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心肌桥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摘要】:研究背景: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或其分支走行于心肌纤维之下,此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B),此段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是冠状动脉的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文献报道心肌桥最多见于左冠前降支。临床观察发现,MB可能增加肌桥桥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尤其MC近端节段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有报道可达86%,而粥样硬化较少累及MC段及远端血管。相反,另一部分文献报道心肌桥不增加桥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甚至可降低肌桥血管远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所以本研究通过分析1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MB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探讨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连续入选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1164例患者中,共检出260例MB患者,其中145例合并非心肌桥所在血管的固定狭窄予以排除,剩余115例作为观察对象。2.诊断方法: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采用3个投照位,左冠状动脉采用4个投照位,由专业影像医师对图像进行判定,分别测定心肌桥长度、距左冠状窦开口的距离、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心肌桥血管固定狭窄部位及程度,记录壁血管有无成角或扭曲。冠状动脉造影肌桥定义为:收缩期血管狭窄但舒张期恢复正常。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按照Noble分级方法分为:Ⅰ级50%,Ⅱ级50-75%,Ⅲ级75%。3.分组:115例分为单纯的心肌桥组84例(A组)、合并前降支动脉固定狭窄组31例(B组)。4.观察指标:观察比较31例有肌桥所在血管固定狭窄者及84例单纯性心肌桥患者的冠脉造影影像资料,分析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心肌桥部位、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挤压程度,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回顾性收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血压、血糖、血脂,记录有无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记录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版医学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正态分布者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用Spearman检验,回归分析采用二值 logistic回归。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116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共检出心肌桥260例,均位于左前降支,检出率为22.3%。两组中MB位于中段18例(15.7%),远段95例(82.6%),2例(1.7%)为双桥病变。B组动脉固定狭窄病变位于桥前共22例(80.0%),桥中、桥后、同时桥前+桥中分别为4例(12.9%)、2例(6.5%)、3例(9.7%),桥前较桥中、桥后易合并动脉固定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为39.7±14.6%,B组壁血管收缩期狭窄程度为47.6±19.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肌桥长度为14.2±3.9mm,B组心肌桥长度为15.4±5.7mm,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MB距左冠状窦开口距离为49.6±9.2mm,B组MB距左冠状窦开口距离为46.3±11.7mm,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壁血管成角或扭曲占39.3%,B组壁血管成角或扭曲占48.6%,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动脉固定狭窄程度与壁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189,P0.05),MB距冠状窦开口距离与壁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188,P0.05)。两组数据经回归分析,以冠状动脉固定狭窄为因变量,以壁血管狭窄程度、MB长度、MB距冠状窦开口距离、壁血管有无扭曲或成角为协变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心肌桥的冠脉造影检出率为22.3%,均发生在左冠前降支。2.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的远段。心肌桥桥前血管较桥中、桥后易合并动脉固定狭窄。3.壁血管狭窄程度越重、MB距冠状窦开口距离越近越易出现桥前血管固定狭窄。4.壁血管狭窄程度、MB长度、MB距冠状窦开口距离、壁血管有无扭曲或成角均不增加MB桥前血管固定狭窄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
【目录】:
- 符号说明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6
- 1 对象和方法16-19
- 2 结果19-23
- 3 讨论23-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1
- 文献综述31-51
- 参考文献43-51
- 致谢51-52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锡衷;心肌桥研究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1期
2 马晔,马建芳,陈宏,邱凤英,谢德辉,张宁;心肌桥的临床诊治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3 王大英,陈万春,胡伟国,杨伟;心肌桥致运动后晕厥2例[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年05期
4 颜景信;;心肌桥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9期
5 姚万才,齐金萍,姜乃春;狗心肌桥及其显微结构[J];解剖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6 张惠琼;曾煊炫;黄银辉;;心肌桥研究的新进展[J];海南医学;2014年04期
7 张家驹,刘群,王佩显;心肌桥及其临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年05期
8 张家驹,刘群,王佩显;心肌桥及其临床[J];中国急救医学;2001年07期
9 谢晓华,谢映伟,武旭东,盖鲁粤;心肌桥误诊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1期
10 毛鹏琪,张晋兰,马文英,张波;心肌桥患者心电图1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乐清;赵莉莉;邱原刚;张芙荣;朱建华;陈君柱;;心肌桥14例临床研究[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董彦;蔡伟;李学文;周瑞娟;赵季红;姜铁民;;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应变、应变率成像对心肌桥患者局部心肌缺血及心肌功能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王宁夫;潘浩;童国新;;心肌桥近端血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邹彩萍;;心肌桥超声心动图初步研究[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党浩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应用价值[A];第三十届航天医学年会、第十三届航天护理年会暨第四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6 雷秀兵;杨阳;;心肌桥基础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瑜;丁浩;强璐莹;王越;许世雄;;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娅;李治安;;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的对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唐关敏;胡惠林;朱建芳;朱良枫;汪世军;;心肌桥致壁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一例[A];2012年浙江省内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林芬;杨立;蔡祖龙;;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心肌桥是什么病[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教授 孙建男邋衣晓峰 李华妍 整理;别小看了心肌桥[N];健康报;2008年
3 大庆油田总医院教授 孙健男衣晓峰整理;CT新功能 识别心肌桥[N];健康报;2009年
4 身体周刊记者 许珈;跑步的代价[N];东方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皓;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与体外模拟装置研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古今;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及心肌桥的影像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喻杰;缺血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成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恩林;斑点追踪及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心肌桥noble分级与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甘义荣;心肌桥患者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余继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前降支心肌桥的临床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建华;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变异临床应用的价值[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熊小亚;冠状动脉心肌桥近端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因素[D];兰州大学;2015年
6 代巧凤;心肌桥最新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章丽萍;心肌桥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徐时;心肌桥形态学观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张萍;心肌桥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10 丁世军;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单中心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9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10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