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

发布时间:2020-09-17 13:56
   目的:通过分析经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证明采用后路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治疗的ⅡC型齿状突骨折的10例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片、CT扫描及MRI检查,明确骨折类型,采用先期后路单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固定寰枢椎而不行寰枢椎间植骨融合,术后行颈椎X线及CT检查确认置钉准确,定期随访复查颈椎X线或CT,在随访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后再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在内固定术后及内固定取出术后记录患者颈椎的活动范围,评价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保留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骨折端获得解剖复位,无脊髓、血管损伤,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CT扫描确定骨折端达到骨性愈合,颈椎向左、右旋转约30°~55°,平均约45°。二期钉棒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获部分恢复,颈椎向左、向右旋转恢复至约50°~70°,平均约60°,随访3-6个月,颈椎左、右旋转恢复至约80°~90°,平均约85°,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二期原路取出内固定装置是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ⅡC型齿状突骨折,既能即刻取得解剖复位、恢复寰枢关系、达到三维固定效果,又能在内固定装置取出后极大恢复颈椎旋转功能;该手术方式适应证广,不仅可以适用于ⅡC型齿状突骨折,还可以作为前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补救措施。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68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哲;钱邦平;邱勇;俞杨;王斌;朱泽章;;O型臂3D导航与徒手置钉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年12期

2 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林焱;黄其杉;毛方敏;倪文飞;徐晖;王胜;;双孔导管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年05期

3 程军;关群;熊小江;占方彪;陈林;李波;;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09期

4 杨峰;移平;唐向盛;谭明生;董亮;;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年02期

5 王小平;郭胜;桂景雄;许国泰;欧钜伦;屠玉民;邓志成;;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导向器在Magerl螺钉置钉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年01期

6 黄开;杨金华;王筱林;杨宗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11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05期

7 马向阳;杨进城;尹庆水;夏虹;吴增晖;章凯;王建华;艾福志;许俊杰;王智运;邱锋;麦小红;;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年05期

8 王智;陈卓夫;龚辉;彭霞舞;;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稳[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01期

9 李浩淼;刘少喻;梁春祥;龙厚清;于滨生;韩国伟;陈克冰;张旭华;;Magerl技术联合单侧椎板夹固定融合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年09期

10 王守国;徐用亿;谢跃;费昊东;季峰;赵庆华;田纪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6期



本文编号:2820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20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