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外旋外展位外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4:19
  目的:手法牵引复位后患肢内旋位固定是肩关节前脱位传统的治疗方法,但这种固定方法的肩关节再脱位率很高。如何降低肩关节再脱位率就成了肩关节脱位治疗的重点。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损伤的肩关节组织在外旋外展位时更利于愈合,因此提出利用外旋外展位支架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理念,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也进行了相关的治疗研究。但是,国内鲜有类似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固定组别的肩关节再脱位率、支具舒适度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探究固定体位、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肩关节再脱位率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内旋位(IR)固定组(24例)和外旋外展位(ER)固定组(24例),就诊时患者平均年龄为37.3±1.1岁,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复位成功后肩关节置于不同固定体位固定3周,3周后拆除固定支具,2月后行肩关节MRI明确肩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修复程度,拆除固定装置后继续电话随访12个月。记录入组患者12个月间肩关节再脱位人数,完善相关评分,最后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48例入组患...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外旋外展位外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肩关节复Stimson法

肩关节,内旋,关节盂,损伤区


3后发现,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的再脱位率也很高。较高的再脱位率是传统内旋位固定后的主要并发症。图2传统内旋位吊带固定Itoi等人【3】发现前肩损伤区和关节盂之间的接触面积是影响肩关节再脱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肩关节内旋时前肩损伤区和关节盂之间没有测到接触面积,而当手臂从中立位开始外旋转时,接触面积开始为正,外旋转角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理论上肩关节前脱位牵引复位后外旋外展位固定更利于肩关节囊及周围损伤的软组织早期、完整的愈合,从而有效降低肩关节再脱位率。他们首先介绍了外旋外展支架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理念,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前瞻性研究。针对复位后外旋外展位固定能够降低肩关节再脱位率这一理论,国外其他学者也进行了多项相关研究。我们分析这些研究结果(表1)后发现,大部分实验中外旋位固定组的肩关节再脱位率要比内旋位固定组的再脱位率低,而Liavaag等人【4】的研究结论则相反,显示外旋固定组的肩关节再脱位率更高。这些实验研究还指出,脱位后的复位手法、首次发生脱位时的年龄及关节周围血肿等都可以影响肩关节再脱位率。但是,国内鲜有类似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认为进行相关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研究将通过比较不同研究对象的肩关节再脱位率及不同固定组(内旋

技术路线图,绷带,外旋,外固定


5第2章材料与方法2.1技术路线图图3技术路线图2.2外固定支架的设计实验设计的外旋外展位外固定支架(图4)由有一定弹性模量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由弯曲部和直线部两部分构成。弯曲部分固定于腰腹部,直线部分固定于患肢前臂及肘部。在支具的直线部分的侧面制作三个条形孔,使之可以穿过自粘绷带缠绕,稳定固定患肢的前臂。弯曲部分用自粘绷带固定在腰腹部,支具弯曲部前后两侧粘贴自粘绷带,将肩带从双肩部绕过粘贴固定于腰腹部支具。固定后使患肢维持在屈肘、肩关节外旋30°、外展15°的位置。我们设计外旋外展位外固定支架的理论依据是:Miller等人【10】测量了内旋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肩关节前脱位治疗的临床调查[J]. 吴晓明,高伟,李凡,桑伟林,王秋根.  上海医学. 2012(11)



本文编号:3598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598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