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载脂蛋白J在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表达规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6:21

  本文选题:载脂蛋白J类 切入点:颈动脉狭窄 出处:《中国循环杂志》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载脂蛋白J(Apo J)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扩张后血管再狭窄模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2F Fogarty球囊导管于右侧颈总动脉进行球囊拉伤造模,术后1、2、3、4周共四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在各时间点,取右侧颈总动脉后,采用苏木伊红染色法(HE)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Apo J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Apo J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各时间点相比,实验组在相同时间点内膜增生明显,Apo J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且实验组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内膜持续增生至第四周达到最大值,Apo J蛋白及基因表达在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有所下降(P0.05)。结论:Apo J可能与血管损伤及损伤后内膜增生密切相关,血管中高表达的Apo J主要来源于损伤组织局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合成,推测它可能是损伤后的一种代偿,通过抑制VSMC的增值和迁移的活性对再狭窄起保护作用。为寻找新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apolipoprotein (apo J) in carotid artery restenosis after balloon dilatation in rats. Methods: 40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0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used to model the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by using 2F Fogarty balloon catheter. There were four time points at 1, 2 and 3 weeks after operation, and 5 rats in each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 the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taken out, and the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taken from the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t each time point, and the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was taken from the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t each time point.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hematoxylin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Apo J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po J gene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Apo J gene was det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Apo J protein and gen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poi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Apo J protein and gene reached the peak at the third week with the extension of injury time. Conclusion the high expression of Apo J may be related to vascular injury and intimal hyperplasia after injury. The high expression of Apo J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synthe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It is speculated that it may be a kind of compensation after injury, which can protect restenosis by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activity of VSMC, and provide a new target for finding a new intervention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基金】:天津市卫计委重点攻关项目(13KG131);天津市卫计委科技基金重点项目(2015KR07)
【分类号】:R-332;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皓,刘秉文;载脂蛋白C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1期

2 李向平,赵水平;载脂蛋白AⅤ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7期

3 张雪梅,刘秉文;载脂蛋白E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年02期

4 沃兴德;载脂蛋白AⅣ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1期

5 国汉邦,董军,王抒;人重组载脂蛋白E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5期

6 张红梅,周新;载脂蛋白AⅤ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5期

7 罗光华,荆朝辉,张晓膺,徐宁;载脂蛋白M[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8期

8 田时志,魏明竟;载脂蛋白M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3期

9 杨轶文;陈焕芹;;载脂蛋白A5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10 王聪;孙益红;汪学非;马端;李希;汤其群;秦新裕;;人载脂蛋白H的分离、纯化和鉴定[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鹏;经承学;覃远汉;陈萍;李铭芳;;人类载脂蛋白B编辑催化多肽-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磊;宿红艳;王昌留;赵志文;;载脂蛋白D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易黎;;纳米磁珠法与试剂盒法分析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比较[A];2013年全国老年性痴呆与相关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张新波;陈保生;;载脂蛋白A-Ⅰ不同部位半胱氨酸突变对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申乐;陈保生;;人载脂蛋白(a)中主要结构域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A];2004全国血脂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胡汉宁;陈薇;王胜喜;;湖北省利川市土家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血脂水平[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郭冬妹;刘小花;彭家和;杨星勇;江渝;;两种分离人血浆载脂蛋白M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李辉;徐贵发;Patrick Tso;;载脂蛋白A-IV的研究进展[A];山东营养学会营养与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祝成亮;黄刚;刘芳;周新;郑芳;涂建成;;T7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载脂蛋白M相互作用蛋白[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云龙;;载脂蛋白AI及其半胱氨酸突变体结合脂质状态下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冯卫东;大鼠研究显示孕期压力或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4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用大鼠还是用小鼠?[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记者 匡远深;癫痫放射外科治疗动物模型建立[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今刚;乙型肝炎病毒对血浆载脂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及其机制探讨[D];武汉大学;2013年

2 蒋波;葡糖胺对载脂蛋白M代谢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吴陈璐;内源性载脂蛋白O对脂肪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D];中南大学;2014年

4 刘琼;载脂蛋白A5重组蛋白和抗体的制备和临床初步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5 秦颖;载脂蛋白E4神经毒作用机制的研究:K~+通道抑制和Ca~(2+)超载[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王师;海马齿状回的一氧化氮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7 曾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大鼠模型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董琪;基于植入电极的大鼠嗅觉与味觉检测及识别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祝建平;束缚—浸水应激大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对胃机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寰忠;氯氮平对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尧;载脂蛋白M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2 李亚东;分泌型载脂蛋白E与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细胞外相互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周s,

本文编号:1559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59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