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多节段颈椎病前后路手术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疗效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9-12 10:49
   目的:前路分节段混合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ACHDF)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均被报道用于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尽管目前在临床上均得到广泛应用,但ACHDF和LAMP手术之间仍存在某些差异。本研究比较ACHDF和LAM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脊柱外科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行前路分节段混合减压植骨融合固定43例(ACHDF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LAMP组),取颈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角度,测量和分析术前和随访时参数,包括胸廓入口参数:T1倾斜角(T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角(NT);颈椎参数:C2-7颈椎前凸角(C2-7Cobb角)、C2-C7矢状面垂直轴距离(C2-7SVA)。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轴性症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前C2-7Cobb、C2-7SVA、T1S、TIA、NT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随访T1S、TIA、NT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ACHDF组随访C2-7Cobb角为(16.92±7.08)°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LAMP组为(12.17±8.77)°较术前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ACHDF组随访C2-7SVA为(16.58±11.33)mm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LAMP组为(23.60±16.21)mm较术前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ACHDF组和LAMP组随访C2-7Cobb、C2-7SVA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ACHDF组JOA改善率为66.73%,LAMP组JOA改善率为52.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率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ΔCobb、ΔNT、ΔSVA、ΔT1S、ΔTIA之间的无显著性相关(P0.05)。术后矢状位参数变化与轴性症状有相关性,术后C2-7Cobb角减少、C2-7SVA增大,轴性症状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分节段混合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对颈椎术后矢状位平衡的改善优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CHDF较LAMP对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功能更具优势。不管前路或者后路,术后颈椎矢状面参数变化与JOA评分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前路手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优于颈后路,可能与颈椎矢状面参数C2-7Cobb角的减少及C2-7SVA的增大有关。
【学位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87.3
【部分图文】:

终板,椎体,平行线,倾斜角


一条为 C2 椎体齿状突垂直轴线,一条为 C7 椎体后上角的垂直轴线,二者之间的距离(图 2 B);将每个参数的术前和随访值之间的差值指定为变化(Δ)值。例如:ΔCobb 为随访 C2-7Cobb 角减去术前 C2-7Cobb 角得出。将所有患者根据ΔCobb 角增大减小变化分为≤0°组和>0°组;根据ΔSVA 增大减小变化分为≤0mm 组和>0mm 组。临床评价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 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脊髓功能状态。总分为 17,最低为 0,最高为 17,随着分数增大,脊髓功能随之越好。JOA 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轴性症状分级:根据患者描述分为 3 级:优,颈部无任何异常感觉,无压痛和肌肉痉挛;良,劳累受凉后出现轻度症状,但很快能恢复,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无明显影响,颈部肌肉无压痛,无或轻度痉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差,症状出现频繁,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颈部肌肉明显压痛或痉挛,需服用止痛药物。

术前,手术并发症


14图 3 注:A:ACHDF 术前颈椎侧位片 C2-7Cobb 5.37°,C2-7SVA 10.7mm, N48.42°,T1S 24.07°,TIA 72.49°;B:ACHDF 随访颈椎侧位片 C2-7Cob10.82°,C2-7SVA 13.5mm, NT 48.27°,T1S 25.61°,TIA 73.88°。C:LAMP术前颈椎侧位片C2-7Cobb 6.7°,C2-7SVA 6.1mm,NT 40.77°T1S 17.15°,TIA 57.92°;D:LAMP随访颈椎侧位片C2-7Cobb -11.3°,C2-7SV13.1mm, NT 40.33°,T1S 17.08°,TIA 57.41°。1.5 手术并发症两组后均有出现手术并发症, 其中 ACHDF 组术后出现了 3 例并发症,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文奎;于淼;韦峰;姜亮;吴奉梁;党y ;刘晓光;刘忠军;;无症状成人颈椎矢状位曲度分析及其与全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年03期

2 林圣荣;周非非;孙宇;陈仲强;张凤山;潘胜发;;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35期

3 邓元;倪斌;;颈椎矢状序列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年07期

4 谢冲;金格勒;李忠伟;王鹏;赵学飞;汪坤;耿冲;陈波;;颈前路与后路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7期

5 宋凯;张永刚;郑国权;张雪松;毛克亚;王岩;;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形前后影像学参数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6 孙宇;;关于轴性症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817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17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