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炎症小体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题:心房颤动 切入点:炎症介导素类 出处:《中国循环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外周血NLRP3的表达水平,探讨NLRP3炎症小体与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06至2016-03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6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PAF)组30例,非阵发性房颤(n PAF)组30例,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3组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中NLRP3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R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比较3组间各指标差异,通过线性回归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PAF组和n PAF组患者外周血PBMCs中NLRP3、IL-1β、IL-6、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但PAF组和n PAF两组患者间NLRP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AF组和n PAF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PAF组和n PA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房颤患者(PAF组和n PAF组)外周血PBMCs中NLRP3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呈正相关(r=0.579,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90,P0.05)。结论:(1)NLRP3炎症小体与房颤密切相关,可能为房颤临床治疗的重要干预靶点。(2)房颤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3)可能通过NLRP3炎症小体的下游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心肌重构或电重构进而诱发房颤的产生、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LRP3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F were selected from 2014-06 to 2016-03, including 30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Thirty patients with non-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group and 26 healthy controls were us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NLRP3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lymphocytes (PBMC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serum levels of IL-6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 BNPP)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NLRP3, IL-1 尾 and IL-6 in the patients with PAF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NLRP3 between the PAF group and n PAF group. The level of NT-pro BNP in PAF group and n PAF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n PAF group (P < 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LRP3 level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left atrial diameter (lad)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Conclusion the inflammatory body of NLRP3 is closely related to atrial fibrillation. It may be an important intervention target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t is possible that atrial fibril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flammatory response. 3) it may pro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hrough the downstream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NLRP3 inflammatory body, which may lead to myocardial remodeling or electrical remodeling and induce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039) 第一批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139”计划项目 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S201303-06)
【分类号】:R54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易茜;马瑞彦;;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8期
2 郑黎晖;姚焰;吴灵敏;张奎俊;张澍;;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12期
3 英硕;齐文慧;贾莉莉;刘文楠;杨孟云;王国芹;王臻臻;万征;;炎性反应与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月;沈峥;周玉兰;李军;;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共病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4期
2 许键;何燕;罗蓓蓓;向春林;黄艳群;舒成霖;王蓉;;NLRP3炎症小体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7年01期
3 李琦;郑哲;;心脏外科术后新发心房颤动[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12期
4 曹勇;田晓燕;张苒;代玉川;赵家琦;安毅;;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房颤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12期
5 魏占云;李耘;王紫晨;马丽娜;;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患者危险因素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测定的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6年09期
6 魏涛涛;郭雪娅;;心房颤动新型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07期
7 许键;何燕;罗蓓蓓;;心脏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再发的研究(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8 王京燕;李学信;屈艳玲;杨卓璇;刘晶晶;;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35期
9 黄锐;黄从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房颤动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6年04期
10 张杰文;;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徐健;严激;;射频消融术对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逆重构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 董丽君;汤宝鹏;周贤惠;李晋新;张宇;孙凌;李耀东;张疆华;邢强;许国军;;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改变与增龄性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年12期
3 阮洪梅;王玮;;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01期
4 Mehmet Ozaydin;;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nflammation[J];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年08期
5 何英杰;郭玲;丁振华;;miRNA分子miR-24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6 程怡;岳梅;孟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与 P 波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8年04期
7 谭蓓;张海澄;高瑾;李春;刘元生;郭继鸿;;心房颤动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7年06期
8 马瑞彦,肖颖彬;心房颤动致心房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5年04期
9 王学东,李妍,贾三庆,胡大一;心房重构——未来心房颤动防治的新靶点[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年01期
10 周自强,胡大一,陈捷,张仁汉,李奎宝,赵秀丽;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淑莲;运动致心房颤动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2 余国膺;心房颤动:新世纪的流行[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2期
3 余国膺;心房颤动研究的新课题[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年04期
4 刘明杰;酗酒致心房颤动1例报告[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5 杨东昌,于刚,李秀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致心房颤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05期
6 陈军 ,杨东亮 ,曾磊;心房颤动67例发病和防治分析[J];临床医学;2003年06期
7 王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年03期
8 余国膺;中国家族研究露出心房颤动曙光[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年04期
9 陈义汉;心房颤动的分子机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年04期
10 杜昕,马长生,刘晓惠;心房颤动临床治疗现状(下)[J];中国医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宪清;傅慎文;;心房颤动抗凝治疗预测因素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2 栾颖;郭媛媛;李述峰;于波;田野;;白介素-18与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德光;麦祖满;;心房颤动224例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吴宁;;心房颤动处理[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金龙英;;心房颤动易颤期时限的探讨[A];200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戚文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物与心房颤动的预防[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程中伟;朱文玲;刘博江;张军;方全;;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一项单中心210例心房颤动研究结果[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朱文青;聂振宁;解新星;林佳雄;葛均波;;心房基质改良对心房颤动治疗的初探[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张旭日;;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晓丽;王红宇;张红宇;肖传实;;太原市社区人群心房颤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邱曙东;遗传性心房颤动起因:基因突变[N];解放日报;2006年
2 辛欣;遗传性心房颤动起因是基因突变[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记者 聂松义;心房颤动发生新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10年
4 衣晓峰 陈英云 记者 李丽云;我学者首次揭示心房颤动发生新“奥秘”[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房颤卒中预防,关注从“心”开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记者 孙刚;攀登心脏病领域“冰山” 探索心房颤动发生机制[N];解放日报;2012年
7 罗伟邋李菊香 李萍;房颤发生男女有别[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于娜;心房颤动更易诱发脑中风[N];光明日报;2006年
9 崔永强 供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无形的杀手[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李静 记者 胡德荣;房颤发生机制研究取得进展[N];健康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娇;MicroRNA-206对实验性心房颤动犬心脏内在自主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徐劲松;心房颤动血压测量方法的改进[D];南昌大学;2016年
3 魏渠成;长时程心电监测设备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律监测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王刚;口服胺碘酮预防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韩劲松;迷宫Ⅲ型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安全性和疗效的再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6 姜兆磊;自主神经系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房颤诊疗策略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杨倩;心耳尖部房速的特点及消融结果和肺静脉解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高崇瀚;心房颤动的神经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侯允天;心房间传导通道作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关键点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余锂镭;内源性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琨鹏;房颤患者上游治疗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凤娟;乌头碱诱导的心房颤动对内皮素-1分泌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3 周贺民;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房颤动能量代谢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4 张猛;MicroRNA-21对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及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伶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对心房颤动的影响: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张凯;同期射频消触改良迷宫Ⅲ术+心脏神经节丛消融术与单纯射频消触改良迷宫Ⅲ术治疗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心房颤动比较[D];山东大学;2015年
7 周鑫;心房颤动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印婷婷;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犬交感神经分布与功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9 刘耀武;ZFHX3及CAV1基因变异与心房颤动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10 王为;阿替普酶于不同时间窗治疗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5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