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血小板活性及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02:37
本文关键词: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血小板活性及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 CYP2C19基因多态性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小板活性
【摘要】:目的:探讨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残余血小板活性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住福建省立医院择期行PCI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519例,并记录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DNA微阵列芯片检测分析CYP2C19基因,依据CYP2C19基因型不同,分为快代谢型组(EM),即正常野生型组;中间代谢型组(IM),即单突变基因携带组;慢代谢型(PM),即双突变基因携带组。于PCI术后24小时留取血样通过光比浊法检测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及用ELISA法测定s CD40L、s P-selectin,并比较三种指标的组间差异性及与CYP2C19基因变异的相关性。通过电话、门诊和再入院记录等方式随访PCI术后患者一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入院。对比三组间1年内MACE的发生率,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MAC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最终完成研究随访患者中,快代谢型组(EM),即CYP2C19*1/*1共181例(34.9%);中间代谢型组(IM),即CYP2C19*1/*2、CYP2C19*1/*3共253例(48.8%);慢代谢型组(PM),即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共85例(16.4%)。(2)PCI术后24小时IM、PM两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EM组:15.89(27.90)、23.39(27.73)vs 8.58(1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M两组s CD40l水平均高于EM组:8819.5(4488.0)、8440.0(5906.0)vs 7989.1(439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M两组s P-selectin水平亦均高于EM:11.03(6.08)、11.89(6.89)vs 9.31(5.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线性相关分析表明,CYP2C19*2、*3基因变异与PCI术后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s CD40L及s P-selctin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说明呈正相关,P值均0.05。(4)随访结果:其中心源性死亡1例(为EM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9例(EM组1例,IM组6例,PM组2例);不稳定心绞痛再发入院59例(EM组12例,IM组39例,PM组8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再入院发生率在三组间有差异(P0.05),IM组和PM组不稳定心绞痛再入院发生率分别是15.4%、9.4%,较EM组(6.6%)明显升高,而三组间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CYP2C19*2或*3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携带者(IM+PM组)MACE发生率高于非携带者(E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ACE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发生MACE有相关性(OR=2.524,95%CI 1.332-4.780,P=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2或*3基因变异削弱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使其PCI术后残留高血小板活性,且CYP2C19*2或*3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携带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玲玲;中国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4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1647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