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抑制老年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重塑的氧化应激机制
本文关键词: 有氧运动 老年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出处:《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24只16月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安静组(SHR-C,n=12)、高血压运动组(SHREX,n=12);选用24只同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KY),随机分为正常血压安静组(WKY-C,n=12)、正常血压运动组(WKY-EX,n=12)。运动组以16~18 m/min进行8周跑台运动(0°slope,5 d/w,60 min/d),安静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8周训练末进行血压测定、离体肠系膜动脉张力测定、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结果SHR-EX组收缩压显著低于SHR-C组(P0.05),而WKY-EX组收缩压与WKY-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HR-C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11.8±1.0μmol/L)显著高于WKY-C组(7.2±0.3μmol/L,P0.05),而SHR-EX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7.9±0.3μmol/L)显著低于SHR-C组(P0.05);各组间主要的抗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歧化酶没有显著差异(P0.05)。SHR-C组NE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153.2±1.9%KMAX)显著高于WKY-C组(120.2±5.6%KMAX,P0.05),SHR-EX组NE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136.0±1.8%KMAX)显著低于SHRC组(P0.05),但WKY-EX组NE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143.9±4.3%KMAX)仍显著高于WKY-C组(P0.05);SHRC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50.2±2.8%NE)显著小于WKY-C组(100.1±0.6%NE,P0.05),SHR-EX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97.0±1.5%NE)显著高于SHR-C组(P0.05)。离体微血管环加入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预孵育15 min后,SHR-C组血管内皮最大舒张(98.6±1.3%NE)显著增高(P0.05)。SHR-C组NO依赖性血管舒张(25.5%±2.3%)显著低于WKY-C组(85.2%±0.7%,P0.01),SHR-EX组和WKY-EX组NO依赖性血管舒张(86.8%±3.4%和98.8%±1.5%)显著高于对应的安静组(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抑制由衰老和/或高血压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增高、NO生物利用度降低,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aged rats (SHR)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 24 16-month-old male SHR rat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HR-CN 12, SHR-CN 12, and exercise exercise, SHREXN 12; Twenty-four male normal blood pressure rats of the same 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blood pressure quiet group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 exercise group. The exercise group was run for 8 weeks with 16 t / 18 m / min for 0 掳slope5 d / w 60 min / d). In the rest group, no exercise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at the end of training. 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and the tension of isolated mesenteric artery was measured. Result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SHR-EX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SHR-C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between WKY-EX group and WKY-C group. The serum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was 11.8 卤1.0 渭 mol / L in SHR-C group.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KY-C group (7.2 卤0.3 渭 mol/L).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SHR-EX group was 7.9 卤0.3 渭 mol / 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SHR-C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in antioxidant enzymes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vasoconstriction induced by NE in P0.05 SHR-C group (P < 0.05). 153.2 卤1.9 KMA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KY-C group (120.2 卤5.6 KMAX). The vasoconstrictive response induced by NE in SHR-EX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SHRC group (136.0 卤1.8 KMAX). However, the vasoconstrictive response induced by NE in WKY-EX group was 143.9 卤4.3 KMAX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KY-C group (P 0.05). The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or in SHRC group (50.2 卤2.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WKY-C group (100.1 卤0.6). The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or in SHR-EX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HR-C group (97.0 卤1.5NE). In vitro microvascular ring was preincubated with NADPH oxidase inhibitor Apocynin for 15 min. In the SHR-C group, the maximal endothelium diastolic volume was 98.6 卤1.3%) and P0.05 SHR-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dependent vasodilator group (25.5% 卤2.3%).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WKY-C group (85.2% 卤0.7%). P0.01). No dependent vasodilator in SHR-EX group and WKY-EX group (86.8% 卤3.4% and 98.8% 卤1.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quiet group (P0.05). Conclusion Long-term aerobic exercise inhibits the increase of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aging and / or hypertensi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no was decreased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was improved.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资助(2015ZD008)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领域课题项目(2015B035)
【分类号】:R544.1
【正文快照】: 氧化应激是一种氧化水平与抗氧化水平的失衡状态,导致活性氧蓄积而引起氧化损伤。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主要源自NADPH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等[1]。不同的氧化应激程度对机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辉;;2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2 陈琳;林秀如;;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22期
3 杨全福;;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年07期
4 郑春水;;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J];现代养生;2017年14期
5 黄碧连;;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年13期
6 陈立音;费湘平;;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7年19期
7 叶琴;张佩英;;雾化吸入联合有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年25期
8 王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效果[J];人人健康;2017年12期
9 刘艾娇;许业钦;;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年19期
10 冉碧勤;;无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华丽;;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15期
2 陈笑英;;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03期
3 热西汗·依不拉音;夏迪亚·夏木西丁;;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33期
4 崔莉;;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28期
5 艾莹莹;徐亚菊;牟艳琳;;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年23期
6 陈玉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7 陈海燕;沈国娣;;COPD呼吸衰竭的无创通气治疗与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02期
8 乔冬梅;董利霞;薛霞;郭莲香;;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ARF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02期
9 秦寒枝;;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许金美;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期间患者的舒适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华,王广发,丁翠敏;氧化应激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2 向光大;;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其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年03期
3 张洁心;殷国勇;陆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08年11期
4 凌静;栾洁;;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11期
5 冯欣;杜宇;潘坤;郭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与氧化应激[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5期
6 陈燕;李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化应激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11期
7 杨玲;许速;;氧化应激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J];西南国防医药;2012年11期
8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9 吴艳;黄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29期
10 管中;李怀芳;;氧化应激作用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6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7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10 李俊;人参皂苷Rg1改善氧化应激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王琦;白藜芦醇抑制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症与氧化应激及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保护[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关瑾;体外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发的氧化应激效应与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斌;体外实验研究不同粒径纳米银的氧化应激效应[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6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6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