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微电极刺激检测大鼠脊髓损伤排便功能重建后脑重塑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17:29
【摘要】:目的:应用器械打磨法建立脊髓损伤经神经根途径重建排便功能动物模型并检测其有效性;并通过多种技术定位大鼠排便高级中枢;运用微电极刺激检测脊髓损伤排便功能重建后脑功能重塑的变化。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器械打磨法建立双侧L5--S1前后根移位动物模型,同时修复运动和感觉神经重建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并通过形态学与功能学检测其有效性;通过功能核磁共振、PRV神经逆行示踪及微电极刺激定位大鼠排便高级中枢;以正常大鼠微电极刺激检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对脊髓排便功能重建术后1月、6月、12月进行脑部微电极刺激观察其动态重塑性变化过程。结果:器械打磨法具有更短手术时间及更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存活率高;通过PRV逆行示踪对动物模型检测发现吻合口近端有示踪阳性的绿色荧光表达,甲苯胺蓝染色和电镜检测均发现吻合口处有神经纤维再生,肛管直肠电生理检测显示动物模型肛管测压可恢复到正常大鼠L5与S1水平,从而证实器械打磨法行双侧L5--S1前后根移位重建脊髓损伤排便功能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大鼠排便高级中枢主要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及脑干内Barrington氏神经核团(Bar),并与脑部丘脑、中脑、大脑皮层等多核团共同调节大鼠的排便功能。微电极刺激显示在造模术后1月出现了明显的排便中枢抑制现象,术后6月对排便功能出现了部分再支配;而在术后12月模型鼠脑部相应的区域又由抑制变为去抑制。结论:神经根移位为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重建提供了可行性,并可通过脑功能重塑实现排便功能的再支配。实验结果为研究脊髓损伤自主排便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实验基础。
【图文】:

示意图,动物模型,示意图,存活率


1.3 结果实验组建模所需手术时间为(93.05 ± 7.60)min,较对照组(131.30 ± 11.68)min 明显缩短,,且具有统计学差异(t=12.279,P<0.001);实验组建模时术中出血量为(4.33 ± 0.4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 ± 0.58)ml,且具有统计学差异(t=18.293,P<0.001)。术后 3 天,传统钳咬法建模存活 12 只大鼠,存活率达 60%;动物模型术后当日死亡 1 只,术后第 1 天死亡 5 只,术后第 2 天死亡2 只,死亡主要原因考虑与手术暴露损伤过大及术中出血过多有关。器械打磨法建模存活 18 只大鼠,存活率达到 90%;动物模型术后第 1 天与术后第 3 天分别死亡 1 只,考虑死亡原因与术中出血过多及术后感染有关。两组术后 3 天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800,P=0.028)。(表 1-1)

仪器


gure 3-1 Equipment of 7.0 T MRI. Perform fMRI scans and collect data.图 3-1 7.0T MRI 仪器。 进行 fMRI 扫描并收集数据。 逆行示踪检测康成年雌性 SD 大鼠(200-250g)10 只进行 PRV-CMW-Mrfp 用 3%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鼠消毒、铺巾,取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大鼠肛管直肠,显微镜下射器穿破直肠肛管壁粘膜层下将 3ul PRV(1.0×108pf/ml)分 3 点不能穿破直肠肛管壁以免无效注射,且每次注射完毕时应留滞止 PRV 从注射处溢出。注射 PRV 后缝合伤口烤灯复苏后将大下饲养 5 天。5 天后采取同样的麻醉方式,手术暴露心脏,先使耳无血液流出后再行 4%多聚甲醛灌注,灌注至合适后显微镜o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璐;陈楠;李坤成;;脊髓损伤后大脑感觉皮层重塑的MRI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年10期

2 吴卓;汪玉良;;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12期

3 李文军;陈山林;赵建勇;王树锋;;上肢丛内神经移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08期

4 刘小康;徐建广;连小峰;杨二柱;赵成;;大鼠钳夹式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与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14期

5 王磊;刘晓林;陈明;郑宪友;柴益民;;经关节突切除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年12期

6 钟贵彬;李伟;刘祖德;王涵韬;倪鹏文;乔之光;;SD大鼠腰神经根的解剖学观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年06期

7 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的分型与手术方案[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8 徐青;高飞;王磊;岳军忠;刘文国;张锋良;龙志华;余微波;李建军;;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美国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9 潘杰;李昕;曾诚;钱列;李立钧;谭军;;2005—200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脊柱脊髓损伤调查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10 纪江峰;冯世庆;;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2665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65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