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腰骶部缺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03:27

  本文选题:腰骶部 切入点:生物力学 出处:《武汉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腰骶部是脊柱与骨盆之间的连接结构,对脊柱骨盆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感染,结核,肿瘤,外伤等病变可以导致腰骶部的椎间盘及椎体骨质的破坏严重,造成腰骶部的不稳。腰骶部解剖结构特殊,血管神经复杂。对于严重腰骶部缺损及不稳如何进行稳定性重建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腰骶部的稳定性重建技术有很多,按照固定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前路的支撑技术和后路的固定技术。前方的支撑融合方式有前路的钛笼,融合器+钢板,带螺钉的钛笼,轴向的椎间融合等。后路的固定方式也有多种选择,应用较多的有骶1双皮质,三皮质螺钉及骶2骶骨翼螺钉,骶髂关节螺钉,Galveston技术,髂骨螺钉技术,经骶2侧块髂骨螺钉等。对于骶骨破坏严重的病例,此时骶1椎弓根螺钉无法置入,只能选择腰骶骨盆固定技术。髂骨螺钉技术作为一种改良的Galveston技术,置钉容易,螺钉强度高,应用于骶骨肿瘤切除,腰骶部的结核,严重的腰骶部外伤不稳,重建腰骶部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髂骨螺钉断裂,松动也不少见,尤其在缺损范围较大的病例。所以如何改进腰骶部的内固定技术,增加固定强度,减小内固定系统承受的应力,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对于不同程度腰骶部缺损,如何选择有效的固定方式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腰骶部的生物力学情况及腰骶部缺损情况下如何选择有效的重建方式,本课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及标本生物力学测试的方法来评估不同方式重建腰骶部的稳定性情况,为临床选择提供具体依据。目的1.建立成人正常腰2-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2.建立腰骶部缺损的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手术操作,采用2种方法来进行固定,用有限元分析法来分析2种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以及内固定系统的应力分布情况。3.通过羊脊柱骨盆标本模拟手术操作,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腰骶部不同切除范围后不同方法腰骶骨盆重建后生物力学情况。方法1.选择24岁男性志愿者一名,采用64排螺旋CT自腰1-骨盆水平薄层扫描,获得577张水平截图。将扫描的数据资料以DICOM格式导出再导入到Mimics 15.0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阈值分割以及区域增长,蒙版编辑等,生成三维表面模型。再导入SolidWorks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再通过HyperMesh软件划分四面体网格,对模型进行赋值,用ABAQUS软件分析。约束臼顶,施加1000N的垂直载荷,计算轴向压缩刚度及应力分布;施加7N.M的扭矩,计算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六种工况下的刚度及应力分布,并与文献比较,验证模型的有效性。2.用Solidworks 2012软件构建两种固定钉棒系统及钛笼的实体几何模型即腰3,4椎弓根螺钉联合髂骨单钉固定(单钉)和腰3,4椎弓根螺钉联合髂骨双钉并前路支撑(双钉+钛笼)并装配。再将第一部分的建立的模型数据导入到HyperMesh软件,模拟腰骶部缺损的情况,缺损范围为腰5椎弓根以下至骶1椎弓根以上,包括前方的腰5和骶1的部分椎体,后方关节突,椎板,并模拟上述2种手术方式进行腰骶部稳定性重建。对模型进行赋值,用ABAQUS软件分析。约束臼顶,施加10O0N的垂直载荷,计算轴向压缩刚度及位移,应力分布;施加7N.M的扭矩,计算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六种工况下的刚度及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3.12具成年雄羊新鲜腰3-骨盆标本。