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章:强直性脊柱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长短节段固定的临床及影像学对比研究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的临床影像学结果,进而探究不同AS病人固定节段长短的选择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椎弓根椎体截骨的26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后,筛选出满足单节段截骨、无既往手术史及资料完整等条件的患者64例,年龄17~59岁,平均34.4岁:随访时间2~15年,平均4.6年。根据上固定椎位置(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分为长节段固定组(Long segment instrumentation,LSI)(UIV在胸 10 及以上)和短节段固定组(Short segment instrumentation,SSI)((UIV在胸10以下)。影像学参数比较包括总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融合节段后凸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 angle,OVA),近段交界性后凸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和 mSASSS(modifi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al Score)脊柱评分。临床评估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术后及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对于有差异的矢状面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其与mSASSS的相关性。结果:LSI和SSI组各包含44名和20名患者。LSI组相比SSI组在GK和LL上有更大的矫正度,LSI组在GK和LL的矫正丢失上稍大于SSI组。长节段固定组GK和LL的平均矫正丢失为3.84°和4.30°,而短节段固定组为2.63°和2.89°。OVA和AFS在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改变。长节段固定组mSASSS胸椎和腰椎评分与GK、LL矫正丢失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74和-0.722,P0.05)。功能学评分上两组ODI和NRS在末次随访时均相较于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长节段组的并发症包括2例近段交界性后凸畸形和1例断棒,而短节段组无相关并发症。结论:长节段和短节段在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均可以维持稳定的矫形效果,对于术前骨化程度高或完全骨化的病人可采用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的矫正丢失相对更大且主要来源于胸腰椎未完全骨化的非固定区而不是固定区。因此,术前骨化程度低的病人需采用长节段固定。尽管如此,长节段固定也并不能完全避免近段交界性后凸或断棒等并发症的发生。第二章: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长期随访矫正丢失的不同模式目的:既往短期随访的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后能维持很好的矫形效果和功能,但尚无中长期随访的资料。本研究目的是探究AS患者PSO术后五年以上随访的转归,以及随访过程中矫正丢失的大小和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2011年十二月在我院就诊的155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资料,从中筛选出资料完整并有五年以上随访的病例,同时排除假关节、既往手术史、脊柱骨折和双节段截骨的患者,最终入选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8岁:随访时间5~15年,平均6.9年。影像学参数包括总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脊柱骨盆角(spinal-sacral angle,SSA),非融合节段后凸角(kyphosis of proximal non-fused segments,KPNS),融合节段后凸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 angle,OVA),远端椎间盘楔形角(distal intervertebral disc wedging,DIDW)和近段交界性后凸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功能学参数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结果:每个截骨节段平均矫正为34.9°,矢状面参数术后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K和LL的平均矫正丢失为2.82和3.77,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矢状面参数在末次随访时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KPNS和DIDW在末次随访时也有显著性改变,分别从26和-5变为30和-2.2(P0.05)。相反,OVA和AFS在随访时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学评分上ODI和NRS在末次随访时相较于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PSO在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长期随访时可以维持稳定的疗效,矫正丢失主要来源于胸腰椎未完全骨化的非固定区而不是固定区。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3;R593.23
【图文】: 图1:邋33岁男性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A)术前胸腰椎骨化程度较商,mSASSS评分分|逡逑别为16和22邋(B,Ch对其采用PSO加短节段固定手术策略,截骨椎为L2椎体,UTY为T12,逡逑融合节段从T12至L4⑶)《在术后36个月时拍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未发现GK和LL明逡逑
图2:邋22岁男性AS伴胸腰椎后迕畸形患者(A)术前胸腰椎骨化程度较高,mSASSS逡逑评分分别为4和2邋(B,C)。对其采用PSO加长节段固定手术策略,截骨椎为L1逡逑椎体,TIIV为T8,融合节段从T8至L4邋(D)。在术后36个月时拍摄立位全脊柱逡逑
图3:邋28岁女性AS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A)接受后路PSO截骨及长节段固定逡逑融合,截骨雅为L2椎体,DIV为T10,融合节段从T10至L5邋(B)。在术后24个逡逑月时拍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发现GK和LL矫正丢失为12°和13°,PJA从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忠;黄波;陈满华;樊建平;高凯;陈新;;超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年12期
2 黄伟;周炳华;祝晓聪;冯文龙;李艳青;;经伤椎单节段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 黄顺勇;郭安明;李炳想;韦祖龙;覃盛明;陈前芬;;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17期
4 王海波;;长短节段固定对腰骶节段退变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5 高霖;罗飞;余雯琦;;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年04期
6 庄林波;王立胜;王志勇;郑进昌;徐东明;;伤椎置钉与否对经皮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2016年01期
7 徐桂军;马信龙;张_";马剑雄;付鑫;杜长岭;;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常规短节段固定的力学性能比较[J];医用生物力学;2014年02期
8 许立臣;胡大鹏;于一民;刘沂;;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12期
9 许效坤;左炳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否需要融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年09期
10 宋元进;孙海燕;王谦军;蔡锦方;;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桂军;马信龙;张_";马剑雄;付鑫;杜长岭;;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常规短节段固定的力学性能比较[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杨永宏;郑杰;张冬生;楼肃亮;邹庆;钱金黔;;退行性脊柱侧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手术的比较[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中伟;胡隽宇;龚遂良;王卫明;;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中伟;胡隽宇;陆慧根;;骨水泥强化的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胸腰椎骨折[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5 杨永宏;郑杰;张冬生;楼肃亮;邹庆;钱金黔;;退行性脊柱侧弯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手术的比较[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汪冉;杨永z
本文编号:2765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6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