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TCD检测CEA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灌注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2 04:56
【摘要】: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金标准”手术方式。剖开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artery,ICA),剥离增厚的内膜及附在其上的斑块,使本已狭窄的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通畅,从而改善颅内血液灌注。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inial Doppler,TCD)于手术前后检测记录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灌注情况来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效果;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了解判断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否与CEA术后脑血流灌注升高存在直接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患者,术前由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多层螺旋CT造影(multi 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CTA)确诊颈动脉狭窄程度为70%-99%,术前一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inial Doppler,TCD)检查,手术后第三天再次行TCD检查,记录两组数据中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数据的进行对照分析,并由管床医生记录患者所出现的症状,是否存在严重头痛、眼或面部疼痛、意识障碍、视力障碍、癫痫大小发作或任何非脑缺血性局灶性缺损等症状,出现症状者记录其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PSV),并与未发生上述症状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PSV)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顺利,经颅多普勒超声共记录100对200个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信息,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均为手术同侧,其中术前同侧MCA最低流速为41cm/s,最高流速为102cm/s,术前平均血流速度为(69.70±13.10)cm/s;术后同侧MAC最低流速为88cm/s,最高流速为166cm/s,术后平均血流速度为(116.30±17.70)cm/s,术后相较于术前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值为46.60±19.50,t=31.04,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出现高灌注症状的患者人数为12例,比例为12%,这其中有6例患者术后TCD检测未提示过度灌注,其中头痛患者6例,头痛伴有恶心呕吐3例,精神亢奋、睡眠障碍3例,幻视1例,烦躁不安1例,急性脑出血1例,脑出血比例为1%,未出现死亡病例。列出12例患者的CEA手术前后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得出,术后12例出现异常症状患者的术前MCA平均血流速度为(61.83±14.83)cm/s,术后MCA平均血流速度为(124.17±15.92)cm/s,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通过手术解除颈内动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通畅,消除了不稳定斑块因裂解或血栓形成脱落造成的后果,可明显降低再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塞的概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显著提高同侧大脑中动脉血管内血液流速,增加动脉的灌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的升高值与是否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症无直接因果关系,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强,吕娉;大脑中动脉破裂猝死1例[J];临床医药实践;2005年01期

2 丁士海;;副大脑中动脉一例报告[J];沂水医专学报;1984年01期

3 严建东;大脑中动脉梗塞46例临床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王晓云;朱文斌;陈雪梅;陈蕾;徐运;;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1期

5 张世荣;李萌;支兴龙;张鸿祺;张鹏;凌锋;;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孤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复杂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6 王良;梁锦成;;高龄老年人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38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11期

7 高文红;郭国志;;36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5期

8 张为龙;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显微外科解剖学[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1年01期

9 周良辅,蒋大介;动脉瘤切除和大脑中动脉端端吻合治疗巨型大脑中动脉瘤[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年03期

10 周珊珊;姜同喻;;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与脑岛、脑沟的定位关系[J];解剖学通报;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为珍;郑茜;陈志青;赵永波;;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爱华;贾建平;缪中荣;王默力;;特发性大脑中动脉夹层(附3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虞冠锋;黄景勇;杨文军;黄河;金烈烈;林丽娜;胡明伦;;大脑中动脉流速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作用[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谭显西;钟鸣;尹剑;张明升;刘伟郑;;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动脉瘤的治疗[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姚雪燕;魏坤;薛爽;;两月内大脑中动脉从重度狭窄发展到闭塞1例报告[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吴雪梅;宋晓南;邢英琦;;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临床类型分析及预后[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符长标;张新江;侯红玲;;自发性大脑中动脉夹层的预后-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初晨宇;徐强;饶军华;李必海;李岳峰;多海刚;;经翼点入路微侵袭手术建立猴大脑中动脉选择性闭塞模型[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9 初晨宇;徐强;饶军华;李必海;李岳峰;多海刚;;经翼点入路微侵袭手术建立猴大脑中动脉选择性闭塞模型[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10 楼敏;陈智才;;大脑中动脉夹层所致内囊警示综合征[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冯琳;大脑中动脉置支架治疗频发脑缺血[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王晶;中药复方可有效对抗缺血性脑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陈吉春;新方法3小时治愈脑血栓[N];中山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雯佳;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活体MR斑块成像和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刘俊艳;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断及卒中类型与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3 石明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学君;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缺血耐受及TNF-α、sGC在局灶性脑缺血中表达及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徐学君;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脑缺血耐受及TNF-α、sGC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焦莉;依达拉奉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和远期记忆功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悦;副大脑中动脉的CTA征象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大为;孕期缺氧对成年子代大脑中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RAS调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曹海霞;胎儿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阻力指标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小燕;ABPM、TCD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ACI患者中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倩;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优化扫描的相关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亦深;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吻合术长期随访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7 尹笑笑;不同孕周足月新生儿胼胝体发育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张立强;TCD检测CEA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灌注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王强;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张文学;国人大脑中动脉的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7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37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