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围术期风险因素分析和替罗非班用药方案比较

发布时间:2020-05-21 01:46
【摘要】:第一部分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围术期风险因素分析研究目的:评估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急性期(?28天)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围术期技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情况,筛选影响技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临床及影像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共有50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并完成30天随访最终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0例,女性339例。197例(38.7%)于确定行支架辅助治疗后给予负荷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12例(61.3%)于术中给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2)围术期缺血性并发症共发生28例(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位于血管分叉部(P=0.001,OR=4.108)是发生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3)围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共发生25例(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014,OR=3.574)是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4)出院mRS评分3~5分的患者共81例(15.9%),30天内死亡27例(5.3%),预后不良率21.2%(108/5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P=0.002,OR=7.687)、Hunt-Hess 3~5级(P=0.001,OR=4.905)、发生缺血并发症(P(27)0.001,OR=7.804)、发生出血并发症(P(27)0.001,OR=39.31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入院清醒及轻度意识障碍者(GCS 13~15分),中度意识障碍者(GCS 9~12分)预后不良风险上升至6倍(P=0.001,OR=6.019),重度意识障碍者(GCS 3~8分)预后不良风险上升至近13倍(P(27)0.001,OR=12.800)。研究结论:对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动脉瘤位于血管分叉部位,是围术期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与围术期出血并发症独立相关;入院临床评分较差的患者出院时临床预后较差,围术期出现缺血及出血并发症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中的用药方案比较研究目的:通过对替罗非班不同剂量组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较为合理的替罗非班用药方案,为降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急性期(?28天)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所接受的抗血小板聚集方案分为替罗非班标准组和替罗非班半量组,对组间并发症及影像预后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研究结果:(1)共有309例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成功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并完成30天随访最终纳入研究。其中211例为标准组,98例为半量组。(2)半量组宽颈或相对宽颈动脉瘤比例(91.8%vs 79.1%,P=0.006)、非囊性动脉瘤比例(25.5%vs 9.5%,P(27)0.001)以及Lvis支架应用比例(95.9%vs 73.5%,P(27)0.001)高于标准组,余基线资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5例(4.9%)患者发生缺血并发症,其中标准组11例(5.2%),半量组4例(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出血并发症共13例(4.2%),均发生于标准组,半量组中无出血事件,组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vs 0,P=0.011)。术后早期再出血(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 0,P=0.034)。10例早期再出血中,8例(80%)为术后10 h内发生,均为致死(5例)、致残(3例)性出血。(4)出院时标准组的预后良好率(m RS 0~2分)、致残率(m RS 3~5分)和死亡率(m RS 6分)与半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致密栓塞率、瘤颈残余率及瘤体残余率分别为39.8%、18.5%、41.7%和55.1%、9.2%、35.7%,组间栓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研究结论:对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患者,术中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安全有效,是术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方案的可行替代方案;替罗非班剂量减半后可降低出血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阳;李明;王斌;刘义峰;李巍;;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年01期

2 张振洲;吴f祥;张国龙;;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不同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6年23期

3 刘博虎;蒲军;高鸿;常谦;李俊彦;岑键昌;;颅内破裂动脉瘤单纯弹簧圈填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比较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4 李陈;;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年04期

5 何明方;刘宏;吴政俊;林锋;钟冬胜;雍利军;龚洪福;梁兴泽;谭博;;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年03期

6 管磊;顾大群;张扬;傅先明;牛朝诗;汪业汉;;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年07期

7 荆一鹏;;血管内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02期

8 陈秀;杨昌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11期

9 常祖宽;王晓伟;寇志平;;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15期

10 丛美霞;;老年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探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连圣;辛志成;李夏良;吴钟华;蒋超超;苏强;程,

本文编号:2673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73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d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