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老年 原发性高血压 餐后低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对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的特点,并分析餐后低血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而为临床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78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已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且病情相对稳定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60~90岁,平均(79.2±9.6)岁。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即高龄老年组)36例,年龄80~90岁,平均(84.2±3.2)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B组(即普通老年组)42例,年龄60~79岁,平均(68.3±5.2)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根据是否发生餐后低血压分为两组:餐后低血压组46例,年龄65~90岁,平均(79.2±7.3)岁,其中男26例,女20例;非餐后低血压组32例,年龄60~83岁,平均(70.3±6.6)岁,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如同往常服用降血压药物及降糖药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血肌酐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同时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受试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心脏彩超测量受试者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判定是否发生餐后低血压,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餐次餐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餐后低血压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有46例合并餐后低血压,发生率为58.97%;不同性别之间餐后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高龄老年高血压合并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普通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中、晚餐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是48.72%、33.33%、35.90%,早餐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餐和晚餐(P0.05),中餐和晚餐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组,高龄老年组各餐次餐后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普通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餐后低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餐后低血压组,体重指数显著低于非餐后低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餐后低血压组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餐后低血压组(P0.05)。5.餐后低血压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非餐后低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餐后低血压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高于非餐后低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肥厚指标如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是发生餐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增加体重指数是餐后低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1.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8.97%,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差异。2.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各餐次餐后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增高,三餐间比较,尤以早餐发生率最高。3.年龄、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可使餐后低血压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增加体重指数可降低其发病风险。4.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可能与肾功能下降及餐后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关。5.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加强血压管理,注意监测餐后血压尤其是早餐后血压水平,从而及时发现餐后低血压并给予相应干预以减少餐后低血压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老年 原发性高血压 餐后低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1章 引言14-16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16-21
- 2.1 研究对象16-17
- 2.2 研究方法17-20
- 2.3 统计学方法20-21
- 第3章 结果21-31
- 3.1 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比较21-25
- 3.2 PPH组与非PPH组之间的比较25-29
- 3.3 PPH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29-31
- 第4章 讨论31-37
- 第5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综述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43-63
- 参考文献55-63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锋顺;商黔惠;邹焰;王晓春;陈剑玲;王希;;高血压患者伴发餐后低血压现象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年07期
2 富春;刘玄长;胡晓雷;;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13期
3 丁光明;吴仕英;;老年高血压餐后低血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祝岩岩;王祥;郝守艳;李冰;郑杨;;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09期
5 侯倩;崔炜;;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年01期
6 马丽;范桂君;;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研究现状及健康指导[J];山西医药杂志;2014年24期
7 刘学员;唐伟雄;黄心元;唐慧明;周锦池;卢水焕;赵蕾;李水晴;;慢性疾病与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偏相关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24期
8 郜凯华;钱军程;张拓红;;中国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基于1998—2008年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年06期
9 刘书芳;;帕金森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0期
10 师春梅;谭小颖;;不同体位对老年高血压伴餐后低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1088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08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