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07 08:40
  目的:讨论骶尾部褥疮的各种修复方法,利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并观察其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通过采用超声多普勒对20名成人志愿者进行双侧臀上动脉穿支血管进行研究,探测臀上动脉穿支血管血流及分布状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臀上动脉穿支的具体范围,根据超声探测结果对我科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收住的12例Ⅲ~Ⅳ度骶尾部褥疮患者使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讨论利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效果。结果: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双侧臀上动脉穿支,连结髂后上嵴与股骨大转子,测量结果显示该最大穿支点均落在以髂后上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上1/3交界点为圆心,半径为3cm的圆内,其中15%位于圆心,外下象限占35%,内下象限占30%,外上象限和内上象限各占10%。9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完全成活,无任何并发症,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有弹性,无水泡、肿胀、青紫等皮瓣血运障碍发生。2例皮瓣远端尖部发生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抗感染等支持处理后II期愈合。1例患者在术后2天出现皮瓣静脉淤血,皮瓣肿胀,伤口裂开,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愈合,最后经部分清创皮瓣及应用对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随访... 

【文章来源】:蚌埠医学院安徽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临床应用


图1:多普勒测量臀上动脉穿支点

分布情况,穿支,股骨大转子,动脉


测量结果显示该最大穿支点均落在以P-G连线中上1/3交界点为圆心,半径??为3cm的圆内,其中15%位于圆心,外下象限占35%,内下象限占30%,外上象??限和内上象限各占10%?(图2)。??1.2临床结果??在12例手术患者中,9例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完全成活,无任何并发症,创面??均为I期愈合。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有弹性,无肿胀、青紫等皮瓣血运障碍发生。??2例皮瓣远端尖部发生小面积皮肤坏死,经换药、抗感染等支持处理后II期愈合。??1例患者在术后2天出现皮瓣静脉淤血,皮瓣肿胀,伤口裂开,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愈合,最后经部分清创皮瓣及应用对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随访1年,??皮瓣覆盖部位无窦道、瘘管等相关并发症,质地与周围组织相同,未见创面复发??的病例,患者皮瓣修复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恢复。??9??

骶尾部,创面,术前,术中


图1为术前骶尾部创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Ⅲ~Ⅳ度褥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 陈雷,丁伟,徐姝娟,张炜,王合丽,王帅,吕大伦.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05)
[2]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研究[J]. 黄利民.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09)
[3]双叶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J]. 王新浩.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05)
[4]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 刘会军,苗平,夏既柏,葛华平,王瑞,严纪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05)
[5]穿支皮瓣的发现发展历史与临床启示[J]. 张世民,宋达疆.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07)
[6]游离腓动脉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背远端创面[J]. 陈雪松,徐永清,杨黎,张黎明,何金顺,余晓军,马志显,李小松,吉丽,王晓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7 (03)
[7]穿支皮瓣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J]. 张世民.  中华创伤杂志. 2017 (02)
[8]股前外侧区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J]. 王晓峰,陈宏,柴益铜,费建荣,章伟文.  现代实用医学. 2017(01)
[9]吻合神经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感觉恢复[J]. 王付勇,李华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04)
[10]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创面的方法及效果[J]. 梁锋,章一新,陈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6(01)



本文编号:3068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068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