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摘要】: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在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损伤、遗传、感染、物理化学等损伤刺激下,多种炎症因子、免疫机制及相关细胞因子网络交叉样作用于血管壁,形成慢性炎症。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形成和发展以及不稳定斑块,众多的的炎症标志物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临床预测提供一条重要途径。抗炎症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不断取得突破。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区心内科;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医学院;
【基金】:青岛市卫生局医药科研指导计划项目(2007WSZD076)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7BS03016)
【分类号】:R543
【正文快照】: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性血管疾病的理论自1999年以来倍受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包括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损伤、遗传、物理化学损伤等,而多种复杂因素网络交叉样作用于血管壁,其结果是血管壁的慢性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红燕;ApoE缺失小鼠脂代谢、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循环杂志》2009年在科技期刊中的评价指标[J];中国循环杂志;2011年04期
2 郑童;;动态血压监测可助预测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2期
3 林腾凤;刘亮;李鸣;;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4 赵保记;;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5 本刊编辑部;;《心肺血管病杂志》在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中2009年的计量指标[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5期
6 莫秋萍;;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8期
7 莫秋萍;;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4期
8 贾宏伟;杨秀玲;;围产期心肌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9 杨忠勇;;50例中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庆军;王北冰;沈元琼;陈扬勤;谢翠娥;尹凯;李熠;梁丽红;许丽芳;徐刚;;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质量与腰臀比的相关性[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唐力;王佐;涂玉林;;药物洗释支架与血管再狭窄[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范建高;;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运;陈文强;张鹏飞;;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吕宝经;张亚臣;郑宏超;徐伟平;荣烨之;;左心室造影评价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袁志兵;李晓辉;张海港;李淑慧;程轶群;;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名单(第七届)[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廖福龙;;生物力药理学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国平;;TNF-α介导了心肌梗死后的骨髓干细胞迁移入心脏及心肌再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汪俊军;;Lp(a)相连的Lp-PLA_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州医科大学二院血管外科 李晓强;血管闭塞性脉管炎须综合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6年
2 刘震宇;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新标志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杨昭普;心脏病也可无症状[N];温州日报;2008年
4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 林廷楠邋高晶鸿;安装起搏器要慎重[N];健康报;2007年
5 张晏如;心脏病和夫妻关系融洽与否有关[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张代蕾;长途旅行或催生致命血栓,旅程越长越险[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记者 李颖;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率趋高[N];科技日报;2009年
8 ;为发展心血管事业作贡献[N];科技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好的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女性吸烟易患动脉疾病[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玮;TRPV1在心肌梗死后的炎症,愈合中的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徐新生;血管外膜淋巴管与内膜增生关系的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锦芝;从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转位的干预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D];汕头大学;2010年
4 张圆;泛素E3连接酶Nrdp1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病理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汪云开;髓系细胞促发受体-1(TREM-1)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柯大智;1.RNAi介导的Insig-1基因抑制对炎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和分子机制研究 2.老年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赵蕾;新疆哈萨克族IRS-1基因G972R多态性和INSR基因第八外显子NsiI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8 刘英;地尔硫卓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炎症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音频;PD-1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10 沈燕;MCP-1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武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L16的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南华大学;2007年
2 李丹;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及分布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3 李媛媛;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对冠状动脉血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4 罗顺祥;炎症在大鼠心梗后非梗死区心肌纤维化中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5 董秋立;联合应用氟伐他汀与氯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炎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6 刘喜龙;不同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M-CSF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yndecan-4蛋白水平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盛建龙;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CRP、MCP-1水平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9 洪晓涛;猪SIS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内皮化和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房文通;前列腺素E_1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48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14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