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转化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房颤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转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房颤是否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研究数据来自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Ⅰ期(The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Ⅰ,CNSR-1),研究人群为自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连续登记录入的12415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转化为患者在入院时首次以及入院后复查头CT或MRI检查时发现的缺血梗死区域继发出血。自发性出血转化为患者在入院时首次头CT或MRI检查时发现的出血转化。房颤为患者陈述的既往房颤病史,或者心电图检查中至少有一张心电图证实存在房颤心律,或者住院期间或出院时给予了针对房颤治疗的相关药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1在CNSR-1登记录入的12415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251(2.0%)位患者发生了出血转化,114(0.9%)位患者发生了自发性出血转化。2探索房颤与出血转化预测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了年龄、性别、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12个变量后,显示:房颤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14,95%CI:1.47-3.12,P0.001)。另外,发病至到院时间超过1天、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入院后溶栓、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也是预测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OAST分型中小动脉闭塞是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3探索房颤病史与自发性出血转化预测关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了年龄、性别、入院GCS、入院NIHSS评分等12个变量后,显示:房颤病史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94,95%CI:1.04-3.59,P=0.036)。另外,女性、发病至到院时间超过6小时、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脑出血病史也是预测自发性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病史是自发性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1在CNSR-1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为2.0%,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为0.9%。2房颤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发病至到院时间、入院NIHSS评分、入院后溶栓、TOAST分型等因素可预测出血转化的发生。3房颤病史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患者的性别、发病至到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脑出血病史等因素可预测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发生。
【关键词】:出血转化 房颤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R541.7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缩略表11-12
- 引言12-13
- 第1章 临床研究13-37
- 1.1 对象与方法13-18
- 1.1.1 研究人群13
- 1.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13-14
- 1.1.3 研究人群筛选流程图14
- 1.1.4 基线信息收集与管理14-15
- 1.1.5 随访信息收集与管理15
- 1.1.6 出血转化与房颤的定义与说明15-16
- 1.1.7 其他相关因素的定义与说明16-17
- 1.1.8 统计学方法17
- 1.1.9 质量控制17-18
- 1.2 结果18-27
- 1.2.1 基线信息18
- 1.2.2 房颤与出血转化的预测关系分析18-23
- 1.2.3 房颤病史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预测关系分析23-27
- 1.3 讨论27-32
- 1.3.1 出血转化的发生率27-28
- 1.3.2 房颤与出血转化的关系28-30
- 1.3.3 其他因素与出血转化的关系30-31
- 1.3.4 优势与局限性31-32
- 1.4 结论32
- 参考文献32-37
- 第2章 综述 出血转化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37-59
- 2.1 前言37
- 2.2 出血转化的分型37-38
- 2.3 出血转化的发生率38-39
- 2.4 出血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39-40
- 2.4.1 血脑屏障被破坏39-40
- 2.4.2 缺血再灌注40
- 2.5 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40-47
- 2.5.1 年龄40-41
- 2.5.2 NIHSS评分41
- 2.5.3 高血压41-42
- 2.5.4 高血糖42
- 2.5.5 血脂水平42-43
- 2.5.6 房颤43-44
- 2.5.7 血小板计数44
- 2.5.8 溶栓治疗44
- 2.5.9 抗凝治疗44-45
- 2.5.10 抗血小板治疗45-46
- 2.5.11 影像学征象46
- 2.5.12 其他46-47
- 2.6 出血转 化的预测模型47-49
- 2.6.1 HAT预测模型47-48
- 2.6.2 iScore预测模型48
- 2.6.3 SITS预测模型48
- 2.6.4 SEDAN预测模型48
- 2.6.5 GRASPS预测模型48-49
- 2.6.6 HeRS预测模型49
- 参考文献49-59
- 结论59-60
- 附录A 操作流程图60-61
- 附录B 患者入选和排除标准61-62
- 附录C 病例报告表(部分)62-66
- 致谢66-67
- 导师简介67-69
- 作者简介69-70
- 学位论文数据集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平光,杨卫红,陈兴洲;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出血性转变[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4期
2 程鸿,于树森;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恶化[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5期
3 黄盘冰,戴耀曾;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J];医学综述;2000年08期
4 林峗;急性缺血性卒中及其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11期
5 张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年07期
6 曲东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7 曲东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液稀释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8 王永利;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年04期
9 曲东锋;急性缺血性卒中去氨普酶增大剂量研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7期
10 李光民;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任;郝子龙;陶文丹;孔繁一;刘鸣;;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宇航;;急性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及治疗策略[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涛;;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理念对中医的启示[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李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中β-淀粉样肽的变化[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倪秀石;凌茹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声溶栓治疗[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唐洲平;;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流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雷;王翠兰;;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李敬诚;杨清武;杨红;张莉莉;方传勤;王景周;向静;;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开通技术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李思睿;章军建;;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蔡定芳;;急性缺血性卒中中西医结合神经保护治疗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牧;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蔡必扬;线粒体DNA单倍型类群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林伟龙;ABO血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及证候要素关系的临床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杨瑞晗;人尿激肽原酶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曹心慧;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媛;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ox-LDL水平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翟明锋;醒后卒中的病因与早期临床预后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博;胱抑素C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及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郑斌;血糖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的相关性[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杨伟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强化内科治疗的早期再灌注特点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高海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7 宋小娜;血清尿酸水平对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程启燕;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何晓;血浆胱抑素C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10 陈小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认知调查及延迟就诊相关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71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7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