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关节镜下ACL重建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对胫骨骨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18 22:20
  目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手术中,残端是否对胫骨骨道及膝关节稳定性产生影响还存在争议。本试验通过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术后患者胫骨骨道的直径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确ACL残端对术后膝关节胫骨骨道的影响及移植物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而明确残端与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关系,为手术失败的二次翻修手术治疗提供机会,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选取因前交叉韧带损伤入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摄X线及MRI明确诊断。术前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共计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4例,女16例,年龄1954岁。纳入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并根据分组进行残端保留和不保留。所有患者统一取自体半腱、股薄肌腱作为移植物,术后1周、3月、6月复查X线,并根据X线测量胫骨正位、侧位垂直于骨道纵轴的最宽处骨道硬化壁距离。术后1周、6月根据CT测量胫骨冠状位与矢状位距关节面2cm处胫骨骨道距离。以术后1周的骨道直径作为参考值,计算不同时间段骨道对应的差值。术后两...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关节镜下ACL重建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对胫骨骨道的影响


为保留残端ACL重建术中,1b为不保留残端ACL重建术中

平片,残端,患者,直径


上进行骨道的放大及测量,并计算胫骨骨道的增大程度。在软件进行了校正放大倍基础下,测量术后 1 周、3 月、6 月骨道最宽处垂直于胫骨骨道轴线骨道硬化壁距,分别测量胫骨正位和侧位骨道最宽处直径三次,并将六次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骨骨道直径。取 CT 下胫骨隧道最宽处层面,在进行校正放大倍数基础下测量术后、6 月骨道冠状位及矢状位关节面 2cm 处骨道直径。分别测量直径三次,并将六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 CT 下胫骨骨道直径。术后 1 周测量的胫骨 X 线及 CT 下骨直径作为参考值,将分别测得的不同时间段骨道直径减去术后 1 周直径得到的差值行分析,比较胫骨骨道随时间变化,并比较保留残端与不保留残端对胫骨骨道的影。参照国外文献,将绝对值大于 2mm,或者百分值大于 30%定义为骨道增宽[9, 16]。4.2 功能评估入选患者术后常规进行 3 个月、6 个月的主观功能评分,包括膝关节 Lysholm 功评分及 IKDC 分级[2, 6],比较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在术后 3 月、6 月膝关节能评分不同,明确是否保留残端对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残端,患者,计量资料,道比


图 3 3a 为保留残端术后 1 周复查 CT,3b 为同一患者术后 6 月 CT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样本进行同一组间不同时间段检验,使用 t 检验进行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骨道比较,使用 Pearson’s χ2检验进行两组骨道增宽阳性率检验,t 检验进行保留残与不保留组术后功能比较。P<0.05 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节镜下清除和保留断裂前交叉韧带残端重建术后疗效对比[J]. 姚楚亮,陈少文,杨焱鑫,王华仁,曾辉,陈杰,廖臻,杨炎彬.  中华全科医学. 2015(04)
[2]自体、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对比研究[J]. 白正武,张明,贺业腾,闫新峰.  中华创伤杂志. 2012 (09)
[3]保留残端纤维与剩余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J]. 李志超,刘玉杰,石斌,邬晓勇,朱娟丽,王志刚,李众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03)
[4]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产生及转归的 MRI 随访结果[J]. 陈百成,孙然,王晓峰,邵德成,陆搏,陈竞清.  中华外科杂志. 2007(02)
[5]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J]. 曾春,卢华定,蔡道章,宋炎成,谢黎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0 (04)



本文编号:3040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040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