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磷酸鞘氨醇受体表达失衡参与心梗后心室重塑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受体表达失衡参与心梗后心室重塑的研究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1-磷酸鞘氨醇 1-磷酸鞘氨醇受体 心力衰竭 心室重塑
【摘要】:1研究背景心室重塑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中心环节。心室重塑不仅归因于心肌细胞的凋亡、肥大,纤维组织的形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调控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揭示。较多文献报道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与心肌缺血/再灌注、冠心病、AMI之间有密切关系。目前在心脏组织发现有S1P1、S1P2、S1P33种S1P受体表达。研究发现:在缺氧条件下S1P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体外实验证实S1P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S1P1作用实现;近期有文献报道S1P1信号通路在调节AMI后心肌炎症反应过程起重要作用;另外,通过体内、体外研究证实:S1P2、S1P3信号参与了心脏纤维化的进程。基于文献分析我们发现:S1P通过受体产生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和加剧心肌纤维化的双重作用。我们推断:在正常心肌组织中S1P受体的表达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参与维持心脏的正常组织形态及功能。那么,AMI后心室重塑的进程中是否存在S1P1、S1P2、S1P3表达失衡?它们在心脏非梗死区、梗死区的表达变化趋势是否一致?通过调节S1P受体是否能够抑制心室重塑的发生、发展?上述问题报道较少且存在争议,特别是梗死区上述3种受体的表达变化尚未发现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对上述3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在体研究干预S1P及下游信号,为改善AMI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思路。2研究目的(1)探讨AMI后心室重塑阶段非梗死区、梗死区S1P1、S1P2、S1P3的表达变化。(2)通过干预S1P受体观察对AMI后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3研究方法(1)实验一:采用体重在220g~25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采取开胸结扎左侧冠状动脉的方法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8周,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血清BN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检测、记录心电图、心功能测定等手段,对这种造模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2)实验二: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周梗死组、4周梗死组、8周梗死组,按照实验一的方法构建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的检测方法,对正常心脏以及心梗后1周、4周、8周三个时间点大鼠心脏组织中S1P1、S1P2、S1P3m 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3)实验三: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Sham+SEW2871组、AMI+SEW2871组。对Sham+SEW2871组、AMI+SEW2871组,经口给予S1P1特异性激动剂SEW2871,剂量:7mg/kg/d,直至处死前。术后8周,通过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激光多普勒检测心脏微循环灌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衰标志物BNP变化,Masson染色评估胶原容积分数。(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的表示方法,利用Graph Pad Prism6.0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对单因素两组之间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单因素多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当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4研究结果(1)实验一:(1)结扎左侧冠状动脉的造模方法能够保证较高的动物存活率,本研究中假手术组、心梗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75.0%、72.5%。(2)心梗组左冠脉结扎5分钟后可记录到心电图I、II、a VL导联出现J点上移超过0.1mv,ST段抬高(多为弓背向上型)0.2mv以上,假手术组无上述变化。(3)术后8周心脏超声检测:心梗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29.20±1.75%,假术组:33.17±1.32%,心梗组LVFS低于假手术组(P0.01);心梗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3.24±1.88%,假手术组:71.12±0.79%,心梗组LVEF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4)HE染色可见梗死部位心室壁明显变薄,肌纤维被疏松结缔组织取代,残存肌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血管增生充血明显。(5)Masson染色显示心肌梗死区域残存心肌之间纤维瘢痕形成,呈交错分布。(6)术后8周,心梗组与假手术组血清BNP水平分别为:648.44±9.37ng/m L、541.65±33.34ng/m L,心梗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2)实验二:(1)在AMI后1周、4周、8周三个时间点,分别检测S1P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并与正常对照心肌组织(m RNA表达:33.34±6.80,蛋白表达:295.3±57.22 ng/g)比较,发现:梗死区中S1P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1周组(m RNA表达:28.47±8.01,蛋白表达:240.7±47.22ng/g)、4周组(m RNA表达:13.70±5.25,蛋白表达:137.4±17.04 ng/g)均降低(P0.05)。(2)在AMI后1周、4周、8周三个时间点,分别检测S1P2的m RNA和蛋白表达,非梗死区中的S1P2m RNA表达水平在对照组(1405±169.60)和心梗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相比之下,梗死区S1P2m RNA变化趋势却极为显著,降低趋势持续至术后4周(163.6±16.45)(P0.01);非梗死区S1P2蛋白表达在心梗1周、4周组呈下降趋势,4周组(91.21±15.30ng/g)较对照组(180.9±34.00ng/g)明显下降(P0.01),S1P2蛋白在梗死区不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AMI后1周、4周、8周三个时间点,分别检测S1P3的m RNA和蛋白表达,非梗死区的S1P3m RNA表达在梗死1周(565.7±30.85)较正常对照组(434.5±15.61)显著升高(P0.05),至术后8周降低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梗死区S1P3m RNA表达在1周组升高(P0.01),变化特点与非梗死区变化趋势相似;S1P3蛋白在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表达均上调(P0.05)。(3)实验三:(1)手术8周后,检测心脏多谱勒超声显示:AMI+SEW2871组与AMI组比较,LVFS、LVEF均增高,其中LVFS指标AMI+SEW2871组(32.12±0.89%)较AMI组(29.65±1.49%)增高(P0.01),LVEF测量显示AMI+SEW2871组(66.32±1.60%)也较AMI组(62.32±1.69%)增高(P0.01)。(2)手术8周后,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扫描各组大鼠心脏表面血流量发现AMI+SEW2871组中的红色和黄色信号较AMI组明显增多,蓝色信号减少,测定灌注单位(perfusion units,PU)值:Sham组1015±96.17、AMI组688.9±70.19、Sham+SEW2871组985.4±46.47、AMI+SEW2871组823.2±110.80,AMI+SEW2871组PU值较AMI组增高(P0.05)。(3)手术8周后,血清BNP检测,AMI+SEW2871组(638.2±38.99 ng/m L)较AMI组(650.7±34.06 ng/m L)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手术8周后,Masson染色经图像分析获得胶原容积分数(%),AMI+SEW2871组(梗死区:34.33±4.43%,非梗死区:16.83±2.17%),AMI组(梗死区:40.80±6.92%,非梗死区:20.61±2.71%),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胶原容积分数显示,AMI+SEW2871组较AMI组均有降低趋势,但在仅梗死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5研究结论(1)首次较完整阐述了S1P1、S1P2、S1P33种S1P受体在大鼠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组织中的变化趋势。(2)首次把S1P受体的研究扩展到心肌梗死区,进一步证实了S1P1、S1P2、S1P3表达失衡共同参与构成了AMI后心室重塑阶段的调控网络。(3)通过干预实验,我们发现上调S1P1可以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塑和心脏功能紊乱。证明:S1P受体在AMI后心室重塑阶段扮演重要角色,增强S1P1信号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Abstract]:We have found that S1P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myocardial cells .