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钝性伤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不良预后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效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6:41
   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创伤已成为常见的致残和致死疾病,且在所有年龄段中都是主要的致死原因,是1-44岁第一位死亡原因。创伤是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L)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创伤后RML患者不良预后及风险预测模型效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06-01至2014-04-30住院急诊中心(急诊监护室及监护后病房)钝性创伤患者。入选标准:入院72小时内肌酸激酶(CK)≥500U/L,年龄≥18岁,钝性伤患者。排除标准:终末肾脏病(肾脏病5期)、入院时使用CRRT≥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癫痫(含外伤性)、心律失常(任一类型)、肌炎。方法:以Gearoid等创建的评分计算CK5000IU/L患者入院初始及入院72小时内峰值对应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不良预后McMahon评分(本文简称为MC评分)(表1),本研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评估该评分对创伤患者RML不良预后的检验效能。若上述评分无诊断意义,则以P0.5筛选因素,以横纹肌不良预后(死亡或RRT)为二项分类,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评价横纹肌溶解症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H-L检验该二元逻辑回归的拟合优度,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该模型的异质性。若该评分有诊断学意义,将该评分扩展,对CK500IU/L的患者应用该评分进行诊断性评价,以增加该评分使用范围。如果上述评分无诊断意义,则以P0.5筛选因素,以横纹肌不良预后(死亡或RRT)为二项分类,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评价横纹肌溶解症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H-L检验该二元逻辑回归的拟合优度,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新模型的异质性。同时,本文还对钝性伤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与非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入院时资料(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体温、损伤严重情况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两者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将钝性伤横纹肌溶解症后急性肾损伤与非急性肾损伤患者入院来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体温、损伤严重情况评分)及治疗(去甲肾上腺素用量、72小时内液体入量、72小时内碳酸氢钠用量)比较,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钝性伤横纹肌溶解症死亡和(或)使用CRRT患者入院来一般情况(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体温、损伤严重情况评分)及治疗(去甲肾上腺素用量、72小时内液体入量、72小时内碳酸氢钠用量),亦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两组数据间P0.05即认为存在显著差异。结局:主要结局(复合终点):使用肾替代治疗(CRRT)或死亡(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视为死亡);次要结局:急性肾损伤(AKI) 结果:研究时间段内,共有住院患者1151人,排除存在癫痫病史6人,急性心梗2人,心律失常4人,终末肾脏病患者1人,其他非钝性伤因素(年龄18岁、锐性伤、农药中毒、CO中毒、热射病、感染等)入院者359人,钝性伤非横纹肌溶解患者共361人。最终符合研究标准的共417人,占钝性伤患者的比例为53.60%。符合纳入标准的417人中,不良预后(死亡或肾替代治疗)患者有45人(10.79%)(见图3),189人发生急性肾衰(45.32%)。计算每一位患者原MC评分(CK5000IU/L患者的MC评分),使用ROC进行诊断性评价后提示初始值及峰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P=0.004)和0.870(P=0.000),95%CI分别为0.633-0.969和0.701-1.000,两者均以6.75为分界值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初始值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和60%,峰值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和90%。计算每一位CK500IU/L患者的MC评分,使用ROC进行诊断性评价后提示初始值及峰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2,P=0.485,95%CI0.445-0.619和0.581,P=0.074,95%CI0.495-0.668。创伤后横纹肌溶解症(CK500IU/L),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血压(SBP/DBP)、体温、脉搏、MAP、肌酐、钙离子、碳酸氢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氯化钠输注、碳酸氢钠输注、输血、高血压病、休克、72小时内肌酸激酶差值、发生AKI和高ISS(P均0.05)是创伤患者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始肌酐值([HR1.045,95%, CI1.005-1.085, P=0.026)、肌酐峰值(HR0.875,95%CI0.804-0.953,P=0.002)、最低肌酐值(HR0.919,95%CI0.872-0.969,P=0.002)、初始碳酸氢钠(HR0.462,95%CI0.312-0.684, P=0.000)、碳酸氢钠峰值(HR1.766,95%CI1.235-2.526, P=0.002)、血管活性药物(HR0.890,95%CI0.863-0.948,P=0.000)、高血压病(HR6.485,95%CI1.218-34.539, P=0.028)是创伤后横纹肌溶解症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881,H-L检验P=0.902。 结论:对于CK5000U/L的创伤患者,可以使用MC评分来预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不良预后,但对于500U/LCK5000U/L患者,MC评分不良预后评价效能较低。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685.5
【部分图文】:

肾替代治疗,急性肾衰,患者,人发


最终符合研究标准的共417人,占}性伤患者的比。符合纳入标准的417人中,不良预后(死亡或肾替代治疗)患者.79%)(见图 3 ),]89 人发生急性肾衰(45.32%)(见图 4),CK > 500048人。

患者,与非,肾替代治疗,急性肾衰


最终符合研究标准的共417人,占}性伤患者的比。符合纳入标准的417人中,不良预后(死亡或肾替代治疗)患者.79%)(见图 3 ),]89 人发生急性肾衰(45.32%)(见图 4),CK > 500048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寅寅;吴永贵;;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0年12期

2 吴立强;赵同贞;姜海明;孙斌;胡蓬勃;;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文超;李秋;;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3年06期

4 金朝;蒲传强;;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3年02期

5 刘良明;;战创伤休克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9期

6 张利平;丁致民;吕艳伟;;51例烧伤伴急性肾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13年12期

7 文强;古正涛;童华生;张兴钦;苏磊;;高分子截流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治疗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3年19期

8 王瑞强;;重度低钾血症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例[J];北方药学;2014年06期

9 黎世莹;邓恺飞;邵煜;李正东;秦志强;陈忆九;黄平;;豚鼠低温死亡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10 潘志国;邵玉;耿焱;陈镜合;苏磊;;乌司他丁对骨骼肌细胞热应激条件下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J];感染、炎症、修复;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现象与ACE/CK-MM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崔旭蕾;辛伐他汀对咖啡因和氟烷诱导的骨骼肌释钙反应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韩国锋;α-MSH、EPO减轻横纹肌溶解大鼠急性肾损伤和心脏术后AKI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周建辉;肌红蛋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及免疫吸附装置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5 陈镜楼;渐尖毛蕨的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云龙;止血材料开发及其表面功能蛋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陈燕;人参二醇组皂苷改善LPS诱导急性肾损伤小鼠肾功能分子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田野;神经细胞来源Microparticles在颅脑创伤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中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崔敬;小型猪肾损伤疾病模型的构建及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10 耿燕秋;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活化M2型巨噬细胞减轻急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涛;大鼠离体心肌骨骼肌中肌红蛋白降解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束伟斌;急性肾损伤后肾功能远期追踪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崇显瑾;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甘油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青海大学;2011年

4 荣鹏;劳力性热射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机制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5 徐永山;感染致横纹肌溶解症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旭;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肾小管细胞的凋亡机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张凯悦;不同剂量和模式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氨基酸的清除[D];南京大学;2012年

8 李鹏飞;危重病患者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及临床意义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刘芸;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中1型心肾综合征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杨敏;氢盐水对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20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20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