;“抗菌不锈钢”在啤酒乳品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N];中国包装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包斯文;经济新颖和抗菌型不锈钢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冶金报;2004年

9 杨贵恩;我国腮腺疾病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方彤;慢性腮腺病诊治创新八方面[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晓博;白念珠菌敏感株对氟康唑产生适应性突变耐药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2 陈孙孝;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基因(CMD1)缺陷菌株的构建及CMD1功能性基因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贺志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王志东;伊曲康唑γ-干扰素对真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曹永兵;转录因子Caplp促进白念珠菌抗药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吴建华;白念珠菌细胞周期及抗真菌中药单体对其影响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7 姚智荣;隐球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8 徐铮;白念珠菌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应用及两个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曹颖瑛;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周村建;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及聚类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异珠;尼克霉素Z体外抗真菌活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1年

2 高平挥;白念珠菌野生型CYP51及H310D、T311A突变型CYP51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初步测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黄孝天;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D];江西医学院;2001年

4 莫冰;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1年

5 郑斐;阴道致病念珠菌的菌种与耐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金艳;菌丝相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刘洪涛;耐药白念珠菌CYP51酶的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8 廖军;血浆beta-D-葡聚糖检测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诊断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杨敏;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ERG11基因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关小凡;白念珠菌静脉感染对脾虚小鼠致病性的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962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62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5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