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2-07 08:01
本文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间期 透析日 动态血压 血压节律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高血压是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可显著增加MHD患者CV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便捷、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揭示血压动态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对预测MHD患者CVD的发生、靶器官损害及全因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MHD患者透析间期、透析日动态血压水平及节律变化的特点,并探讨影响血压动态变化及节律异常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更好地控制MHD患者的血压、降低CVD风险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及资料: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1例MHD患者,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行透析日及透析间期(透析日后一天)的48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取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等相关参数。所有入选患者均于血液透析前行BCM(Body Composition Monitor)监测,取得TBW、ECW、ICW、ECW/ICW、ECW/TBW、OH等容量负荷指标。记录入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合并症、透析方案、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血压监测前或后1个月内实验室检查指标。2分组:根据患者24小时平均动脉压分为血压控制组(收缩压130mm Hg,且舒张压80mm Hg),血压未控制组(收缩压≥130mm Hg或舒张压≥80mm Hg),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容量负荷指标组间差异,并分别对透析日和透析间期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上述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若呈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条件,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使用LSD法;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不满足方差齐性条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各组间不再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透析日血压控制组患者有9例(占22.0%),血压未控制组患者有32例(占78.0%);透析间期血压控制组患者有5例(占12.2%),血压未控制组患者有36例(占87.8%)。与透析日相比,透析间期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更高,白昼平均舒张压稍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更低;杓型节律比例、非杓型节律比例较低,反杓型节律比例较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透析间期:1)与血压控制组相比,血压未控制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高(242.36±20.68pg/ml vs 129.18±26.26pg/ml,P=0.038);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透析龄、IDWG、合并糖尿病例数、EPO用量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透前血肌酐、透前尿素、血钙、血磷及透析充分性(Kt/v、URR),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容量负荷指标包括OH、ECW%、ICW%、ECW/ICW、ECW/TBW,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杓型节律组有3例(占7.3%),非杓型节律组有18例(占43.9%),反杓型节律组有20例(占48.8%),杓型节律组由于病例少未纳入统计。与反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患者年龄偏低(54.00±3.44 vs 62.85±2.71,P=0.049),ICW%更高(28.53±5.32 vs 25.23±4.04,P=0.019)。其余上述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以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分别为因变量,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ECW/ICW、透前血肌酐成正相关关系(β=55.575、0.021,P=0.013、0.042),与血红蛋白成负相关关系(β=-0.280,P=0.031);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年龄成负相关关系(β=-0.637,P0.001);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年龄、OH、血磷成负相关关系(β=-0.214、-3.328、-8.092,P=0.008、0.003、0.003);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ICW%成正相关关系(β=1.216,P0.001),与OH、透前尿素成负相关关系(β=-4.608、-0.534,P0.001、P=0.044)。3透析日:1)与血压控制组相比,血压未控制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高(255.13±21.98pg/ml vs 134.08±19.19pg/ml,P=0.005);余上述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杓型节律组有6例(占14.6%),非杓型节律组有23例(占56.1%),反杓型节律组有12例(占29.3%)。3组相比,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显著差异(120.28±15.25pg/ml vs238.75±28.31pg/ml vs 263.16±28.76pg/ml,P=0.018)。其余上述指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以透析日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分别为因变量,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ECW/ICW成正相关关系(β=72.282,P=0.007);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年龄成负相关关系(β=-0.631,P0.001);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血红蛋白成正相关关系(β=0.183,P=0.024);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白蛋白、血红蛋白成正相关关系(β=1.358、0.266,P=0.001、0.003),与血钙成负相关关系(β=-26.822,P=0.002)。结论:1 MHD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其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血压节律主要表现为非杓型,甚至反杓型。2 MHD患者透析间期、透析日血压水平及节律受容量超负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容量负荷越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越高,血压控制就越差,夜间血压下降率就越低,非杓型及反杓型节律所占比例就越高。因此,严格控制患者体重增长,充分透析清除中小分子毒素,同时适当调整降压方案,可降低血压水平及非杓型、反杓型节律比例,从而降低CVD发生。3 MHD患者透析间期血压水平更高,夜间血压下降率及杓型节律所占比例更低。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59.5;R54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婧;马丽洁;孙芳;沈洋;黄静;周亦伦;;负钠梯度透析对处于干体重的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年05期
,本文编号:1261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2616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