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对不同体位腰椎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走行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1:09

  本文关键词:对不同体位腰椎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走行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和分析不同体位下腰椎间孔大小、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偏移及硬膜囊同行走神经根夹角的大小,来研究不同体位对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一共选取了40名志愿者(20男,20女,年龄21-39,身高152-184cm)参与,行俯卧位和左侧卧位的核磁检查,并在俯卧位时腹部的两侧及左侧卧位时左侧髂骨下方加硅胶垫。对L3-L4、L4-L5、L5-S1节段矢状面图像中的右侧椎间孔的纵径、矢状径和面积,以及冠状面图像中相应节段行走根同硬膜囊夹角、行走根或硬膜囊至椎弓根连线中点的距离进行测量。并观测处于不同体位下MRI图像中的椎间孔的大小形态、硬膜囊的偏移。整理数据,然后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侧卧位时平均椎间孔纵径为20.7±4.93mm,矢状径为8.79±1.29mm,面积为113.73±40.64mm2,俯卧位分别为19.4±3.84mm,8.12±2.66mm和94.71±35.01mm2,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时行走根至椎弓根Qg缘连线中点的平均距离为4.95±0.55mm,硬膜囊至椎弓根Qg缘连线中点的平均距离为14.39±3.22mm,俯卧位分别为3.59±0.63mm和6±1.52mm。侧卧位时硬膜囊同对侧行走根的夹角平均为10.12±2.2°,俯卧位为13.71±2.03°。同一节段不同体位行走根同硬膜囊所构成的夹角,行走根或硬膜囊至椎弓根Qg缘的距离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观察不同体位MRI图像结果并分析具体数据后发现,同一椎间孔在侧卧位加下垫枕时同俯卧位相比椎间孔面积更大,这将帮助椎间孔镜的工作通道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视野更大,对彻底清除间盘组织更有利。同时侧卧位时硬膜囊同行走神经根的夹角变小,神经根和硬膜囊向对侧偏移距离明显,证明了在PELD手术中侧卧位较俯卧位更加安全。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不同体位 腰椎间孔 硬膜囊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1
  • 第2章 综述11-19
  • 2.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变迁11-12
  • 2.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操作方法12-13
  • 2.2.1 YESS技术12-13
  • 2.2.2 TESSYS技术13
  • 2.3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并发症13-16
  • 2.3.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适用范围13-14
  • 2.3.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并发症14-16
  • 2.4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优点16-17
  • 2.5 尚需解决的问题17
  • 2.6 总结与展望17-19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19-23
  • 3.1 研究资料19-20
  • 3.1.1 研究对象19
  • 3.1.2 入选标准19
  • 3.1.3 排除标准19-20
  • 3.2 研究方法20
  • 3.2.1 检查方式20
  • 3.2.2 图像判读20
  • 3.3 统计学分析20-23
  • 第4章 结果23-26
  • 4.1 不同体位腰椎间孔形态改变23
  • 4.2 不同体位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偏移23-26
  • 第5章 讨论26-29
  • 第6章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5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35-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生,宋建榕;腰骶硬膜囊变异[J];颈腰痛杂志;1987年04期

2 陆一农,李加寿,谢玉国,储肖林,李平生,宋建榕,郭文荣;下腰段硬膜囊内碘水造影的临床讨论[J];颈腰痛杂志;1989年02期

3 姜志华,李恩河,殷月玲,于明庆,薛剑冰;腰椎管硬膜囊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12期

4 连平,杨维权,孙荣华,刘大雄,张连生,周菲,,杨广才,王维明,贾连顺,徐印坎;腰硬膜囊后方脂肪垫前移的动态CTM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5年01期

5 王飞;于大鹏;赵廷宝;;硬膜囊内型腰椎间盘突入出症的诊治并文献复习[J];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12期

6 王儒敬;腰骶硬膜囊的生物力学—屈伸位脊髓造影分析[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3年02期

7 贾连顺;腰骶硬膜囊伸屈动力学的造影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8 龙剑池,吴仲华,刘芝华,童贤平;破入硬膜囊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报告[J];颈腰痛杂志;1999年04期

9 龙剑池;破入硬膜囊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报告[J];江苏医药;2000年07期

10 方科;黄象望;肖晟;刘向阳;王靖;刘宏哲;;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宇;陈德玉;袁文;王新伟;陈华江;郭永飞;何志敏;杨海松;田海军;;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江凌;姜亮;陈文;崔立刚;刘忠军;;术中超声探查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后的硬膜囊与脊髓的搏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王秀义;王凤丽;王文强;王文军;梁显成;杨文炜;;硬膜囊前间隙靶点溶核加周围神经闭合性松解治疗腰突症探索[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4 张玉祥;;腰椎间盘碎片在前硬膜囊外间隙中游走路径的MRI观察[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巍;MRI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测量与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D];蚌埠医学院;2015年

2 石博;对不同体位腰椎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走行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方科;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4 陈鹏;聚乙丙交酯膜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对不同体位腰椎椎间孔大小及神经根走行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69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