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13:24
目的:通过与传统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技术对比,初步探讨寰枢椎单侧三维内固定(寰椎单侧椎弓根钉+枢椎对侧椎板钉)融合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评价其临床效果,为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变异的手术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齿状突骨折行颈后路钉棒固定的43例患者。其中行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6例患者为实验组(单侧组n=16);行传统后路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双侧组n=27)。另统计30例行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患者,与上述43例病例的部分指标作对比。观察指标有:年龄、性别、寰枢椎脱位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ASIA分级、VAS评分、NDI指数;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颈椎X线、颈椎CT,观察指标为植骨融合率、齿状突愈合率、植骨融合时间、齿状突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单侧组、双侧组上述所有数据,单侧组另作术前术后对照。前路30例与后路43例在年龄、性别、术前及末次随访VAS、术前及末次随访NDI指数作比较。结果:1.回顾单侧组、双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术前ASIA、VAS评分、NDI指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单侧组、双侧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
2.2 术前ASIA分级、VAS评分、NDI指数、随访时间对比
2.3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
2.4 末次随访ASIA分级、VAS评分、NDI指数对比
2.5 单侧组的术前与术后对比
2.6 单侧组与双侧组植骨融合和齿状突愈合情况对比
2.7 术后3月时间点上的植骨融合情况
2.8 前路组与后路组数据比较
2.9 附表1-7
2.10 典型病例
3.讨论
3.1 单侧显露的优势
3.2 枢椎椎板钉技术存在的必要性
3.3 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技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3.4 术中CT在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技术中的应用
3.5 寰枢椎单侧三维内固定技术适应征的探讨
3.6 上颈椎非融合技术与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技术的结合
3.7 本研究的不足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宾宾,杨进城,杨浩志,马向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10)
[2]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J]. 高文飞,王卫东,侯宁,宋瑞鹏,王利民,廖文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18(01)
[3]同侧半寰椎后弓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J]. 颜钊,黎斐文,李春艳. 实用医药杂志. 2018(02)
[4]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J]. 赵文龙,倪斌,郭群峰,郭翔,杨军,杨珺,陈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7(01)
[5]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J]. 单记春,邹鸿星,邵银初,李浩,双峰,胡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01)
[6]寰枢椎内固定对陈旧齿状突骨折的作用[J]. 闫明,王超,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10)
[7]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在椎动脉变异的上颈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J]. 陈毕,滕红林,戴宇森,王靖,朱旻宇,李驰. 中国骨伤. 2014(02)
[8]对后路寰枢椎固定技术的评价及选择策略[J]. 倪斌,郭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05)
[9]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探[J]. 马向阳,杨进城,尹庆水,夏虹,吴增晖,章凯,王建华,艾福志,许俊杰,王智运,邱锋,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05)
[10]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椎动脉变异与个性化手术[J]. 王建华,夏虹,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05)
本文编号:3580791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单侧组、双侧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
2.2 术前ASIA分级、VAS评分、NDI指数、随访时间对比
2.3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
2.4 末次随访ASIA分级、VAS评分、NDI指数对比
2.5 单侧组的术前与术后对比
2.6 单侧组与双侧组植骨融合和齿状突愈合情况对比
2.7 术后3月时间点上的植骨融合情况
2.8 前路组与后路组数据比较
2.9 附表1-7
2.10 典型病例
3.讨论
3.1 单侧显露的优势
3.2 枢椎椎板钉技术存在的必要性
3.3 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技术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3.4 术中CT在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技术中的应用
3.5 寰枢椎单侧三维内固定技术适应征的探讨
3.6 上颈椎非融合技术与单侧三维内固定融合技术的结合
3.7 本研究的不足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王宾宾,杨进城,杨浩志,马向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8(10)
[2]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J]. 高文飞,王卫东,侯宁,宋瑞鹏,王利民,廖文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18(01)
[3]同侧半寰椎后弓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J]. 颜钊,黎斐文,李春艳. 实用医药杂志. 2018(02)
[4]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J]. 赵文龙,倪斌,郭群峰,郭翔,杨军,杨珺,陈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7(01)
[5]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J]. 单记春,邹鸿星,邵银初,李浩,双峰,胡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01)
[6]寰枢椎内固定对陈旧齿状突骨折的作用[J]. 闫明,王超,王圣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10)
[7]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在椎动脉变异的上颈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J]. 陈毕,滕红林,戴宇森,王靖,朱旻宇,李驰. 中国骨伤. 2014(02)
[8]对后路寰枢椎固定技术的评价及选择策略[J]. 倪斌,郭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05)
[9]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探[J]. 马向阳,杨进城,尹庆水,夏虹,吴增晖,章凯,王建华,艾福志,许俊杰,王智运,邱锋,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05)
[10]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椎动脉变异与个性化手术[J]. 王建华,夏虹,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05)
本文编号:3580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5807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