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2年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分析
柳子墨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现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针对其预防而进行的研究却很少。大医治未病,要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就必须对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目前公认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遗传背景与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等,但是,男性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发病率发病时间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其发病危险因素是否在共性中又存在差异?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根据男、女性不同人群不同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或延缓原发性高血压在男、女性人群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匮乏。本研究立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独特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在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更具针对性及侧重性的原发性高血压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入住齐鲁医院的1531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高血压病家族史,特别是父、母亲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其他内容有年龄、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入院第一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UA)、胱抑素C(cys-c)。 结果:1.遗传因素方面: 1.1男性和女性患者无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51.68%和53.44%,P值0.05,两组患者无家族史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 1.2有家族史的患者中男性组和女性组仅父亲患病的比例分别为17.31%和11.76%,P值0.05,提示男性组和女性组仅父亲患病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男性组高于女性组。男性组及女性组仅母亲患病的比例分别为17.31%和25.24%,P值0.01,两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女性组仅母亲患病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组。两组间父母均患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13.7%和9.56%,P值0.05,男性组比例高于女性组。 1.3男性高血压病患者仅父亲患病组(1组)、仅母亲患病组(2组)、父母均患高血压组(3组)和无家族史组(4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0.1±13.5岁、46.5±11.1岁、45.3±9.7岁和56.8±11.8岁。四组间两两比较的P值分别为P1-2、P1-3、P1-4、P3-40.05,仅P2-30.05。由以上结果可知,男性组内有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均比无家族史患者高,父母均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最早。 1.4女性患者仅父患高血压组(1组)、仅母患高血压组(2组)、父母均患高血压组(3组)和无家族史组(4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3.1±12.1岁、50.8±12.3岁、43.3±12.1岁和56.8±11.8岁。四组间两两比较的P值分别为P1-3、P1-4、P2-4、P3-4、均0.05,仅P.2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女性组内父母均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最早,其次是仅母患高血压组和仅父患高血压组,最后为无家族遗传背景组。2.环境因素方面: 男性组有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6.52%和38.18%,女性组有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患者比例仅为6.33%和1.84%。男性组患者体重指数26.1±4.1,钠盐摄入量7.6±1.5g,女性组体重指数为25.5±4.3,钠盐摄入量7.3±1.5g,组间比较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组较女性组高。同时,男性组和女性组A型性格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4.72%和70.2%,女性组较男性患者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血清学指标TC、LDL-C、HDL-C、TG较低,与女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LT、Cr、UA值较高,与女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遗传性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均有显著差异。遗传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家族史比例构成的差异以及不同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的不同。男性组仅父患病的患者比例大于女性组,有高血压家族史组比无家族史组发病年龄早,在有家族史组内仅父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较晚;女性组仅母患病的患者比例大于男性组,父母均患高血压组发病年龄最早,其次是仅母亲患高血压组和仅父亲患高血压组,最后为无家族组。据此,我们认为对有父系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男性和母系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应加强预防力度,而父母均患高血压病的人群应注意早期预防干预。在环境因素方面,本研究着重从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钠盐摄入量、性格类型五个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前四个方面男性组均较女性组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格类型方面,女性组A型性格比例较男性高。血清学指标方面,女性组血脂四项均高于男性组,男性组肝功肾功有部分指标高于女性组。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男性和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级防治应该参考其间的差异进行,有利于提高预防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4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卫平;刘来新;索菲娅;尚修建;关玉梅;;2004年乌鲁木齐市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7年06期
2 王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要点解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年10期
3 王灿,王任群,赵肃,杨成君,刘大为,裴秋铭,李岚;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对职业人群血压与心电图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年05期
4 杨华志,王东方,苗云江;大量饮酒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4年09期
5 王惠兰;黄忠碧;周锡平;刘宁;;运动高血压及运动指导[J];现代护理;2006年01期
6 熊友珍;王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许雷;费新军;曹源;姚志扬;庄家毅;;连云港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6期
8 黎婉玲,李益;我国1994~2003年高血压健康教育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3期
9 文育锋;臧桐华;徐希平;;膳食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远理;;深圳地区高血压年轻化现象及预防[J];现代医院;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莉;李应东;张云;;原发性高血压与生活方式相关性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2 杨君建;;一线城市辖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劳动力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3 曹元应;张建军;胡传来;;大学生体质指数和饮食相关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杨景红;宣州、泾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5 蔡华英;马鞍山市市区2000~2002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6 赵红,刘峰;蚌埠医学院新生HBsAg携带者的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7 吴金贵,冯青,邓国支,方大春,高峰,陈凯;风疹爆发应急接种的预防效果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8 吴庆生;戴振威;金少华;李建;贾尚春;;安徽省成人高血压患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9 吴庆生;吴晟;;应用贝叶斯决策分析高血压患病相关风险因素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陈生文;;太湖县一起菌痢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措施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琪红;沈霞;马懂云;刘小杰;熊金萍;;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因素、血清维生素A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龚晨睿;程茅伟;宋毅;李骏;刘爽;易国勤;;2002年湖北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振东;曹恒;谢晓冬;刘永叶;屈淑贤;丁震宇;郭放;郝辉;;乳腺癌辅助化疗期间体重指数变化对预后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4 杨泽;郑宏;于普林;史晓红;唐雷;高芳坤;;衰老、肥胖及其相关疾病[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5 李娜;伍亚舟;易东;;基于疾病风险指数的重庆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方法[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6 