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BP12.6与肥厚性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FKBP12.6与肥厚性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肥厚性心肌病 FKBP12.6 致病基因 分子遗传 钙转运
【摘要】:背景与目的: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不明原因左心室和(或)右心室不对称性肥厚,并常累及室间隔为基本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在青少年和运动员心原性猝死原因中占首要地位。多数HCM患者呈现家族聚集性,目前该病被认为是一种单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中大部分的致病基因是编码心肌肌节蛋白基因,因此HCM又被认为是一种“肌小节疾病”。新近研究发现参与细胞内钙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是HCM新的致病基因,如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N)、亲联蛋白2(Junctophilin 2,JPH2)、兰尼碱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 2,RyR2)、肌集钙蛋白(Calsequestrin,CASQ2)、可溶抗药性相关钙结合蛋白(Sorcin,SRI)等。细胞内异常的钙超载被证实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过程,FK506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12.6,FKBP12.6)作为肌浆网RyR2受体的调节蛋白成员之一,在维持心肌细胞内钙稳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新近研究显示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的心脏表型类似于肥厚性心肌病,小鼠心脏重量、左室壁及室间隔厚度均明显增加。基于以上研究观点,本研究将探究FKBP12.6基因是否是肥厚性心肌病新的致病基因,为肥厚性心肌病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参照2007年我国专家共识、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 Heart Association,ACCF/AHA)、2014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发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的《HCM诊断与管理指南》,本研究一共纳入了37名临床患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允许及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及外周静脉血2-5mL,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FKBP12.6基因的外显子区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进行筛查以确定有无该基因变异。对照组:200例同种族背景的健康人群。结果:1、本研究一共纳入了37名符合HCM诊断标准的临床患者,其中男性23名,女性14名,患者年龄范围在17-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4±15.84岁。其中2名患者具有明确的HCM家族史;1名患者具有不明原因的猝死家族史。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结果显示室间隔厚度为19.34±3.903mm,左室后壁厚度为11.0(10.00,13.00)mm,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共有10例。心电图异常最多见为导联ST-T改变(发生率达72.97%),房性心律失常达32.4%,室性心律失常达29.73%,传导阻滞达5.41%,预激综合征达5.41%,病理性Q波达10.81%。2、通过基因筛查发现一名患者同时携带FKBP12.6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第4161位碱基由T变成C,c.4161TC(NM_004116.3:c.38-36TC),第11278位碱基由A变成T,c.11278AT(NM_054033.2:c.198+57AT),以上2个SNP位点位于FKBP12.6基因的内含子。该患者为一名35岁女性,主因“反复晕厥13年”入院,诊断为:非对称性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为20mm,左室后壁厚度为9mm,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阳性)。结论:本研究首次探索FKBP12.6基因与HCM的分子遗传学相关性,结果发现FKBP12.6基因的内含子区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且低于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报道健康人群的发生频率,FKBP12.6可能并非是肥厚性心肌的致病基因,但仍需增加样本量来研究进一步佐证。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Miki Nonaka;Sachio Morimoto;;Experimental models of inherited cardiomyopathy and its therapeutics[J];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年12期
2 Hamayak Sisakian;;Cardiomyopathies:Evolution of pathogenesis concepts and potential for new therapies[J];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年06期
3 Georgios K Efthimiadis;Efstathios D Pagourelias;Thomas Gossios;Thomas Zegkos;;WJC 6~th Anniversary Special Issues(3):Cardiomyopathy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n 2013:Current specul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年02期
4 李德;伍卫;方昶;黄至斌;;钙释放通道稳定蛋白基因转染对心力衰竭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5 李德;伍卫;骆宁;周淑娴;方昶;;钙释放通道稳定蛋白过度表达对心力衰竭心室肌细胞肌浆网功能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7期
6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1期
7 王秀红;;肥厚性心肌病72例心电图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8期
8 王志民,邹玉宝,宋雷,马爱群,刘唐威,谷惠敏,卢赛兰,武鹏翥,孙兆明,何国宝,张卫,张颖,沈丽,蔡玉岭,甄一松,刘延玲,惠汝太;超声心动图检查调查8080例成人肥厚型心肌病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12期
,本文编号:1229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29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