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全内镜前路经椎体与后路经椎板间入路治疗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4:39
   目的:比较PPECD和PEATCD治疗旁中央型CIVDH的临床疗效,探讨旁中央型CIVDH较为理想的微创术式,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之间,在我院接受PPECD和PEATCD术治疗的36例旁中央型CIVDH患者。PPECD组19例,PEATCD组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髓核组织取出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手术前后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椎体角度位移AD和椎体水平位移HD,评价颈椎的稳定性;MRI用于评估术后脊髓减压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计有2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每组各一例)。PEATCD组与PPECD组髓核取出量(1.14±0.39ml VS 1.26±0.46ml,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4.47±1.50天VS 4.21±1.47天,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TCD组与PPECD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35±23.12min VS 99.95±19.46min,P0.05);PEATCD组与PPECD组术前VAS评分比较(7.47±0.94 VS 7.52±1.12,P0.05)、术前JOA评分比较(12.23±1.52 VS 12.58±1.6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TCD组与PPECD组VAS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的差值比较(6.35±1.46 VS 6.52±1.22,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的差值比较(3.53±1.12 VS 3.32±1.5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TCD组与PPECD组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1.12±0.78 VS 7.47±0.94;1.00±0.75 VS 7.52±1.12,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上升(15.82±0.88 VS12.23±1.52 VS;15.89±0.74 VS 12.58±1.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TCD组与PPECD组术前HD比较(1.77±0.52mm VS 1.85±0.57mm,P0.05),术前AD比较(6.91±1.95°VS 6.66±1.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TCD组与PPECD组HD术前与术后的差值比较(0.06±0.06 VS 0.07±0.05,P0.05),AD术前与术后的差值比较(0.38±0.34 VS 0.29±0.4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PEATCD术与PPECD术治疗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疗效上无差异,对颈椎稳定性短期未造成影响,但从手术时间及手术不可控的相关风险来看,PPECD可能优于PEATCD。针对入路优劣更深的比较,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学位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87.3
【部分图文】:

内镜,术中,图片,硬膜囊


遵义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文泓泉柔推移硬膜囊,摘除对硬膜囊产生压迫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彻底减压,予髓核组织行射频消融,纤维环破裂处予以射频热凝皱缩成形。检查神经根松弛,硬膜囊完整,无活动性出血后,取出内镜操作系统及工作套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见图 1)。

内镜,术中,图片,患者


注:A-C 为术中定位建立工作通道;D 摘除突出的间盘组织,E 硬膜囊松弛(○为间盘组织,★为硬膜囊)图 2 PEATCD 术中 C 臂定位及内镜图片1.4.2 术后处理上述所有患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颈部血肿形成,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发生,常规给予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麻醉苏醒后正常饮食,观察无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一天下床活动,并佩戴颈托进行保护性活动,佩戴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为 6 周左右。1.4.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 3 天、1 周、1 月、3 月、6 月、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40](Visual Analogue Score)标准评估患者颈肩部和(或)上肢疼痛情况,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 JOA[41](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Scores)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

角度位移,椎体,测量方法,水平位移


院硕士学位论文 体积=V2-V1(精确度为 0.2ml)。学:术前及术后 1周内常规拍摄颈椎动力位 X线片、磁共振成像技术(nce Imaging,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拍摄颈椎 MRI。测量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Displacement,AD)和椎体rizontalDisplacement,HD)。椎体角度位移测量方法用 IMPAX 系统从被的下缘各做一直线,两直线相交角度为角度位移(精确度为 0.1°);椎量方法用 IMPAX 系统,从被测椎体后缘相其下一椎体向前后向后的距(精确度为 0.1mm)(见图 3)。采用 Katsumi[42]标准评估颈椎稳定性, 线诊断标准为 AD≥11°或 HD≥3.0mm。MRI 用于评估术后对病变节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功亮;齐兵;曲阳;赵宝林;;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对下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年04期

2 秦辉;李康仁;范善均;薛力;邱学勇;余彬;高参;陈坚;;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12期

3 彭明;戚超;吕道静;曹新峰;彭国栋;马晓程;;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探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5期

4 生琦瑞;姜文进;郑延波;宋雪鹏;刘胜;王涛;;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器械的改良与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年11期

5 王建;周跃;初同伟;张峡;王卫东;张正丰;;显微内镜颈椎前路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05期

6 姜丽;郑宝森;;间盘源性疼痛的介入治疗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年01期

7 朱杰诚 ,镇万新 ,王多 ,王巨 ,窦永充 ,孔健 ,赵乐勇;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3年06期

8 杨安礼,张玉信,林兆华,黄强,樊天佑;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9年01期

9 邹德威;梁晓伶;;颈椎根管扩大术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1993年02期

10 陈亮;柯珍勇;楚磊;陈富;程昀;KaixuanLiu;邓忠良;;前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2865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65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