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退变性脊柱侧弯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0:05
   目的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 ADS)患者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PJK)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诊断为退变性脊柱侧弯并行后路长节段(≥5个椎体)融合术的21例患者,患者末次随访时出现PJK的被列入PJK组,其余的患者被列入非PJK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两周及终末次随访时的个体资料、手术资料和影像学参数资料之间的差异,探讨PJK发生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个体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资料包括: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umented vertebra UIV)位置、最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umented vertebra,LIV)位置、固定节段数和椎间融合。测量影像学参数包括: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 angle,PJK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总矢状位序列(global sagittal alignment,GSA)、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结果本组研究纳入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共21例,均获得术后随访,其中男性3例,女性18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61.10±7.37)岁,手术平均固定融合椎体数5-11个,平均(7.38±1.56)个。随访时间6-50个月(14.95±9.43月),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发生PJK(PJK组),17例患者未发生PJK(非PJK组),PJK发生率为19.1%,PJK组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为17.93±3.58°,非PJK组为6.01±2.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个体资料(年龄、性别、BMI)及手术资料(UIV和LIV位置、固定节段数、椎间融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TK、术前PI、术后PI-LL、术前及术后G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JK组术前TK30°、术前PI55°、术前及术后GSA45°例数与非PJ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PJK发生率为19.1%,术前TK30°、术前PI55°、术前术后GSA45°和术后PI-LL匹配不良是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了减少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PJK发生率,手术前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矢状面的状态,术中注意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合理重建。
【学位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87.3
【部分图文】:

参数测量,脊柱,方法,椎体


的判断标准,即PJK指上端固定椎(UIV)的下终板与其上两个椎体的上终板在矢状位的Cobb角>10°且较术前>10°。(详见图1图2)图1 脊柱-矢状位参数测量方法 图2 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K)测量方法1.2 手术方式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并于两侧胸腹部垫枕使腹部悬空。根据患者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要做的节段范围,借助 C 形臂透视定位,用记号笔于患者体表做定位线。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粘贴保护膜。取腰背部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背部筋膜,分离两侧椎旁肌至两侧关节突外侧,充分暴露椎板及小关节突。C 臂机透视下准确定位需要固定的椎体及需要减压的节段后,于所要固定的椎体两侧椎弓根内各打入一枚定位针,C 臂机下确定定位针位置良好后,取出定位?

交界区,近端,测量方法


的判断标准,即PJK指上端固定椎(UIV)的下终板与其上两个椎体的上终板在矢状位的Cobb角>10°且较术前>10°。(详见图1图2)图1 脊柱-矢状位参数测量方法 图2 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K)测量方法1.2 手术方式患者采取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并于两侧胸腹部垫枕使腹部悬空。根据患者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要做的节段范围,借助 C 形臂透视定位,用记号笔于患者体表做定位线。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粘贴保护膜。取腰背部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背部筋膜,分离两侧椎旁肌至两侧关节突外侧,充分暴露椎板及小关节突。C 臂机透视下准确定位需要固定的椎体及需要减压的节段后,于所要固定的椎体两侧椎弓根内各打入一枚定位针,C 臂机下确定定位针位置良好后,取出定位针,植入椎弓根螺钉,C 臂机下确认螺钉位置良好。咬除需

术前,患者,情况


患者术前影响情况(PJKA=2.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华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27期

2 李波;;退变性脊柱侧弯外科治疗重点问题[J];临床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3 杨子斌;赵伟;吕乔;董锡亮;;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4 赵耀;李淳德;刘宪义;邑晓东;刘宏;卢海霖;李宏;于峥嵘;孙浩林;王诗军;;老年脊柱术后胸腰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的矢状位参数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5 马信龙;徐宝山;;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断和治疗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2012年08期

6 贾连顺,蔡卫华;退变性腰椎侧凸现代概念及治疗策略[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7 楼肃亮;郑杰;杨永宏;;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年23期



本文编号:2832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32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