按下述分组顺序进行逐组测试:①完整组腰4,腰5,腰6置入3.5mm*24mm椎弓根螺钉固定。②骶1钉组切除腰6-骶1椎间盘,上下终板,两侧关节突,行腰4,5,骶1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③髂骨单钉组切除腰6-骶1椎间盘,上下终板,两侧关节突,切除腰61/2椎体及椎弓根,1/2骶1椎体。行腰4,5,3.5mm*36mm髂骨单钉固定。④髂骨双钉组在第3组基础上行3.5mm*36mm髂骨双钉固定。⑤髂骨双钉+钛笼组在第4组基础上加椎间双钛笼支撑固定。将样本固定于MTS 810材料试验机夹具上给标本的头侧施加O-250N轴向连续压力载荷,给标本施加.-5N.m~5 N.m轴向连续扭矩载荷,记录各组的轴向压缩补偿屈服载荷,应力及屈服载荷,屈服应力。并计算轴向压缩刚度与轴向扭转刚度。结果1.建立了腰2-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具有367363个单元和93728个节点组成。在约束臼顶,在腰2上缘施加1000N的轴向载荷后,腰5上缘参考点的位移值为1.813mm,腰5上缘最大应力值为19.139MPa,轴向压缩刚度为551.572N/mm.施加7N/m的弯曲载荷时,模型在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右旋转,左旋转工况下的角位移分布为5.641150,5.56884°,2.101900,2.103570,2.18661°,1.42659°,平均轴向扭转刚度为4.05 N.m/°。模型应力分布,位移分布与实际情况是一样的,测试结果与文献结果相当。2.在约束臼顶,在腰2上缘施加1000N的轴向载荷模拟站立负重情况下,完整模型最大应力值为195.3 MPa,单钉模型为189.5 MPa,双钉+钛笼模型为149.2Mpa。计算轴向压缩刚度完整模型为551.572N/mm,单钉模型为613.87 N/mm,双钉+钛笼模型为1683.50 N/mmm,在轴向压缩刚度方面,双钉+钛笼支撑模型单钉模型完整模型,腰5上缘最大应力为完整模型双钉+钛笼支撑组模型单钉模型。在施加6个方向的7N/m弯曲载荷下,在6个方向的弯曲刚度上,双钉+钛笼支撑模型单钉模型完整模型。模型在6个方向的最大应力值比较,单钉模型双钉+钛笼支撑模型完整模型,说明单钉固定时,内固定钉棒系统承受的应力最大,在前屈时最大应力为113.013 MPa,后伸时最大应力值为113.677 Mpa,应力集中点在腰4椎弓根螺钉下方及髂骨螺钉上方的连接棒处。3.第1-4组轴向屈服载荷为203.1±8.0,188.9±7.5,165.7±7.2,239.2±9.8N。屈服应力为288.9±9.2,278.7±8.9,241.3±9.1,340.7±8.4MPa,第5组没有发生明显的屈服。各组的轴向压缩刚度分别为152.33±8.15,123.21±7.68,112.67±9.13,172.62±8.02,194.58±7.19 N/mm,轴向扭转刚度分别为1.43±0.12,1.02±0.12,0.98±0.11,1.73±0.10,1.96±0.09 N.m/。。轴向压缩刚度及扭转刚度,髂骨双钉+钛笼组双钉组完整组,骶1钉组与髂骨单钉组稳定性均小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1钉组与髂骨单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正常人体腰2-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精确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受力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供下一步的研究。2.髂骨双钉+钛笼支撑重建可有效的恢复腰骶部的稳定性,内固定系统承受的应力较小也较分散。3.髂骨单钉重建也可以恢复腰骶部的稳定性,但连接棒处及螺钉尾部有明显的应力集中,内固定容易疲劳断裂及松动。4.髂骨单钉重建在轴向压缩载荷及屈伸载荷时内固定系统上应力值很大,说明髂骨单钉重建在负重及屈伸活动时内固定承受应力大,容易失败。5.椎体前柱支撑物对重建稳定性很重要,添加了前路的钛笼支撑物后,可有效的增加模型的轴向压缩及弯曲稳定性。6.添加椎体前柱支撑物后可有效的分散内固定系统的应力,降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7.髂骨双钉重建也可有效的恢复腰骶部的稳定性,髂骨双钉重建要比髂骨单钉重建更稳定。8.对于腰骶部病损范围较大时,推荐采用髂骨双钉和椎体前路支撑物固定。可有效的恢复腰骶部的稳定性,降低内固定失败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刚,万军,江汉;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实用骨科杂志;2004年02期