程茅伟;宋毅;易国勤;许四元;郭本元;;2002年湖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流行状况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龚晨睿;程茅伟;樊柏林;唐晓荞;易国勤;;湖北省居民体质指数与血脂水平的调查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红兰;;糖尿病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潘柳波;曹彬;;深圳市餐饮成年消费人群早餐消费习惯调查[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志宏;张兵;王惠君;张继国;翟凤英;;我国成年人体质指数及动态变化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欣;H.pylori感染因素及宿主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琳;新疆部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红梅;新疆阜康牧区哈萨克族人高血压与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调控样蛋白4基因变异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仝佳;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的发现、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李林;“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对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干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陈英;胃壁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胃动力、胃Caja1间质细胞以及脑肠肽Ghrelin、NPY、PYY表达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林荣杰;高血压病与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中医证侯病机及其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杨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卉;40-49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研究和评估指标的相关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陈企忠;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估计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状态的数学模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业玲;运动对上海市成年超重/肥胖者身体形态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会兰;步行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晶晶;饮食诱导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肌纤维类型与脂代谢的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娄清涛;河南省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趋势面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6 申明慧;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的应用比较[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杨黎明;某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调查[D];郑州大学;2010年
8 范春满;体适能训练对肥胖青年男性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振光;刑法疫学因果关系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郭彦亮;酒石酸美托洛尔脉冲控释片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明,胡永华,曹卫华,詹思延,李俊,吴涛,胡润华,任涛;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2 郭崇政,冯向先,柴飞鸣;农村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胡蓉;黄晓波;罗开良;胡淀;乐庆荣;侯永兰;卢仙娥;;2005年重庆市城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4 许燕君,马文军,刘小清,徐浩锋,聂少萍,李剑森,李海康,傅传喜;2002年与1991年广东省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比较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3年06期
5 唐敏;戴勇;涂植光;;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6 刘祖洞;;隐性遗传中的几个问题[J];国外医学.医学遗传学分册;1979年04期
7 金钰梅;朱胜春;邵翠颖;潘清兮;;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评价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6年01期
8 胡琼英;;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年03期
9 古彩英;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病人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年19期
10 张旋,姜小鹰;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懿道;;肾血管性高血压[J];江西医药;1964年04期
2 陈正玉;;甲巯丙脯酸与心得安在原发性高血压降压作用之比较[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1年04期
3 李永安;;甲硫丙脯酸长期治疗肾血管性和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3年01期
4 钱永巍;加拿大心血管代表团学术报告纪要[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5 林三冬;;缺镁与高血压[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6年01期
6 贾刚田;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小儿在生理盐水负荷后心纳素增加[J];国际儿科学杂志;1987年06期
7 王宪衍;收缩期性高血压[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8 张叔诚;汪家瑞;于仲元;何士大;徐宝钢;洪方裕;;原发性高血压血浆心房肽水平的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9 雷寒;陈运贞;;原发性高血压细胞膜离子转运学说与临床[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9年03期
10 向培斌;;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使用Dilevalol的经验[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婷婷;张子波;;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现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郭亦杰;罗新林;陈小平;李元建;;DDAH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孟燕子;支邵册;卢中秋;薛凌;王燕;陈红;邱俏檬;吕建新;管敏鑫;;线粒体tRNAMet 4435A>G突变对一个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发病的影响[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张晓晖;王硕仁;高颖;谢颖桢;;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评定[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刘振东;路方红;赵颖馨;王舒健;孙尚文;潘慧;胡小亮;李俊;寇学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波速与Th17细胞特征因子的相关性[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孙兆青;;氢氯噻嗪治疗辽宁省阜新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冯洪;李琴书;;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沈冲;王海茹;陈金凤;杨松;赵彦平;赵祥海;陈燕春;刘思浚;沈洪兵;王学才;汤俊明;;TGFBR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研究[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张菊红;李南方;罗文利;王红梅;周玲;常建航;;FURIN基因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马伟红;卜培莉;王秀玲;刘榕;刘军妮;李昌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蛋白/尿肌酐比与股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连友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复旦大学医学院 谢萍;[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3 孙兰;[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4 陈康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中国医学科学院 黄洁 等;[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邹志东 仲英;[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内蒙古 元登;[N];民族医药报;2002年
8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杨声瑞 刘亚欣;[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李广平;藏族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基础[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罗丰;原发性高血压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王玉;中国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遗传环境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5 王玉;中国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遗传环境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1年
6 刘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分析及血管病变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纳顺达来;基于KLK-1基因多态性的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王东;煤矿工人轮班制与RAAS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EH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9 曲丹;低聚果糖对原发性高血压作用效果的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郑瑾;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雨珊;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0年
2 傅增泮;原发性高血压前期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3 周拥志;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疗效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刘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钢;运动负荷肾动态显像对潜在性肾功能损害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刘华;NO等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7 刘光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陈以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子女血浆RAAS活性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王飞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β2-MG水平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曹晓红;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性别差异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