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心病患者RDW与心电参数昼夜节律改变的关系及EPO调节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4 11:23

  本文关键词: 冠心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 QTc 昼夜节律 心电参数 心率变异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 昼夜节律 自主神经功能 出处:《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一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血液学参数,反映了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红细胞大小不均一性),既往主要应用于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证据证实这种不均一性在人类疾病中相当普遍,如心血管疾病、静脉栓塞、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肝肾疾患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等均可使RDW升高。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RDW已成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之一。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活动与人体各种生命现象一样,存在着昼夜节律。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电参数的改变同样存在昼夜节律现象。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功能与心血管系统昼夜节律的调控及维持密切相关。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理状态都可以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导致昼夜节律的改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电参数如昼夜QTc改变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和判断其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作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预警指标。RDW与昼夜QTc差值两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既有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特点,但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影响红细胞生成的生理性调节因子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后者除促进红细胞生成及成熟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动物研究表明EPO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RDW与心电参数及EPO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尚无明确报道。第一部分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昼夜QTc差值的关系目的通过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反映冠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Gensini评分与昼夜QTc差值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患者RDW与昼夜QTc差值的关系。方法1.收集因发作胸痛或疑似急性冠脉综合症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定义为CAG时左冠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血管直径狭窄≥50%;并符合以下条件:①窦性心律;②存有有效的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排除标准:①合并影响QT间期的心律失常或非窦性心律;②近2周内服用可能改变QT间期的药物如胺碘酮;③合并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2.搜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红细胞分布宽度,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计算分析患者昼夜QTc差值。3.根据RDW值由低到高排列后三等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血压、血糖、血脂、夜间QTc及平均心率等指标,回顾性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昼夜QTc差值的关系。结果将入选患者RDW值由低到高排列,三等分为A、B、C三组,组间比较冠脉评分、RDW值、昼夜QTc差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随RDW数值增高,冠脉评分逐渐升高,而昼夜QTc差值降低,其绝对值增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冠脉评分、红细胞分布宽度及昼夜QTc差值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冠脉评分与RDW水平呈正相关(r==0.130,p=0.020),与昼夜QTc差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26,p=0.681); RDW水平与昼夜QTc差值存在相关性(r=-0.197,p=0.035)。结论1、冠心病患者RDW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RDW水平越高。2、随RDW数值增高,昼夜QTc差值降低,冠脉狭窄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间可能存在关系。3、冠心病患者RDW与昼夜QTc差值具有独立的相关性。4、经济的RDW值测定可帮助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第二部分冠心病患者EP0与RDW水平的关系及对心电参数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目的明确冠心病患者内源性EPO水平与RDW的关系,心电参数昼夜节律改变的特点及与EPO、RDW的关系,探讨EPO对心电参数昼夜节律改变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因罹患胸痛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non-CHD组),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指标及生化参数(包括RDW, EPO等),明确RDW与EPO的关系。上述入选人群中随机选择103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搜集患者临床资料、血液学指标及昼夜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随机选择48例冠心病患者,均行Ewing标准自主神经功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为Ewing(+)和Ewing (-)组,并行心电散点图检查和EPO检测。结果(1)CHD组RDW值及EPO水平均显著高于non-CHD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所有患者RDW与EPO水平存在相关性(r=0.290,p=0.000),冠心病患者中RDW与EPO水平的相关性更显著(r=O.411,p=0.000);冠心病相关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PO和RDW均为危险因素,两者不能同时进入方程;RDW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EPO是RDW的影响因素。 (2)CHD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non-CHD组。CHD组昼夜SDNN均低于non-CHD组,夜间RMSSD及PNN50也低于non-CHD组,而白天RMSSD及PNN50与non-CHD组无显著性差异。CHD组SDNN、RMSSD及PNN50各自昼夜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non-CHD组SDNN昼夜间无显著性差异;RMSSD及PNN50昼夜比较显示白天均高于夜间。(3)CHD组65名患者根据EPO水平由低到高等分为三组,三组间昼夜QTc差值、白天SDNN、白天及夜间RMSSD、白天及夜间PNN50均有显著性差异。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PO水平与昼夜QTc差值、白天及夜间RMSSD、白天及夜间PNN50呈负相关。(4)48例冠心病患者行Ewing标准自主神经功能测试,分为Ewing (+)和Ewing (-)组,均行心电散点图检查及EPO检测。两组患者Lorenz散点图定性指标比较,彗星状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Lorenz散点图定量指标比较,Ewing (+)组低于Ewing (-)组, VIA两组间无明显差异。Ewing(+)组患者EPO水平明显高于Ewing (-)组,EPO水平与Lorenz散点图VIL呈负相关(r=-0.427, p=0.002), EPO水平越高,越低,与VIA无相关性(r=0.091,p=0.539)。以自主神经功能是否受损(Ewing(+)组=1,Ewing(-)组=0)为因变量,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不EPO (OR= 1.394)、舒张压(OR=1.091)是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VIL (OR=0.934)是自主神经功能的保护因素,数值越低,自主神经功能越差。以自主神经功能是否受损为状态变量,EPO和VIL分别为检验变量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EPO曲线下面积为0.737,VIL曲线下面积为0.719。结论 1、冠心病患者RDW水平与内源性EPO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两者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内源性EPO水平可能是冠心病患者RDW升高的直接原因。2、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且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消失。3、冠心病患者EPO水平与心电参数存在密切的负相关性,EPO升高是自主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EPO水平越高,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4.心电参数与RDW的关系可能是EPO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反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梅;刘哲;贾恩志;;389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5年03期

2 王永成;李晓;;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干预与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01期

3 陶志强;宋杰;徐标;黄为;王涟;张静梅;谢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4 刘洪梅;邵清淼;缪帅;许纲;袁如玉;李广平;刘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3期

5 虞春雷;李艳志;任利群;;心率变异性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6 李晓旭;吴丽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年05期

7 白梅;李学文;彭瑞华;;心率昼夜节律与全因死亡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10期

8 杨旭斌;朱延华;陆莹;许雯;严晋华;曾龙驿;林少达;杨华章;蔡德鸿;翁建平;;Ewing试验及心率变异性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诊断的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年06期

9 彭晓榕;张绪平;姚光辉;余新;卢仁荣;丁希英;;心电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年01期

10 李多;刘晋兰;王红宇;;Lorenz散点图与心率变异传统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1530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30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