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寰椎枕化寰椎侧块形态解剖学研究及有关致病机制的生物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31 01:42
  研究背景:(1)寰椎枕化条件下骨性结构存在形态变异,手术置钉存在较大风险,目前文献中仍然缺乏对寰椎枕化寰椎侧块的形态学研究;(2)目前文献中已有较多针对颅颈交界区畸形情况下椎动脉变异的研究,而缺乏对寰椎侧块前方颈内动脉位置变异的研究;(3)寰椎枕化条件下的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发病机制未明,常规手段很难对其进行研究,有限元可以模拟寰椎枕化条件下的生物力学;(4)颅颈交界区畸形最终的发病原因主要归结于延髓-上颈髓的病理性改变,过大的组织内应力和应变等生物力学因素被认为是这种改变的主要致病机制,对其进行研究有益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疾病转归的认识。研究目的:(1)从多个角度对寰椎枕化寰椎侧块形态进行定量测量,从而为术前评估与手术计划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术中指导置钉操作;(2)对颈内动脉与寰椎枕化寰椎侧块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量,从而为术前评估提供有用的解剖学信息;(3)采用有限元研究的方法模拟寰椎枕化,研究这种病理情况下的生物力学,探索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的发病机理;(4)尝试采用连续薄层病理切片三维重建的方法,构建延髓-上颈髓有限元模型,探索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等对神经组织应力应变...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寰椎枕化寰椎侧块形态解剖学研究及有关致病机制的生物力学分析


轴位指标测量示意图:(A)寰椎枕化组;(B)对照组

示意图,寰椎,参考线,对照组


??块前后径中点的平面(图1-3)。在寰椎枕化组寰椎厕块内侧缘高度(Medial?height,?MH)??则为舌下神经管下缘至下关节面的距离;外侧缘高度(Latera丨height,?LH)则为椎动??脉孔或椎动脉走形沟到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在对照组,MH和LH分别为寰椎侧块??上下关节面的内外侧缘的垂直距离。同时,在此冠状面上测量寰枢椎外侧关节面的外??倾角度(Coronal?inferior?C-l?facet?angle,?CIA)。??Hypoglossal?nerve?canal??fc?M??图1-3冠状位指标测量示意图:(A)寰椎枕化组;(B)对照组??另外,在过正中矢状位的平面上,我们以钱氏线(Chamberlain?line)为参考线,??测量齿状突尖至其的垂线距离,当此距离>3mm即被认为伴发有颅底凹陷;测量齿状??突前缘至寰椎前弓后缘的寰椎前间距(Anterior?atlantodental?interval,?AAD1),当此??值>5mm时则认为存在寰枢椎脱位(图〗-4)。??II??、、?Anteteor?atl^jrtodental?interval?''?■么、

寰椎,对照组,示意图,上关节面


为了提供更为精确的寰椎侧块置钉参数,我们分别在轴位和矢状位上模拟置钉,??测量钉道的内倾角度(a?)和上倾角度({3?),以及对应的钉道长度(Screwlength,SL)??(图1-1,1-2)。根据Yin等[21,22,34]的系列临床研究报道,在寰椎枕化患者中,一般??选取寰椎外侧关节面后缘上约2?mm作为进钉点较为合理,而在对照组中,根据Harms??andMdcheH33]的建议,选取寰椎侧块下关节突后面的中心点作为进钉点(图1-5)。进??钉角度方面,为了保证获得最大钉道长度的同时也要避免椎动脉、椎管、舌下神经和??上关节面(对照组)等重要结构的损伤,因此轴位上,我们选取连接进钉点和MW中??点的延长线为合理的进钉角度,并以此测量a角和钉道长度;在矢状位上,因为增加??钉道的上倾角度可以增大钉道的长度,同时在寰枢椎脱位患者中也有利于置钉的操作,??但有突破舌下神经管(寰椎枕化组)或上关节面(对照组)的风险,而较小或向下的??角度则相对较为安全,因此本研究只测量最大安全上倾角日。寰椎枕化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进钉点与舌下神经管或上关节面下缘2?mm?(螺钉半径)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来测量钉道的安全上倾角3?(图1-1、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枕颈部融合固定术[J]. 周定标,余新光,张远征,薛怀安,程东源,许百男,朱儒远,段国升,张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03)
[2]自发性寰枢椎脱位(附155例报告)[J]. 周定标,张远征,余新光,薛怀安,程东源,许百男,朱儒远,张纪,段国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0(05)



本文编号:3373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373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7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