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调节性B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调节性B细胞数量及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调节性B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摘要】: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B淋巴细胞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是ITP的主要发病机制[1]。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是一类具有负向免疫调控作用的B淋巴细胞亚群,主要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发挥免疫调节作用[2-4]。Bregs的数量异常和或功能变化可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恶化[5]。Bregs在ITP患者中的研究数据尚少,我们通过检测ITP患者不同疾病状态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Bregs及其功能分子IL-10的变化,并将其与ITP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探讨Bregs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67名,其中初诊ITP患者35例,完全缓解ITP患者32例,健康志愿者30名。第一部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Bregs数量(CD19+CD24hiCD38hi/CD19+)第二部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Bregs细胞内功能分子IL-10表达水平。第三部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上清液中IL-10水平。第四部分ITP患者外周血Bregs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HLA-DR+Lin-CD123+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HLA-DR+Lin-CD11c+髓样树突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血小板抗体(CD41a+IgG、CD41a+IgM)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G、血清免疫球蛋白M、血清免疫球蛋白A、血清免疫球蛋白E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regs水平:ITP初诊组(3.09%±2.57%)显著低于完全缓解组(7.78%±6.59%,p=0.002)和健康对照组(5.42%±3.31%,p=0.003)。②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regs中IL-10+细胞比例:初诊组比例(32.30%±12.71%)低于完全缓解组(71.73%±18.08%,P=0.000)和健康对照组(51.01%±17.08%,P=0.026),完全缓解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26)。③初诊组ITP患者Bregs数量分析:初诊组ITP患者经免疫治疗后分析其初诊时Bregs水平,完全缓解组初诊时Bregs水平(4.24%±2.68%)高于难治性ITP组初诊时Bregs水平(1.88%±1.16%,p=0.007);初诊组ITP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Bregs水平(4.80%±3.72%)高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组(1.30%±0.88%,p=0.006)。④ELISA法检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上清液IL-10水平:初诊组[(0.943±0.027)pg/ml]低于完全缓解组[(0.987±0.039)pg/ml,P=0.002]和对照组[(1.125±0.221)pg/ml,P=0.045]。⑤统计临床资料与ITP患者外周静脉血Bregs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Bregs与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4+/CD3+CD8+)、NK细胞、pDC、血小板抗体(CD41a+IgG、CD41a+IgM)水平、血清IgG、血清IgM、血清IgA、血清Ig E均无明显的相关性,与mDC成正相关(r=0.644,P=0.003,n=19),与血小板计数成正相关(r=0.327,P=0.006,n=67)(图3)。结论初诊组ITP患者Bregs数量及其产生IL-10的能力均低于完全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但经治疗缓解后均得以显著提升。Bregs与外周血mDC及血小板计数成正相关,提示Bregs参与了ITP发病过程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通过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ITP病情并为进一步了解IT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为其未来免疫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5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东方;张文;赵岩;;B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年03期
2 叶向军;彭来君;施丽华;;不典型B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年05期
3 刘克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周围血中的T和B细胞[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75年01期
4 金天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B细胞减少症[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2年06期
5 张钟儒;;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再生不良[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2年04期
6 姚仁南;肿瘤坏死因子和淋巴细胞毒素对丝裂原激活的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不均一增殖作用[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4年01期
7 编辑部;;免疫疗法有望治愈复发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转化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8 于力;汪月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病变组织和外周血克隆性B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9 勇威本;;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治疗现状[J];世界临床药物;2008年08期
10 杨文武;重组α_2-干扰素治疗早期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铭;孙雄飞;徐肇明;张新友;陈晓琳;林海清;文鸿光;孙璇;宋通微;李富荣;王兴根;;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阳;张风肖;;可溶性B细胞激活因子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表达及其在致病中作用的研究[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徐卫;易树华;李建勇;邱录贵;;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3版)[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黄前荣;高晓明;;钙网蛋白活化B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中劲;张军红;;B细胞激活因子在ITP患儿中表达的变化与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6 石群立;安晓静;张正祥;马捷;汪春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B细胞相关抗体-CD79a[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郭颖P,
本文编号:1227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2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