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1P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myocardial cells . In addition ,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1P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myocardial cells in the cours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 reperfusion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MI . ( 2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1P receptor 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rats after AMI . Methods ( 1 )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 sham operation group ,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 group of left coronary artery on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week , 1 week infarction group , 4 week infarction group and 8 weeks infarction group . ( 3 ) Experiment 3 :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 sham operation group ( Sham group ) , AMI group , Sham + SEW2871 group , AMI + SEW2871 group . ( 3 )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 LVFS ) : 29.20 卤 1.75 % ,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 LVFS ) : 29.20 卤 1.75 % , sham operation group : 33.17 卤 1.32 % ,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LVFS was lower than sham operation group ( P0.01 ) . 1 week ,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AMI ,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RNA and protein of S1P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140.7 卤 47.22ng / g ) ,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1P2 mRNA in non - infarct zon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 0.01 ) . ( 3 ) After 8 weeks of operation , the expression of S1P3m RNA in AMI + SEW2871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MI group ( P0.05 ) . The changes of S1P1 , S1P2 , S1P33 S1P receptors in the myocardium of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秀珍,贾春梅,郭文玲,郝琦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室重塑的特点[J];山西医药杂志;1998年05期
2 王爱民;王立君;;心室重塑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8年02期
3 张俊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室重塑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2期
4 罗朝利;心室重塑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年06期
5 刘左玲;;中医药防治心室重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6期
6 武力勇;王先梅;杨丽霞;;瘦素与心室重塑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年02期
7 王静;吴时达;;中医药防治心室重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6期
8 戴闺柱;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拮抗剂[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年04期
9 刘辉;王晓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心室重塑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10年01期
10 王伟;;心室重塑及其干预[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小梅;;中期因子对大鼠心室重塑的作用[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廖玉华;程翔;;心室重塑的新观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免疫学机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张恒;郑哲;;心室重塑发生机制及异常表达标记物的研究进展[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赵永锋;朱文晖;唐水娟;段星星;刘稳刚;;大鼠心肌梗死后应变、应变率成像及心室重塑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5 魏盟;刘铭雅;姚瑞明;程蕾蕾;马宏星;唐耀亮;蔡乃绳;;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侧支循环、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6 杨智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B型钠利尿肽浓度及心室重塑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刘英;廖玉华;程翔;李彬;葛洪霞;张玲;郭张强;;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中心肌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表达[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8 王建安;骆荣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培哚普利对晚期心梗后心室重塑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陈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脑利钠肽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10 王硕仁;;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心室重塑及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瘀证高级论坛和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吕工;阻止“心室重塑”[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余志平;抗心室重塑 改善血流动力学[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龚良庚;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变化及心室重塑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骆荣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培哚普利对大鼠急性心梗后心室重塑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3 赵志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AMI大鼠心室重塑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静海;溶血磷脂酸对心室重塑过程中多种细胞的生长调节及信号调控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刘成晓;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重塑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唐婷婷;调节性T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及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卢长青;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B2介导抗心室重塑效应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8 肖骏;别嘌呤醇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1-磷酸鞘氨醇受体表达失衡参与心梗后心室重塑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李春霞;中期因子对大鼠心室重塑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宋红艳;中期因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莫绍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中医药治疗[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袁丽霞;内脂素水平与代谢危险因素及心室重塑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刘敏;重组中期因子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及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张冬颖;辛伐他汀逆转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8 吴帆;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机制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武力勇;心室重塑患者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10 康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的远期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64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36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