2 张冬生;袁金涛;郑杰;杨永宏;叶虹;;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年06期

3 籍剑飞;张玉良;任忠明;裴斐;金辉;周杨;王海东;张银华;;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1期

4 宋世凯;尹飞;罗集贤;赵东旭;巩固;朱庆三;;椎弓根螺钉平行置钉法和交叉置钉法的应力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04期

5 王洪伟;廖新华;马显光;李长青;韩建达;周跃;;椎弓根螺钉的不同结构特点对螺钉电阻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年03期

6 刘军,张玉发,吴敏;介绍一种椎弓根螺钉取出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年04期

7 朱青安,李鉴轶,赵卫东,吕维加,钟世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5期

8 林海滨,郑晓晖,李荣仪;椎弓根螺钉折断后处理[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年03期

9 魏景和,张波;减少椎弓根螺钉手术并发症的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4期

10 山卫东;脊柱椎弓根螺钉术中的监测[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籍剑飞;;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效果分析[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钱金黔;杨永宏;楼肃亮;张冬生;邹庆;郑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引导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章富;陈海啸;洪正华;洪盾;;经皮椎弓根螺钉置放技巧[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长伟;李明;吴大江;赵颖川;王传锋;朱晓东;贺石生;;全椎弓根螺钉与钩钉混合系统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矫正能力:配对比较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5 骆正熙;高潜陵;;椎弓根螺钉系列内固定 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脱位[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鉴轶;朱青安;赵卫东;钟世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李明;顾苏熙;朱晓东;贺石生;吴大江;王传锋;陈自强;;椎弓根螺钉不同置钉策略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岩;张永刚;张雪松;;节段椎弓根螺钉选择性融合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罗卓荆;王亮;李明全;李新奎;陶惠人;;椎弓根螺钉对幼犬脊椎形态发育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杨长伟;吴大江;赵颖川;王传锋;朱晓东;贺石生;李明;;全椎弓根螺钉与钩钉混合系统对脊柱侧凸的矫正能力配对比较研究[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献怀 黄晖;数字化导航模板助椎弓根螺钉精确入位[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石国本 黄余红;为了让英雄重返工作岗位[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殷龙 于洪臣;两项医学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青岛日报;2011年

4 石国本 黄余红;创新性手术救英雄警察[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的有限元分析与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冯靖;骨质疏松条件下四种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比较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3 马亮;腰骶部缺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4 刘国民;细胞外基质成份涂层椎弓根螺钉在负荷与非负荷状态下诱导、传导骨生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亘瑷;定向灌注椎弓根螺钉的设计和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杨雷;经皮椎弓根钉螺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7 刘涛;一种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及基础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石磊;骨质疏松条件下椎弓根螺钉的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施新革;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对胸廓平衡和肺形态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10 齐登彬;胸椎应用解剖及椎弓根螺钉置钉新方法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铀;术中三维CT导航在脊柱矫形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王泽;SpineNav-01手术导航系统辅助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杨武;全椎弓根螺钉及钴铬棒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吴海挺;Mimics及快速成型技术在Dynesys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钉中的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5 周彬彬;C3-C7横突根部高度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颈椎弓根置钉方面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杜军;三维平板透视引导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6年

7 王庆伟;骨质疏松尸体椎体中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和可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8 贾宗海;新型可灌注椎弓根螺钉的优化设计及力学检测[D];山东大学;2011年

9 宋世凯;椎弓根螺钉平行置钉法和交叉置钉法的应力比较[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李永r,

本文编号:1618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618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