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开放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发布时间:2020-08-17 18:42
【摘要】:[背景]在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进程中,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一直是临床应用和研究的重点。传统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对椎旁肌肉及椎体后柱破坏大,部分患者术后可能残留腰背部疼痛[1],1982年Harms及Rolinger在PLIF术式的基础上改良提出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 TLIF)术[2],Open TLIF术式保留了棘突和棘间韧带完整性,并减少了术中对神经根的牵拉、降低了损伤硬膜囊的可能,这些优点使得TLIF技术迅速被临床医生接受并使用。然而TLIF手术仍存在开放腰椎后路手术类似的问题,比如椎旁软组织损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如何改良TLIF手术,使之成为损伤更小,疗效更好的技术成为研究热点。2003年,Foley等[3]首次报道了关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沿多裂肌及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椎旁肌肉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理论上避免了大范围的软组织及椎旁肌肉撕脱。之前有研究表明MIS-TLIF相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轻等特点~([3])。在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方面,相比较于单纯的X线检查,CT平扫能更准确地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具有更高的准确性[4]。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术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从而比较两种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 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探讨MIS-TLIF术式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5例,其中Open TLIF(开放组)27例,MIS-TLIF(微创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融合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VAS及ODI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㧐0.05)。微创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2±0.4)cm、(158.3±82.7)ml、(58.9±33.9)ml,明显小于开放组的(9.9±1.9)cm、(472.2±350.9)ml、(176.9±96.6)ml(P㩳0.05),术后1周及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㩳0.05),术后1周、3个月时腿痛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评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随访CT平扫椎间融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㧐0.05)。[结论]两组术式均能取得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但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方面微创手术优于开放手术。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3
【图文】:

放射痛,腰痛,患者,开放术


图 1 患者男,48 岁, 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半年。A 术前腰椎侧位片示:患者 L1-5 各椎边缘明显增生,L4/5 椎间隙变窄; B,C 传统开放术后腰椎正侧位片示:L4/5 椎间融合固定术后改变;E,F 术后 1 年随访 CT 二维重建示:内固定在位,L4/5 椎间已有骨性融合

腰痛,患者,椎间融合,内固定


16图 2 患者男,44 岁,腰痛伴右下肢疼痛 2 月。A 术前腰椎侧位片示:腰椎椎体排列有序,部分椎体边缘见骨质稍增生;B 微创术后腰椎侧位片示:L4/5 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改变;C,D 末次随访 CT 二维重建示:内固定在位,L4/5 椎间间可见骨性融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宇;原所茂;田永昊;王连雷;阎峻;宫良泰;郑燕平;李建民;;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翻修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7年03期

2 曾至立;徐委;荚龙;于研;胡笑;吴周睿;贾永伟;王建杰;程黎明;;管状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疗效[J];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11期

3 何成文;白瑞军;;后路两种椎间融合方式修复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隙丢失高度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35期

4 郑扬;李危石;陈仲强;齐强;郭昭庆;曾岩;孙垂国;韦峰;刘忠军;;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年12期

5 黄晓川;康两期;沙漠;付锡金;;相邻节段退行性变是自然过程还是融合相关的现象?[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09期

6 王冰;吕国华;李亚伟;李磊;邝磊;周乾;李鹏志;;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年08期

7 王鹏;金格勒;;腰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危险因素[J];医学综述;2014年15期

8 刘孟军;杜斌;位新维;王世海;林清;王松;陈志信;;显微镜与显微内窥镜系统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31期

9 李茂;王博;杨群;周健;;经椎板间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年05期

10 王建;;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的几点认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力;恢复椎间隙高度对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95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95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