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本文关键词: 骨桥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出处:《医学与哲学(B)》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骨桥蛋白(OPN)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二者对ISR预测的准确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成功施行PCI并自愿随访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206例,术后随访1年,根据复查CAG的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再狭窄组(n=28)和无再狭窄组(n=178),复查CAG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s-CRP、OPN等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再狭窄组患者hs-CRP及OPN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s-CRP及OPN水平对PCI后发生ISR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当hs-CRP及OPN取最佳临界值时OPN对IRS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s-CRP。相对于hs-CRP,OPN对PCI后发生ISR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lasma Gao Min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osteopontin (OPN) in coronary artery restenosis (ISR)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PCI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our hospital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was followed up voluntarily. There were 206 cas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estenosis group (n = 28) and non-restenosis group (n = 178)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G. The plasma hs-CRP was measured when CAG was reexamined. The levels of hs-CRP and OPN in restenos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restenosis group.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hs-CRP and OPN had independent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occurrence of ISR after PCI. The specificity, accurac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OPN in the diagnosis of I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s-CRP. relative to hs-CRP when hs-CRP and OPN obtained the best critical value. OPN has a better predictive value for the occurrence of ISR after PCI, especially for its specificity, accurac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作者单位】: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锦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基金】:201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300)
【分类号】:R541.4
【正文快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严重影响了PCI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1]。如何及早识别ISR的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建华;闫洪娟;张颖;罗秋华;;老年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出血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刘玉果;陈静;郑振国;周旭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术的疗效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3 贺宇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PCI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及预后影响[J];医学与哲学(B);2016年03期
4 冯凯;刘利峰;宋海晶;刘先华;夏鹄;;皮离蛋白多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年12期
5 张静;楚海荣;郭英;刘建华;李文凭;李宏;成敏;;高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6 吴小朋;孙慎杰;张娟;张兵兵;肖明洋;万大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6期
7 何文军;黄家平;梁伟东;莫翔;梁少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研究[J];检验医学;2015年05期
8 张文广;裴汉军;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陈纪林;秦学文;陈珏;姚民;刘海波;尤士杰;袁晋青;戴军;高润霖;;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奇峰;于洪伟;陶贵周;;骨桥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医学与哲学(B);2017年01期
2 袁吉祥;张亮;魏述军;;血管损伤对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12期
3 江帆;陈小庄;周晓莉;仝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关系[J];检验医学;2016年10期
4 顾晓晶;;冠心病PTCA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候分布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6年10期
5 谭锋;杨辉;;混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和裸金属支架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年07期
6 张园;陆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年07期
7 袁吉祥;刘珍妮;曲凌光;;内弹力膜损伤对新生内膜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年08期
8 刘杲;毛亚妮;伊争伟;樊川民;;不同支架冠状动脉置入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6年03期
9 于洪伟;刘奇峰;王玉亭;江珊;;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7期
10 刘海霞;李桂平;;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晨;陈韵岱;杨云生;;冠心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策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年08期
2 许忠祥;;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年03期
3 李现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35期
4 王青山;;老年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22期
5 Elisabeth Uitz;Babak Bahadori;Mark F McCarty;Mohammed H Moghadasian;;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modulating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behavior[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14年10期
6 范园春;夏鹄;;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J];安徽医药;2014年05期
7 邱万敏;陈建明;严萍;吕冰;何鑫;赵秀娣;夏丽萍;周金华;丁夏峰;丁海燕;卜劲松;龚月江;;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4年06期
8 张大鹏;王乐丰;杜锦权;王红石;徐立;李惟铭;倪祝华;夏昆;刘宇;杨新春;;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重度血栓负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1期
9 吴海燕;楚海荣;李宏;唐可欣;靖旭;孙金隆;尹青令;成敏;;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对VSMCs增殖、迁移及粘附功能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10 马庆华;邓爱云;张钲;刘兴荣;潘明;申希平;白明;王志禄;;髓过氧化物酶对胸痛患者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玉才,邢小中,蒋洪平,黄水明,钱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J];检验医学;2005年05期
2 宁冬梅;居岭;;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探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倪立新;薛飞;袁建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J];中国微循环;2008年06期
4 严伟强;黄友敏;周永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9期
5 熊毅;程伟;张正龙;;糖尿病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2受体动态变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24期
6 李庆;王聪霞;董新;韩振华;魏瑾;张春艳;张岩;路艳;张荣;丁抗宁;;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7 过高峰;丁延魁;徐如堂;扥祥;;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2年02期
8 毛山;胡学宁;王崇全;王治校;詹中群;何朝荣;;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尿酸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01期
9 林青;崔佩菁;庞小芬;;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10 董红梅;黄岚;宋耀明;李爱民;晋军;武晓静;赵刚;耿召华;覃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董秀云;杨思进;白雪;江云东;晏新;潘红;;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脂质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2 吴孟章;欧阳荡玉;;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意义[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黄鹤飞;陈爱民;俞子东;沈亚云;;运动高血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分析[A];2013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健仰;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近期和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小琴;慢性心衰高敏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淋巴细胞比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朱章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李卉;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4 徐颖;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内皮素1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关系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左鲁宁;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陈柏兴;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谭家鹏;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与左室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等因子的相关性[D];中南大学;2007年
9 唐三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对氧磷酶-1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10 王晓曦;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趋化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5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48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