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来源的微泡调控单核巨噬细胞吞噬OxLDL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小板来源的微泡调控单核巨噬细胞吞噬OxLDL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实验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于冠心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是取得治疗进展和创新的基础。血小板和单核巨噬细胞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明确血小板与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中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血小板激活后释放微泡是血小板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研究拟探讨血小板来源的微泡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使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激活的血小板所生成的微泡,使用流式细胞学以及其他检测方法对微泡来源和属性进行鉴定,明确微泡性质后对微泡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以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明确血小板微泡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使用本研究的分离方法能够成功分离血小板来源的微泡。血小板微泡在和巨噬细胞共孵育后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血小板微泡进入其细胞质内。在吞噬血小板微泡后,巨噬细胞吞噬Ox-LDL能力显著增强(P0.05),同时可以观察到,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IL-6含量在吞噬微泡后一定时间内有所增加(P0.05)。结论: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的微泡在进入巨噬细胞后能够一定程度增强巨噬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使巨噬细胞对Ox-LDL的吞噬能力增强并伴随炎症因子的释放。由此推论激活的血小板释放的微泡是一种促炎因子,而微泡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如mi RNA、m RNA、DNA或某些蛋白质可能为微泡影响巨噬细胞生理学功能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血小板 微泡 巨噬细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缩略词表7-8
- 第一章:前言8-17
- 一、血小板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8-10
- 二、单核巨噬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10-11
- 三、血小板与巨噬细胞通过微泡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1-13
- 四、本课题的研究意义13-17
- 第二章 血小板微泡的分离和鉴定17-24
- 一、引言17
- 二、材料与方法17-19
- 三、结果19-22
- 四、讨论22-24
- 第三章 单核巨噬细胞的培养、诱导分化及微泡的吞噬实验24-28
- 一、引言24
- 二、材料与方法24-25
- 三、结果25-26
- 四、讨论26-28
- 第四章 血小板微泡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炎症因子分泌的研究28-41
- 一、引言28
- 二、材料与方法28-34
- 三、结果34-38
- 四、讨论38-41
- 全文结论41-42
- 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42-48
- 参考文献48-53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爵非;查道刚;杨莉;宾建平;王月刚;刘伊丽;李军华;劳翼;陈少敏;;平行板流动腔法评价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制备效果[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2 朱梅;刘政;张萍;付赤学;谭开彬;李佩P;高云华;;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的改良制备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3 周翔;柳晓军;李珂;庄华;罗燕;彭玉兰;解慧琪;;微泡对气体交换影响的理论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4 张萍;高云华;刘平;谭开彬;刘政;;冷冻干燥法制备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5 付赤学;刘贵伦;胡安惠;;诊断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兔血脑屏障的初步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年04期
6 肖欢;杨春江;唐毅;王荞;王冬;高洋;陈镜宇;高惠;王莹;;载氧脂质微泡体外释氧效果[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年08期
7 张卓远;李龙江;;微泡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8 邹雪;蔡晋;谭小容;王甲良;曾春雨;;单核细胞微泡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与机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年05期
9 周颖,单江,刘伊丽,游向东,吕庆华;整合素介导微泡声学造影剂与白细胞粘附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年11期
10 李佩P;左松;刘政;李秋颖;王雅婕;谭开彬;高云华;;间歇式发射对微泡超声空化损伤小血管的增强作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建华;萧淑宜;何景光;区文财;邱春花;冯桂英;;微泡联合低强度治疗超声对犬睾丸组织及细胞影响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张群霞;王志刚;冉海涛;李晓东;郑元义;景香香;;不同超声强度及微泡对基因和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姜学平;程茜;钱梦,
本文编号:1014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1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