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直接前入路与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2 10:00
【摘要】: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直接前入路与后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中两种手术入路的对比研究,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逐层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所需数据,相同随访指标行Meta分析,无法合并的指标则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20篇文献纳入研究,共7377例患者,DAA组3728例,PA组3649例。DAA组术后2周时使用助行设备人数及所有患者术后完全停止使用助行设备的时间与PA组均无差异(OR=1.01,95%CI:0.11~9.27,P=0.99;MD=-6.97,95%CI:-14.36~0.42,P=0.06)。DAA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MD=-0.45,95%CI:-0.80~-0.10 P=0.01),而PA组患者手术时间则更短(MD=12.88,95%CI:1.15~24.60,P=0.03)。DAA组患者髋臼假体处于Lewinnek安全区内的数量更多(OR=1.70,95%CI:1.17~2.48,P=0.006),但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无差异(MD=-0.19,95%CI:-0.62~0.24,P=0.39)。此外,两组患者术后1年脱位率也无差异(OR=0.78,95%CI:0.47~1.28,P=0.32),但是DAA组患者发生术中骨折和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PA组(OR=81.26,95%CI:15.43~427.98,P0.00001;OR=2.30,95%CI:1.12~4.73,P=0.02)。多项不能合并数据的研究则认为DAA组在功能恢复、疼痛缓解、假体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虽然双下肢长度差异及术后脱位率等二者并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且DAA更易发生术中骨折及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但与PA相比,DAA对于THA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疼痛缓解和假体位置等仍具有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晨光,唐英翰,邵林,沈玉梅,林欣;改良的肱骨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下2/3骨折20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年06期

2 李卫平;上臂后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下2/3骨折17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02年02期

3 张卫国;段玉民;;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11例[J];中医正骨;2009年04期

4 吕成堂;王玉武;邱星罡;吴加东;朱文峰;;经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J];江苏医药;2010年12期

5 郑联合;王育才;张云飞;于哲;陈翔;;个性化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骨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9期

6 曹伟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7 司卫兵;秦卫;胡丹;;后侧入路微创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J];吉林医学;2013年19期

8 占国勇;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下1/3骨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9期

9 洪晔;吕书军;蒋栋;崔海东;;后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1例中应用[J];交通医学;2011年06期

10 胡丹;司卫兵;秦卫;郝跃峰;;后侧入路微创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少华;;肩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分析[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良;王玉聪;付有伟;张宗凯;郑兴国;;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华;薛建武;贾子青;;经后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A];宁夏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吴继恒;蒋国华;周富根;;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单纯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初步报告[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丁少华;;肩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6 程鹏;;肩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12例体会[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施利华;袁永健;;后侧入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红卫;赵钢生;潘骏;吴立军;;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张经纬;校佰平;徐荣明;周龙;李明;毛伟民;马维虎;阮永平;;改良后侧入路三柱重建技术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王武超;杜志军;;VSD膜持续负压引流配合阳和汤加减治疗骨盆骨折后侧入路合并腰骶髂部大面积皮肤脱套性损伤9例[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新海;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斌;直接前入路与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3 陈晓彬;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建超;腓骨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与解剖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徐五;膝关节后侧入路在治疗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5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35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