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桥形融合对颈前路术后吞咽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椎间桥形融合对颈前路术后吞咽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零切迹 ROI-C 钛板 颈前路椎间融合 椎前软组织厚度 吞咽困难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影响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功能的潜在危险因素,比较分析懫用新型零切迹椎间桥型自锁系统(ROI-C)和联合钛板内固定系统两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式(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术后吞咽情况的差异,探讨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较优术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的57例颈椎病患者,其中钛板组(联合前路钛板的椎间融合装置)24例,ROI-C组(零切迹装置)3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术后住院日、手术耗时、出血量等)、术前和术后(术后3天、6周、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椎前软组织厚度、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椎前软组织厚度指数和颈椎曲度的测量,钡餐吞咽动态造影)以及吞咽困难分级和评分资料[Bazaz-Yoo吞咽障碍等级、精简版吞咽-生活质量评分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的差异,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检验得出影响本研究的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吞咽障碍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内固定器械(钛板前置)、手术部位(高位:C3/4-C4/5)和术后3天的椎前软组织厚度(PST)为影响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功能的危险因素。当术后3天PST值大于10.44mm时,可增加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ROI-C组手术耗时和出血量分别为(85.00±23.32)min和(43.13±12.56)mL,显著小于钛板组的(130.13±29.13)min和(104.55±93.2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术后3天的PST和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9.58±4.68)mm和9.1%(3/33),均小于钛板组的(11.12±4.60)mm和50.0%(1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手术部位术后3天的PST和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位分别为(11.08±4.09)mm和6.1%(2/33),低位分别为(8.26±4.54)mm和0,均小于钛板组[高位:(11.64±4.22)mm和12.5%(3/24),低位:(9.58±2.87)mm和8.3%(2/2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造影提示ROI-C组比钛板组术后食道受压程度更轻、扩张更充分,钡剂通过食道流畅性更佳。ROI-C组术后3天的SWAL-QOL分值为(60.50±6.20)分,高于钛板组的(53.84±6.96)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包括椎体前置钛板、高位颈椎手术(C3/4-C4/5)和术后3天PST。当术后3天PST值大于10.44mm时,可增加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零切迹”椎间桥型自锁装置(ROI-C)行颈椎前路融合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易,手术耗时短,手术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内植入物对食道无压迫,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频率低、严重程度低和持续时间短等优势。
【关键词】:零切迹 ROI-C 钛板 颈前路椎间融合 椎前软组织厚度 吞咽困难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绪论9-11
- 1 资料与方法11-21
- 1.1 一般资料11-12
- 1.2 选择标准12-13
- 1.3 术前准备13
- 1.4 手术方法13-15
- 1.5 术后处理15-16
- 1.6 评价指标16-19
- 1.7 统计学方法19-21
- 2 结果21-41
- 2.1 一般资料21-22
- 2.2 术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22-23
- 2.3 椎前软组织厚度(PST)23-25
- 2.4 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宽度)25-28
- 2.5 椎前软组织厚度指数(椎前软组织厚度/椎体矢状径)28-30
- 2.6 颈椎曲度改善值30-32
- 2.7 吞咽困难发生情况32-38
- 2.8 吞咽-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38-39
- 2.9 钡餐吞咽动态造影检查(VFSS/VF)39-41
- 3 讨论41-51
- 3.1 颈椎前路经典术式及其局限性41-42
- 3.2 吞咽困难概论及其评估方法42-47
- 3.3 ROI-C的优势及其应用前景47-50
- 3.4 本研究不足之处50-51
- 4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9
- 附录59-64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仕国;徐杰;林院;;颈前路单间隙前方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2 杨顺元,龚亚辉,鲍亚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伤残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3 叶晓健,李家顺,胡玉华,夏中联,章庆俊;颈前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早期颈椎病中的应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年02期
4 赵定麟;经椎间隙的颈前路切骨减压术[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5 袁文;;颈前路Hybrid术式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的完美平衡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年01期
6 方明;陆建猛;韦勇力;俞武良;王兴武;欧阳甲;;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年10期
7 冉永欣,龚祖元,吴卫平,顾伟宏,史永振,,朱伟宏;颈前路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铁道医学;1994年05期
8 张月高;王本瀚;张长远;;颈前路显微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9 郭万善,陈仁宗,章征元,刘孔芝;经颈前路切除枢椎骨巨细胞瘤(附一例报告)[J];实用癌症杂志;1986年04期
10 李新武;韦西江;黄诚谦;;颈前路不同术式对颈椎过伸战伤患者颈椎前柱高度及生理曲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迟晓飞;赵钢;周长明;姜泳;吴汝舟;;颈前路开放式激光汽化减压和钛板系统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间盘突出[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徐华梓;江立波;王向阳;池永龙;;老年颈前路次全切应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钛板的对比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丁少华;;钛网联合自锁钢板在颈前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顾仕荣;张明;陈斌辉;桑裴铭;;经颈前路切口行颈椎血管瘤合并颈椎病的诊疗体会[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汪冉;王p
本文编号:951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95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